|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2017 电子与通信 书籍 |
| 作者: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
| 定价: | 118.0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ISBN: | 9787121331008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在概述我国标准化工作和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以及国内外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国内外*进展情况,汇集了信息技术领域已制定和近期正在制定的*国内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及专利政策和标准中吸纳专利的统计资料。 |
| 目录 | |
| 目 录 第1章 我国标准化法律法规1 1.1 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法律基础1 1.2 与信息技术标准化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1 第2章 我国IT领域标准制定工作程序3 2.1 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程序3 2.1.1 标准制定阶段划分和流程3 2.1.2 各阶段流程和工作3 2.2 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程序6 第3章 IT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13 3.1 我国IT领域相关标准化组织13 3.2 相关部门和组织间的关系16 3.3 IT领域主要标准化技术组织16 3.4 JTC 1标准制定程序22 3.4.1 目标日期22 3.4.2 项目制定的可选方案23 第4章 我国IT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29 4.1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29 4.2 全国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要点29 4.3 各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概要31 4.3.1 编码字符集31 4.3.2 信息33 4.3.3 软件工程39 4.3.4 文档处理42 4.3.5 网络通信和信息交换43 4.3.6 传感器网络45 4.3.7 SOA47 4.3.8 智慧城市48 4.3.9 嵌入式软件50 4.3.10 射频识别51 4.3.11 信息技术服务55 4.3.12 云计算59 4.3.13 信息技术设备互连61 4.3.14 多媒体与音视频编码63 4.3.15 数据库65 4.3.16 数据65 4.3.17 实时定位系统66 4.3.18 生物特征识别68 4.3.19 卡及身份识别69 4.3.20 IC卡注册管理70 4.3.21 OID标识技术73 4.3.22 用户界面76 4.3.23 移动支付78 4.3.24 教育信息化和电子书81 4.3.25 电子政务软件应用83 4.3.26 信息技术设备84 4.3.27 图形图像与混合现实86 4.3.28 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88 4.3.29 物联网89 4.3.30 大数据91 4.3.31 智能制造93 第5章 JTC 1及其各SC业务计划98 5.1 JTC 1战略业务计划(2016)98 5.2 各SC工作概要100 5.2.1 SC 2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00 5.2.2 SC 6 业务计划(2016年3月—2017年1月)103 5.2.3 SC 7 业务计划(2015年6月—2016年5月)106 5.2.4 SC 17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0 5.2.5 SC 22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4 5.2.6 SC 23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17 5.2.7 SC 24业务计划(2016年8月—2017年7月)119 5.2.8 SC 25 业务计划(2016年9月—2017年9月)122 5.2.9 SC 27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25 5.2.10 SC 28 业务计划(2015—2016)133 5.2.11 SC 29 业务计划(2015年9月—2016年8月)135 5.2.12 SC 31 业务计划(2015年1月—2015年12月)139 5.2.13 SC 32 业务计划(2016年6月—2017年7月)141 5.2.14 SC 34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44 5.2.15 SC 35 业务计划(2016年10月—2017年9月)146 5.2.16 SC 36 业务计划149 5.2.17 SC 37 业务计划(2015年10月—2016年9月)153 5.2.18 SC 38 业务计划(2015年5月—2016年9月)156 5.2.19 SC 39 业 |
这本《信息技术标准化指南:2017:电子与通信》的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这厚度就让人感觉内容必然是扎实得很。我原本是抱着学习最新技术标准的想法来的,毕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里,标准就是底线,是各方沟通的共同语言。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详尽的、甚至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参考手册。它深入剖析了2017年前后,电子与通信领域各项信息技术标准制定的背景、逻辑框架以及具体的技术细节。读起来,我发现它对那些宏观的政策导向和微观的技术参数描述得极为详尽,甚至连不同标准之间可能存在的交叉和冲突点都有所提及。比如,在介绍某个特定通信协议的标准演进时,作者几乎是逐条列举了各个版本间的差异,这对于需要进行标准兼容性测试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资料。不过,对于初次接触标准化工作的读者来说,门槛可能略高,大量的缩写和术语需要反复查阅,少了些引导性的入门介绍,多了些直接深入核心的专业阐述。总体而言,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资深从业者,需要一本能够随时查阅、深度解析标准体系的工具书,这本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更像是行业内的“武功秘籍”,而非“入门心法”。
评分从一个普通电子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厚重且难以啃食”。我尝试从中寻找一些关于“最佳实践”的总结性论述,但很快发现,这本书的宗旨并非提供“诀窍”,而是提供“规则”。它更像是把所有相关国际组织(如ITU、IEEE等)在2017年前后发布的关键文档进行了一次系统的、中文的整合和解读。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书中引用的标准编号和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之间进行对照。举个例子,它对某些工业控制通信协议的可靠性指标的描述,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几位,这对于追求极限性能和高可靠性的应用场景(比如自动驾驶的某个子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参考。然而,对于更偏向软件工程、架构设计层面的读者,这本书可能略显晦涩,因为它的大部分篇幅聚焦于物理层、链路层以及应用层数据结构的安全性和兼容性。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知道“做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符合既定规范的,这种深度要求使得它的受众群体相对集中于标准制定、合规认证以及底层系统架构设计的人员。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价值判断,更多地体现在其作为“历史记录”和“深度参考”的定位上。我购买它并非是为了学习如何编程或设计电路,而是为了理解在那个特定时间点上,整个电子通信产业是如何试图达成共识、如何构建一个能够跨越地域和厂商限制的技术框架的。书中对不同国家或区域标准之间的协调机制的分析,非常具有洞察力,揭示了标准背后复杂的政治和商业博弈。比如,在描述某个特定数据编码标准时,它不仅给出了技术定义,还探讨了该定义在不同文化和市场背景下的接受度差异。这种宏观的视野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关于信息技术“治理”的案例研究。如果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它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性讨论相对保守,毕竟标准化工作往往滞后于技术爆发点。但正是这种“滞后性”,保证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对既有体系的忠实记录,对于研究信息技术标准演进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地位无可替代,它是一块重要的基石。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严谨到近乎刻板的文字风格所吸引住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流行的技术畅销书那样追求生动的案例和轻松的阅读体验,而是完全沉浸在标准的条文、规范的阐述之中。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频谱使用和电磁兼容性(EMC)标准的部分,这块内容对于设计射频硬件的团队至关重要。书中对测试方法和通过标准的描述,清晰度极高,几乎是可以直接拿去指导实验室操作的级别。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停留在“应该怎么做”的层面,而是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必须这么做”,从物理层面的干扰机制到法规层面的限制,逻辑链条非常完整。但坦白说,阅读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它更像是与标准制定者进行的一场“对话”,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电子学和通信理论基础。如果你指望通过它来学习如何快速实现一个某个功能模块,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失望,因为它关注的焦点是“如何确保这个功能模块符合全球或区域性的统一规范”,侧重于合规性和互操作性,而非功能实现的速度与效率。它的价值在于构建一个稳定、可预测的技术生态系统。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侧重点感到有些惊喜,也有些许遗憾。惊喜的是,它对“信息技术”的定义范畴掌握得非常到位,没有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通信硬件,而是将数据中心、物联网(IoT)的基础架构标准也纳入了进来,这体现了“2017年”这个时间点上行业对未来趋势的判断。遗憾的是,由于成书年代的限制,对于近年来爆炸性增长的某些新兴技术领域,比如5G后期的演进标准或者某些特定AIoT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安全标准,覆盖得就相对薄弱了。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坚实的地基,而非一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它详尽地梳理了当时已经成熟或正在定稿的核心标准体系,为后续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参照系。我个人比较欣赏它在章节编排上的层次感,从基础概念到具体应用场景,再到国际标准的对标,循序渐进,即便是面对厚厚的内容,也能找到清晰的阅读路径。这说明编纂团队在组织结构上确实下了大功夫,让这本偏向工具书性质的读物保持了较好的可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