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信竞争
定价:42.00元
作者:(法)让·雅克·拉丰,让·泰勒尔;胡汉辉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5-01
ISBN:97871150928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让·雅克·拉丰与让·泰勒尔合著的《电信竞争》令人难以置信地将现代科技发展、经济理论和管理实践完美地融为一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产业政策分析之中,创建了有关电信业竞争的微观经济学新理论。这本专著所阐述的观点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电信改革与产业规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电信改革和竞争的深思熟虑之作,书中关于电信管制、市场开放、定价、网间互联和普遍服务等问题的分析,具有独特、新颖而又富有启发性的见解。该书不但对发达国家中已进行的电信改革从竞争与管制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讨论,而且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电信领域中改革与竞争的焦点问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本书的内容将从经济理论上为中国电信业在改革、发展、竞争及有效管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让·雅克·拉丰教授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博士学位,1979年起在法国图卢兹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至今。拉丰教授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担任客座教授,并于1992年、1998年分别担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和欧洲经济协会主席。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得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恰恰是这种透彻,让人觉得物超所值。它仿佛是一个经验极其丰富的行业老兵,坐下来,把这些年行业里所有明面上的和水面下的规则都给你摊开来细细捋一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不同商业模式可行性时所采用的量化分析框架。他不是简单地说“A模式比B模式好”,而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假设的模型,去推演在不同监管环境和用户接受度下,每种模式的盈亏平衡点和风险敞口。这种对财务和运营细节的关注,使得整本书的结论具有极强的实操指导意义。我身边一些在做战略规划的朋友,都提到这本书里的某个特定分析模型,在他们内部讨论时被反复引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频谱资源分配的章节,作者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剖析了拍卖制度设计中的各种陷阱和优化路径,这部分内容即使是对于非经济学背景的读者来说,讲解得也足够清晰,完全没有造成阅读障碍。这本书的厚度并非是注水,而是知识密度的体现,每一页都充满了需要反复咀嚼的干货。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电信竞争”的书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毕竟这类探讨宏观经济和产业博弈的书籍,很容易流于空泛的理论说教,或者沦为枯燥的案例堆砌。但令人惊喜的是,作者在叙事手法上显得非常灵活。他没有采取那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局中人”的视角和访谈录(虽然是匿名或经过处理的),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和戏剧性。比如描述某次重大技术标准确立的过程,作者不仅仅是描述了谁赢了、谁输了,而是着墨于谈判桌上那些微妙的心理战术和非正式的外交手腕,读起来简直像在看一部商业谍战片。这种将“硬核”技术和商业策略融入生动故事的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而且,这本书对“竞争”的定义非常宽泛,它不仅关注运营商之间的直接对抗,还深入探讨了跨界竞争——比如互联网巨头如何利用平台优势侵蚀传统电信业务的边界。这种前瞻性的视野,让我意识到,我们现在讨论的“电信业”,其实早已不是十年前我们所认识的那个封闭的行业了,它正在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重塑,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那张清晰的“重塑地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用心的,封面那种磨砂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那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学术性读物。我本来对这个主题了解不多,只是听说这个领域变化极快,还担心内容会不会太陈旧。不过刚翻开目录,那种清晰的逻辑结构就让人心里踏实了不少。作者似乎非常擅长梳理复杂的市场动态,用一种近乎于编年史的方式,把过去几年里那些眼花缭乱的并购、牌照发放、技术迭代串联了起来。尤其是对于几次关键性的政策变动,分析得入木三分,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深入探讨了政策背后的博弈和长远影响。我记得有专门一章详细对比了不同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模式差异,这部分写得特别精彩,提供了很多值得我们国内同行反思的视角。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接触到的那些行业新闻,突然间就对它们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图表制作水平也值得称赞,那些复杂的市场份额变化曲线,被处理得清晰易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抓住重点。总而言之,从纸质到内容骨架的搭建,都透露出一种严谨和专业,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
评分说实在话,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过去”的竞争格局,更在于它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我注意到,全书在讨论5G和后来的6G技术发展路径时,对网络中立性原则的松动和数据主权问题的探讨篇幅相当可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技术名词抛出来,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标准背后的国际政治角力和产业链重构的潜力。特别是在讨论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SDN)对传统电信运营商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影响时,那种分析的透彻度,几乎达到了对未来十年行业图景的描摹。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份为行业高层准备的深度咨询报告,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去赢得某一次具体的投标,而是如何去理解驱动整个行业向前演进的根本性力量。对于任何想在这个领域立足并做出长期战略决策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批判性的思维框架,让人学会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竞争要素。
评分我是一个更偏向于人文社科背景的读者,对于那些动辄涉及大量技术术语的专业书籍通常会感到望而却步,但《电信竞争》成功地跨越了这一障碍。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更具哲学性和社会学视角来解读技术变革。例如,在讨论普遍服务义务和数字鸿沟问题时,他没有停留在政府补贴的层面,而是将这个问题提升到了社会公平和信息权利的层面进行探讨。他引用的历史案例,比如早年间电话接入的普及进程与电力接入的对比,非常具有启发性,让人看到技术基础设施的扩张背后,总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动因和政治考量。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技术细节的交替运用,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流畅,如同在看一部关于现代文明构建史的纪录片。这本书真正让我体会到,电信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商业竞争的战场,更是塑造现代社会形态、连接人与信息流动的关键轴心。读完后,我对“基础设施”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