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随机信号处理教程
: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印勇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63522415
字数:
页码:2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随机信号处理教程》从信号分析与处理的角度组织内容的编写,结合信号分析与处理的相关物理概念介绍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全书共七章,内容包括概率论基础知识,随机过程理论,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马尔可夫过程等。每章后安排有_紧扣所述内容的习题,并给出了习题的参考答案。
《随机信号处理教程》着重强调随机信号的物理概念和分析方法的阐述,内容丰富,叙述清楚,深入浅出,便于教学和自学。
《随机信号处理教程》可作为各类信息学科,特别是电子、通信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为了掌握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就必须对随机现象进行大量观测,对于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可以看作是一次试验。例如:
例1.1抛硬币试验E1:抛一枚硬币,观察其正面H和反面T出现的情况。
例1.2掷骰子试验E2: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
例1.3产品抽样测试试验E3:在一批灯泡中任意抽取一只,测试它的寿命。
例1.4电话通话次数试验E4:某电信局记录上午9:00-10:00间电话通话的次数。
例1.5摸球试验E5:在一个盒子里5个红球、5个黄球、5个绿球,它们大小、重量完全相同,从中任摸取一球,观察球的颜色。
这些试验均具有以下3个特点:
(1)试验有多种可能结果,并且事先明确知道该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2)每次试验出现哪个结果,事先是不可预测的;
(3)试验可以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
在概率论中,将具有以上3个特点的试验称为随机试验,简称试验,常用字母E来表示。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随机试验是产生随机现象的过程,随机试验和随机现象是并存的,随机试验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重要手段。
1.1.2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
在随机试验的结果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却具有某种规律性的事件,叫做此随机试验的随机事件,简称事件。一般常用大写字母A、B、C、D…等表示,有时也用{…}或“…”表示。例如,在抛硬币试验E1中,“出现正面H”和“出现反面T”都是E1的某种结果,它们都是E1的随机事件;在掷骰子试验E2中,“出现点数为2”、“出现点数小于4”、“出现点数大于等于2小于5”等,都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结果,它们都是E:的随机事件。
随机试验的每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一个随机事件,它们是该试验的简单的随机事件,通常称这种简单的、不可再分割的随机事件为基本事件。例如,在抛硬币试验E1中,“出现正面H”和“出现反面丁”分别是其基本事件;在掷骰子试验E2中,“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3点”、“出现4点”、“出现5点”、“出现6点”也都分别是其基本事件。
在随机试验中,除基本事件外,还有其他的随机事件。如在E2中,“出现偶数点”也是一随机事件,它是由“出现2点”、“出现4点”和“出现6点”这3个基本事件所组成的,当且仅当这3个基本事件之一发生时,它才发生。这种事件称为复合事件。
随机事件中有两个情况:一个是在随机试验E中必然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另一个在每次试验中都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例如E2中“出现点数不大于6”是必然事件,“出现点数大于6”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本来没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它们不是随机事件,但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特殊的随机事件。
这本书的插图和图表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让我这个对抽象概念有天生抵触的读者感到惊喜。作者似乎深谙“一图胜千言”的道理,把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傅里叶变换、Z变换的推导过程,通过精妙的图形化表达,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朗起来。特别是书中关于功率谱密度估计那几章,那些对比不同估计算法性能的仿真图,色彩搭配和谐又不失专业性,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Lomg-Term平均和Welch方法的优劣差异。相比我之前看过的几本教材,这里的图表不是简单地堆砌数据,而是真正起到了辅助理解、引导思考的作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高维信号表示时所使用的三维投影图,虽然复杂,但配合细致的标注,硬生生把我从“这是什么鬼?”的迷茫中拉了出来,开始感受到信号空间的美妙。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注重可视化表达的处理方式,无疑是降低了入门门槛,让枯燥的数学公式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了可以触摸、可以观察的实体。如果说唯一的遗憾,或许是有些高级应用场景的图例可以再多一些,但就现有内容而言,这绝对是市面上最赏心悦目的信号处理教材之一。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和逻辑衔接处理得极为巧妙,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阅读体验,仿佛作者已经替读者规划好了探索这条知识链的最佳路径。从最基础的随机过程的定义和特性开始,平滑地过渡到平稳性、各态历经等核心概念,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向滤波和谱分析的主题。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引入一个新工具(比如卡尔曼滤波的离散化)时,总是会先用一个通俗的、贴近实际的物理模型来做铺垫,让读者对这个工具的用途先建立直观印象,然后再深入推导其数学细节。这种“先知其用,后求其精”的结构,极大地缓解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背景薄弱的读者在面对高深算法时的畏惧感。我甚至发现,即使我暂时跳过了某一部分的复杂推导,回过头来再看时,由于前面的基础铺垫得足够充分,理解起来也比在其他教材中要容易得多。这种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的布局,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教学法和学习曲线的深刻理解,使得整本书的阅读连贯性非常强。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扎实、严谨,带着一种老派工程师特有的匠人精神。它不像某些新潮的教材那样追求“快速入门”或“应用驱动”,而是耐心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基础理论的根基打牢。我最欣赏它在定义和定理陈述上的精确性,几乎每一个术语的引入都有明确的数学依据和逻辑铺垫,没有丝毫含糊不清的地方。读起来虽然需要我集中百分之二百的注意力,时常需要对照公式和文字反复咀嚼,但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对理论体系的信心。它不是在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在解释“为什么必须这么做”。比如,在讲解最优线性估计(维纳滤波器)时,作者没有直接跳到最终公式,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必然性,这使得最终的结果不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公式,而是一个逻辑推导的必然终点。对于有志于从事底层算法研究或对理论有深度探究需求的读者而言,这种深度和严谨度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在选取的例题和习题方面,体现出了极高的实用性和层次感,这对于检验学习成果至关重要。它的例题不仅仅是公式的简单代入,而是巧妙地融入了通信、雷达、甚至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经典场景,让理论知识立刻“活”了起来,不再是纸上谈兵。我特别喜欢书末那些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知识点才能解决的综合性大题,这些题目迫使我必须跳出单一章节的思维定式,将平稳性、谱估计、以及滤波器设计等知识点融会贯通。更令人称赞的是,作者在关键例题的解答过程中,不仅给出了最终答案,还详细阐述了得出答案的关键思考步骤和可能遇到的陷阱,这比只给一个结果的教科书要高明得多。对于自学者来说,这些详尽的解题思路是最好的“陪练”,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思维漏洞,并及时修正。如果说有些习题的难度设置略微偏高,那也恰恰是它价值所在——它将你推向了知识的边缘,激励你去探索那些教材没有完全覆盖的深水区。
评分与市面上其他专注于软件实现(如MATLAB/Python调用库函数)的教材相比,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为什么”的深层挖掘和数学本质的坚持。它没有将随机信号处理变成一系列可以直接执行的编程命令,而是将其视为一门严谨的数学科学来对待。书中对马尔可夫过程的分析、对随机场(如二维信号)的扩展讨论,都展现出作者对该领域前沿和深层理论的把握。对于那些希望不仅仅停留在应用层面上,而是想理解算法底层机制、甚至希望未来能改进现有算法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无比的理论基石。它教会的不是“如何使用工具”,而是“工具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虽然阅读过程需要较强的数学功底和极大的耐心,但当真正理解了诸如谱估计中的偏差与方差权衡背后的统计学意义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任何快速入门指南都无法给予的。这本书是献给那些对信号处理的“道”有追求的读者的厚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