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国学集萃丛书:大学中庸尚书
:22.80元
售价:15.5元,便宜7.3元,折扣67
作者: 曾参,子思,马伍林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38733105
字数:
页码: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华民族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浩如烟海的历代名著,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著述为中华民族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国学集萃丛书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您了解国学典籍的佳选择。
《大学·中庸·尚书》是中国古代典籍珍品。《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中庸》也论述了修身养性之道。侧重于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尚书》则是我国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们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有很大价值。
前言
大学
一、经文
二、释“明明德”章
三、释“新民”章
四、释“止于至善”章
五、释“本末”章
六、释“格物致知”章
七、释“诚意”章
八、释“正心修身”章
九、释“修身齐家”章
十、释“齐家治国”章
十一、释“治国平天下”章
中庸
章 纲领
第二章 知人
第三章 正心
第四章 正心
第五章 修身
第六章 审问
第七章 明道
第八章 正心
第九章 正心
第十章 明道
第十一章 正心
第十二章 知物
第十三章 笃行
第十四章 修身
第十五章 齐家
第十六章 齐家
第十七章 知天
第十八章 齐家
第十九章 齐家
第二十章 治国
第二十一章 知性
第二十二章 诚意
第二十三章 诚意
第二十四章 治国
第二十五章 诚意
第二十六章 博学
第二十七章 修身
第二十八章 明道
第二十九章 明辨
第三十章 知法
第三十一章 修身
第三十二章 诚意
第三十三章 正心
附录:大学中庸名言集释
尚书
尧典
皋陶谟
禹贡
甘誓
汤誓
盘庚上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牧誓
洪范
金滕
大诰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夷
多方
立政
顾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原文
子程子日:“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朱子编订大学一书,是依据程子所定的原本,所以朱子在本书的前面,先引述程子的一段话。朱子名熹,晚号晦翁,宋朝婺源(今安徽省婺源县)人。绍兴进士,历仕高、孝、光、宁四朝,累官宝文阁侍制。其治学大抵穷理以致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为主。宋代理学至朱熹而集其大成。其讲学之所日考亭,宗之者称考亭学派。又朱熹之父朱松尝读书于安徽省歙县之山,故熹居福建省崇安县仍榜其厅事日书室。因此后人亦称朱熹为学派。世称朱子,又称朱文公。
注释
①程子名颐,字正叔,洛阳人,宋朝大儒,世称伊川先生。其学本于诚,主于穷理,从学者甚众。
②大学,本为《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宋以前并不单行,北宋仁宗天圣八年,以《大学》赐给进士王拱宸等,这或许就是《大学》单行的开始。后二程子有《大学》两定本,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把它和《中庸》从《礼记》中取了,与《论语》、《孟子》合而为四书,复为之厘定章句与集注。《大学》凡有三本:一为古本《大学》;其间节次稍有不相承者,盖古人文法疏简,辞或不属,而意实可通,要于立言之旨无害。二为石经《大学》;节次不及古本,且中间窜入颜渊问仁至非礼勿动句,疑好事者为之。三为程明道先生与其弟伊川先生《大学》两定本,节次均不同。今本章句,为伊川所序次;而汇为经一章,传十章,则为朱子所定。、
今注
程子说:“《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为初学的人进修德行的门径。到现在还能看得出古人做学问的次序,全靠这本书的存在;至于《论语》、《孟子》还在其次。求学问的人必须从这本书去学,那就差不多不致有错了。”
……
我最近迷上了一种比较小众的传统艺术——古琴。为了更好地理解古琴音乐背后的文化意境,我特地购入了这本《琴学概论与曲目鉴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完美地连接了理论与实践。前半部分详细介绍了古琴的历史沿革、构造原理以及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差异,用词非常专业却又不失亲和力,即便是对乐理一窍不通的新手也能大致把握。后半部分则是精选了十几首著名琴曲的赏析,作者用极其优美的散文笔调,描绘了每首曲子试图表达的情感和画面,比如对《流水》意境的描摹,简直是文字的“天籁之音”。我常常在听琴曲时对照着书中的文字来进入意境,效果出奇地好,仿佛有了那位高人引导。这本书的插图也很精美,那些古代琴人画像和琴谱的拓印件,都给这本书增添了浓厚的历史厚重感,绝对是艺术爱好者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引导性读物。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从装帧设计到内容排版,都透着一股子古典韵味。我本来对古代典籍有点畏惧,总觉得晦涩难懂,但拿到手翻看这本《诗经别析》后,完全打消了顾虑。作者的解读非常细腻,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篇诗歌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作者情感,尤其是在分析那些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时,简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周代人那种质朴而真挚的生活气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与《诗经》相关的历代名家评论,这些摘录为理解诗歌增添了多维度的视角,让原本就丰富的文本更添层次感。装帧上,那种淡雅的米黄色纸张配上精美的字体印刷,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而舒服的感觉,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体验是其他普通读物无法给予的。这本书无疑是国学爱好者入门或深入研究的绝佳伴侣,它的价值远超一般教材,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划的文化导览。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了解一个民族的底色,就必须去阅读他们的经典叙事和道德构建。这本《古代伦理范式研究》满足了我对这一块的好奇心。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伦理口号,而是聚焦于“范式”——即古代社会是如何通过故事、礼仪和家族结构来塑造个体行为模式的。书中对“孝”这一核心范式的跨时代变迁分析得尤为精彩,揭示了它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被工具化和理想化。作者的学术功底非常深厚,论证逻辑严密,引用的文献极其广泛,但行文却很有条理,绝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或陷入纯粹的学术泥潭。我个人最喜欢它探讨“士人精神”的那几章,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理想主义情怀,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读起来格外有冲击力,让人反思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缺失。这本书是那种需要你慢下来,带着敬畏之心去阅读的“硬核”好书,读完后,你会对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父亲留下的旧书架,无意中发现了这本《老子通义》,说实话,一开始我只是抱着翻阅的心态,但很快就被它那种深邃而又极其简洁的语言魅力所吸引住了。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过多地去纠缠于道家哲学的各种流派之争,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对《道德经》核心思想的现代性阐释上。比如书中对“无为而治”的解读,就非常贴合当代社会管理的困境,作者通过古今对比,阐明了“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智慧。行文风格非常凝练,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的箴言,读完让人心胸豁然开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矛盾的论述时所展现出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日常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启发。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十分考究,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消化那些深奥的哲理,是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演变特别感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脉络的书籍。这本《历代政治得失论析》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的叙事结构非常清晰,从先秦的理论萌芽,到秦汉的大一统实践,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融合,直到明清的集权顶峰,作者都给出了精辟的总结和深入的剖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文官选拔制度”的演变时,加入了大量的史料佐证,使得那些抽象的制度规定变得鲜活起来,能真切感受到不同时代对人才选拔的追求与局限。书中对于权力制衡的探讨也十分到位,它不仅仅是罗列制度,更是在探讨制度背后的权力哲学。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那种扎实的、步步为营的充实感,读完后,我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理解有了一个非常坚实的框架,再看其他零散的历史读物时,都能找到相应的参照系,极大地提高了我的理解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