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宋本李长吉文集
定价:158.00元
作者: 李贺 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325833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蜀刻精华,海内孤本。
内容提要
本次影印蜀刻本《李长吉文集》四卷,系以国家图书馆藏海内孤本为底本。该本为现存李贺文集古刻本,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字体浑厚,刀法稳健不滞,墨色精纯。原为元代翰林院旧藏,祁阳陈澄中亦曾收藏。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宗室出身,中唐诗人。诗歌风格以新奇峭拔著称。
文摘
无
序言
无
最近常感到生活中的琐碎令人心神疲惫,亟需一些能够提振精神、开阔胸襟的文字来洗涤心灵。阅读李贺的诗篇,就如同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极限运动”。他笔下的意象之新奇、情感之浓烈,常常让我拍案叫绝,感叹盛唐气象中竟蕴含着如此强烈的宿命感和悲剧美学。这个特定版本的质量,无疑为这种体验加分不少。我注意到,封面采用了某种特殊的覆膜工艺,防污耐磨,即使经常带着它在咖啡馆或户外阅读,也无需担心留下痕迹。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的深刻理解——我们渴望的不仅是文字本身,更是一种完整、无瑕的阅读仪式。它成功地将沉重的文学内容,包装在了一个轻盈而坚固的外壳之下,完美契合了现代人碎片化阅读与深度沉浸之间的需求。
评分我对古典诗词的收藏有一个标准:如果一本诗集的注释和底本选择不够严谨,我会直接放弃收藏。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扎实,从初版序跋到历代评论的选录,都展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诗歌本身,更是一个理解李贺创作背景和后世评价的完整知识体系。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其中几首代表作的几种不同校注版本,发现此书在关键的字词考证上颇具洞察力,许多困扰我已久的歧义得到了清晰的解答。这让我意识到,这套书绝非普通的普及本,而是具备了相当的研究价值。对于真正想深入挖掘“诗鬼”精神世界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把可靠的钥匙,让人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他那“鬼才”之名的由来,并体验到穿越时空与这位孤独天才对话的快感。
评分这本诗集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那种微微泛黄的米白色调,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千年前的墨香。光影下,字体的雕刻感和排版布局的疏密有致,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的敬畏与用心。初翻阅时,那种仪式感油然而生,让人忍不住想找个安静的午后,泡一壶清茶,在窗边细细品味。尤其是那些引人入胜的序言和校注部分,注释详实而又不失文采,对于理解李贺那瑰丽奇谲的想象力,起到了极好的导读作用。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当我把这套书摆在书架上时,它立刻成为整个书房的焦点,那种古典而又略带颓废的诗意美感,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阅读之旅,想看看那些被誉为“诗鬼”的文字,在这样的载体中,会焕发出怎样新的生命力。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对于书籍的“手感”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很多时候,一本内容再精彩的书,如果排版粗糙,字号太小,或者纸张反光严重,都会大大降低阅读的愉悦感。然而,这本《李长吉文集》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字距、行距的处理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足够的文本信息量,又留白得当,让眼睛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层古老的画卷,不急不躁,节奏感极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似乎对原貌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现代化优化”,使得古文的阅读障碍被有效降低,但又没有丧失其古朴的气韵。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对比不同版本的细节,但目前为止,这本的综合体验是无可匹敌的,它让沉浸式的阅读成为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追寻那些充满奇诡想象力的古典文学作品,而这套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意外之喜。李贺的诗歌本身就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那些关于鬼神、梦境和极致美感的描写,读起来酣畅淋漓,又令人心头一紧。这次的版本选用了极佳的印刷工艺,使得那些形容词的力度和意象的清晰度得到了完美的保留。比如“沙梁月照惊魂魄”、“衰兰送客咸阳道”这类意境深远的句子,在细腻的墨色下,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寒意,直击灵魂深处。我特别欣赏编者在处理那些晦涩典故时所下的功夫,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相对顺畅地进入到李贺那个光怪陆离的诗歌世界。相比于过去读过的某些影印本,这个版本在可读性和收藏性上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平衡点,真正做到了“美观且实用”,这对于深入理解这位唐代天才的创作意图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