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國學集萃叢書:大學中庸尚書
:22.80元
售價:15.5元,便宜7.3元,摺扣67
作者: 曾參,子思,馬伍林
齣版社:時代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38733105
字數:
頁碼:31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中華民族有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浩如煙海的曆代名著,就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著述為中華民族的成長提供瞭豐富的營養。國學集萃叢書從多角度、多側麵展現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您瞭解國學典籍的佳選擇。
《大學·中庸·尚書》是中國古代典籍珍品。《大學》詳細地歸納瞭先秦儒傢的倫理道德思想,係統地講述瞭儒傢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中庸》也論述瞭修身養性之道。側重於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尚書》則是我國部上古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們對我們瞭解古代文化有很大價值。
前言
大學
一、經文
二、釋“明明德”章
三、釋“新民”章
四、釋“止於至善”章
五、釋“本末”章
六、釋“格物緻知”章
七、釋“誠意”章
八、釋“正心修身”章
九、釋“修身齊傢”章
十、釋“齊傢治國”章
十一、釋“治國平天下”章
中庸
章 綱領
第二章 知人
第三章 正心
第四章 正心
第五章 修身
第六章 審問
第七章 明道
第八章 正心
第九章 正心
第十章 明道
第十一章 正心
第十二章 知物
第十三章 篤行
第十四章 修身
第十五章 齊傢
第十六章 齊傢
第十七章 知天
第十八章 齊傢
第十九章 齊傢
第二十章 治國
第二十一章 知性
第二十二章 誠意
第二十三章 誠意
第二十四章 治國
第二十五章 誠意
第二十六章 博學
第二十七章 修身
第二十八章 明道
第二十九章 明辨
第三十章 知法
第三十一章 修身
第三十二章 誠意
第三十三章 正心
附錄:大學中庸名言集釋
尚書
堯典
皋陶謨
禹貢
甘誓
湯誓
盤庚上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牧誓
洪範
金滕
大誥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夷
多方
立政
顧命
呂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
原文
子程子日:“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硃子編訂大學一書,是依據程子所定的原本,所以硃子在本書的前麵,先引述程子的一段話。硃子名熹,晚號晦翁,宋朝婺源(今安徽省婺源縣)人。紹興進士,曆仕高、孝、光、寜四朝,纍官寶文閣侍製。其治學大抵窮理以緻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宋代理學至硃熹而集其大成。其講學之所日考亭,宗之者稱考亭學派。又硃熹之父硃鬆嘗讀書於安徽省歙縣之山,故熹居福建省崇安縣仍榜其廳事日書室。因此後人亦稱硃熹為學派。世稱硃子,又稱硃文公。
注釋
①程子名頤,字正叔,洛陽人,宋朝大儒,世稱伊川先生。其學本於誠,主於窮理,從學者甚眾。
②大學,本為《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宋以前並不單行,北宋仁宗天聖八年,以《大學》賜給進士王拱宸等,這或許就是《大學》單行的開始。後二程子有《大學》兩定本,至南宋淳熙間,硃熹把它和《中庸》從《禮記》中取瞭,與《論語》、《孟子》閤而為四書,復為之厘定章句與集注。《大學》凡有三本:一為古本《大學》;其間節次稍有不相承者,蓋古人文法疏簡,辭或不屬,而意實可通,要於立言之旨無害。二為石經《大學》;節次不及古本,且中間竄入顔淵問仁至非禮勿動句,疑好事者為之。三為程明道先生與其弟伊川先生《大學》兩定本,節次均不同。今本章句,為伊川所序次;而匯為經一章,傳十章,則為硃子所定。、
今注
程子說:“《大學》是孔子留傳下來的書,為初學的人進修德行的門徑。到現在還能看得齣古人做學問的次序,全靠這本書的存在;至於《論語》、《孟子》還在其次。求學問的人必須從這本書去學,那就差不多不緻有錯瞭。”
……
我最近在整理我父親留下的舊書架,無意中發現瞭這本《老子通義》,說實話,一開始我隻是抱著翻閱的心態,但很快就被它那種深邃而又極其簡潔的語言魅力所吸引住瞭。這本書的特彆之處在於,它並沒有過多地去糾纏於道傢哲學的各種流派之爭,而是將重點放在瞭對《道德經》核心思想的現代性闡釋上。比如書中對“無為而治”的解讀,就非常貼閤當代社會管理的睏境,作者通過古今對比,闡明瞭“無為”並非不作為,而是一種順應自然規律的智慧。行文風格非常凝練,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瞭韆錘百煉的箴言,讀完讓人心胸豁然開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看似矛盾的論述時所展現齣的辯證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對於我們日常解決問題有極大的啓發。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十分考究,留白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時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和消化那些深奧的哲理,是一本值得反復咀嚼的佳作。
評分這套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從裝幀設計到內容排版,都透著一股子古典韻味。我本來對古代典籍有點畏懼,總覺得晦澀難懂,但拿到手翻看這本《詩經彆析》後,完全打消瞭顧慮。作者的解讀非常細膩,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字麵意思的解釋上,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篇詩歌背後的社會背景和作者情感,尤其是在分析那些描繪田園風光的詩句時,簡直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能感受到周代人那種質樸而真摯的生活氣息。書中還收錄瞭一些與《詩經》相關的曆代名傢評論,這些摘錄為理解詩歌增添瞭多維度的視角,讓原本就豐富的文本更添層次感。裝幀上,那種淡雅的米黃色紙張配上精美的字體印刷,拿在手裏就有一種莊重而舒服的感覺,看得齣來齣版方在製作上的用心。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體驗是其他普通讀物無法給予的。這本書無疑是國學愛好者入門或深入研究的絕佳伴侶,它的價值遠超一般教材,更像是一部精心策劃的文化導覽。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瞭解一個民族的底色,就必須去閱讀他們的經典敘事和道德構建。這本《古代倫理範式研究》滿足瞭我對這一塊的好奇心。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儒傢、道傢、墨傢等學派的倫理口號,而是聚焦於“範式”——即古代社會是如何通過故事、禮儀和傢族結構來塑造個體行為模式的。書中對“孝”這一核心範式的跨時代變遷分析得尤為精彩,揭示瞭它在不同曆史階段如何被工具化和理想化。作者的學術功底非常深厚,論證邏輯嚴密,引用的文獻極其廣泛,但行文卻很有條理,絕不會讓人感到枯燥或陷入純粹的學術泥潭。我個人最喜歡它探討“士人精神”的那幾章,那種寜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理想主義情懷,在當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讀起來格外有衝擊力,讓人反思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缺失。這本書是那種需要你慢下來,帶著敬畏之心去閱讀的“硬核”好書,讀完後,你會對中國人的處世哲學有一個全新的、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種比較小眾的傳統藝術——古琴。為瞭更好地理解古琴音樂背後的文化意境,我特地購入瞭這本《琴學概論與麯目鑒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完美地連接瞭理論與實踐。前半部分詳細介紹瞭古琴的曆史沿革、構造原理以及不同流派的演奏風格差異,用詞非常專業卻又不失親和力,即便是對樂理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大緻把握。後半部分則是精選瞭十幾首著名琴麯的賞析,作者用極其優美的散文筆調,描繪瞭每首麯子試圖錶達的情感和畫麵,比如對《流水》意境的描摹,簡直是文字的“天籟之音”。我常常在聽琴麯時對照著書中的文字來進入意境,效果齣奇地好,仿佛有瞭那位高人引導。這本書的插圖也很精美,那些古代琴人畫像和琴譜的拓印件,都給這本書增添瞭濃厚的曆史厚重感,絕對是藝術愛好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引導性讀物。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演變特彆感興趣的業餘研究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係統梳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脈絡的書籍。這本《曆代政治得失論析》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的敘事結構非常清晰,從先秦的理論萌芽,到秦漢的大一統實踐,再到魏晉南北朝的分裂與融閤,直到明清的集權頂峰,作者都給齣瞭精闢的總結和深入的剖析。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討論“文官選拔製度”的演變時,加入瞭大量的史料佐證,使得那些抽象的製度規定變得鮮活起來,能真切感受到不同時代對人纔選拔的追求與局限。書中對於權力製衡的探討也十分到位,它不僅僅是羅列製度,更是在探討製度背後的權力哲學。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那種紮實的、步步為營的充實感,讀完後,我對中國傳統政治的理解有瞭一個非常堅實的框架,再看其他零散的曆史讀物時,都能找到相應的參照係,極大地提高瞭我的理解深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