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洞见
定价:38.0元
作者:凤凰网文化频道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06379106
字数:298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凤凰网文化频道主编阵容强大的文化大v的文艺评论集
内容提要
“洞见”是凤凰网文化频道下属一个栏目,主推文化评论和访谈。
《洞见——不闹革命的文化批评》正是该栏目的精彩文化评论访谈合集。所选文章多观点独特,文风犀利又兼具情怀,有不错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目录
作者介绍
本书由凤凰网文化频道主编。是一本文化评论访谈合集。作者群阵容强大,有51位:
胡赳赳、止庵、史航、杨波、解玺璋、马未都、马小盐、廖廖、易小荷、黎宛冰、余世存、徐鹏远、曹寇、许子东、韩东、赵野、巫昂、俞心樵、西川、石一枫、张杭、汪海林、刘柠、韩松落、王晓渔、孙孟晋、皮三、越众、晓孟、兰波、昆鸟、周弦、叶开、萧成章、柳鸣九、朱大可、董晓、刘擎、吕彦妮、杨黎、时间之葬、王学泰、侯磊、葛璐、路见、关中阿福、张慧瑜、胡涛、张光昕、朱白、魏然
文摘
重估海子:
天才的“未完成式”与后来者的退却
导语:海子已经死了二十五年,从那一天到现在,足以成长起一代诗人,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在纪念,如何看待海子似乎成了一个如何看待当代诗歌的问题,于是很多人对于诗歌的概念还仅止于海子,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常识?
作为一个曾经热爱过海子,热爱过海子写下的麦子、土地、风的“80后”诗人张杭表示:某种程度上,海子是单一的天才,开启了现代汉语音乐性的真正自觉,繁衍着一个因个人化而无限丰富的语调和音乐世界。而如何海子,这件事还没有完成。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海子的意味是不同的。不仅公众,就是在文化界、文学界,有很多人对于当代诗歌的概念,还仅止于海子。当代好的诗人是海子,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常识?
对于上世纪80、90年代,那个还提供诗人出道机会的时代,出道的诗人,无论学院派还是其他,在他们的演讲中,还带着对海子博物馆似的敬意。而对于“80后”“90后”写诗者,海子不再被提起,被回避或是被忽略。海子是早的习作期记忆,海子是一个缺乏现时代复杂性的诗人,海子是谁?“我其实并没有读过海子。”海子已经死了二十五年。从他死到现在,足以成长起一代诗人。每年的这一天,在豆瓣、微博上涌现而无从细读无从分辨的“90后”诗人,他们都是在海子死后才出生的。必须看到诗的世界早就变了。对于每个人,如何看待海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如何看待当代诗歌的问题。
俗气的不能再俗气的论调是诗歌已死,无知的不能再无知的看法是现代汉语诗不行。实际上,每个时代的诗人都在对现代汉语诗的累积、成长、建构做着贡献。
七月派带来不纯的世界和纯诗的人格,九叶派带来分析时代和社会的方法,朦胧诗于中国正如象征主义和阿克梅派于俄罗斯。海子的贡献是什么?于今日他的价值何在?从诗歌本体而言,重要的一点是,海子开启了现代汉语音乐性的真正自觉。到了海子,现代汉语诗才在音乐性这个面向达到了较高的“完成度”。同时作为一种启迪和标准,这种自觉对于后来的、我们这一代诗人成为必要,并因此繁衍着一个因个人化而无限丰富的语调和声音的世界。这是的。
就诗歌本体的外围来看,一个浅层的现象是,大学生诗歌写作。海子的成功维持了一种校园对于诗歌的热情,其人其事其诗激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写诗冲动,让校园成为初保证诗歌不死的堡垒,成为年轻诗人的必经之地。由此形成了北大和上海诸高校这两个被自身运作所强化的营地。细想其实这跟海子也没什么关系。教育普及,大学普及,你们这些诗人中的多数不从大学里来,还能从哪里来?仔细往内里观察,却看到了一条由海子、骆一禾、戈麦这些诗人之死所界定出的绕道之路。
新世纪初年,大学BBS兴起,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场所,为大学诗歌带来了新一轮繁荣的开始。那段时期,曾流行过“海子体”,满眼麦子、土地、风。空洞的意象。写诗变得容易,也成为一种投机。任何天才的才华只属于天才。不久,海子的史诗理想与抒情短诗的范式,造就了某种新的神话写作,大鹏及各种自编神兽,古今之穿越,代之以海子“全无全有”的意志,是精巧和游戏感。混杂其间,有个性的诗人继承了前述音乐性的自觉,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变异,而真正的当代性在于他们的虚无感。
海子风刮过,“像海子”又成为要求更高的写诗者们所鄙夷,所摆脱的。海子也连同被抛弃,留下来的是语言的标杆。在翻译诗的大量阅读和外语能力提高之下,视野扩展了,更晚的写作者们有了新的榜样,那些“学成者”将之推广,他们(这些榜样)便是布罗茨基、米沃什之类西方当代大师。他们是新批评之后综合而熟巧的一代诗人,他们的优异之处在于综合。之所以转而学之,意味着汉语的新一代严肃、自觉的诗歌写作者,为海子所走出的道路渐趋清晰,即:无限个人化具象化的形象、细微的感官反应、社会生活的日常场景、新批评思辨似的夹叙夹议、克制于言说的抒情、书面的整饬的语言、有规律的音乐性。所有这些体现为一种客观的、反思性的、对局限报以认同的、学术式精耕细作的样貌。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突破之路?我曾谈过一种分类:有两种天才,单一的天才和较全面的天才。安德烈耶夫、特拉克尔、洛尔迦、策兰是前者,沃伦、布罗茨基、沃尔科特、托尔斯泰是后者。等等。
海子是单一的天才,他在他的内向和精神的面向,在自身语言即兴和音乐性的面向做到了。然而,他既没有完成现代汉语诞生诗人这一历代愿景,也没有发展出有效的诗歌的方法表达更大范围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我们当下的种种处境。因而在海子的面向,后来的诗人退却、绕开了,退却自有别的社会原因,但诗人们确是在他的空缺之地寻求。
一种综合而整饬的风格,同样造就了大量缺乏足够区分度的诗和写诗者。我看诗,时常期待一些突然的东西,认为亟须新颖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个性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有必要重看海子,重新发现从他那儿丢失了什么。
综合的尝试、表达复杂问题的方法,在“80后”“90后”诗人那里还没看到太多有效的实践。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待海子?我说,当下的写诗早已不是海子可以代表和概括的,任何人不能仅仅知道海子,而我们应该海子,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成。
再见窦唯,我们都活着转了世
导语:一张昔日摇滚歌手窦唯的地铁中年照引发了一场网络热潮,更将各路文艺中青年轰炸出地表。有人感叹时光残忍、浪子老去、满满的都是回忆;有人心生怜悯、哀叹落魄、惋惜中带着嫌弃。当然各条新闻标题还不忘在窦唯的名字前加上“王菲前前夫”这样的定语。评论人胡涛认为,无论怜悯还是幸灾乐祸的人,都同时一起被时间改变着。在这个资本收买一切的环境里,老炮们几乎无一不在大众文化的浪潮中参与着演出,他们都伪装起愤怒,与时代共谋,因为真正愤怒者是不上台面的。而窦唯是选择不动心的精神生活服膺者,他当然不符合大众娱乐化、快乐化、可量化的标准,大众是害怕做成功学意义上的失败者的。也许在对窦唯的长吁短叹中,看到的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生。
王菲大理快闪和窦唯地铁被拍新闻相映成趣,先后出现在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所不同的是,王菲亮相全城狂追,天后容颜娇羞表情萌萌哒,令人感叹富人生活有钱有闲,窦唯则在北京地铁上寂寂然独坐,一身发福秃顶的模样让网友猜测其生活落魄。相比种类繁多的“歌坛天后”“摇滚教父”“文艺男神”名头,面对有点灰头土脸的窦唯,爱贴标签的媒体人下意识把“王菲前夫”的称谓送给了他,哭笑不得也实属无奈。
窦唯,窦唯。这沉重而陌生的名字,仿若隐士遁入地下多年。若不是地铁上的客,这名字就像落了土,恐怕只会存在于诸多冒充的小号和神乎其神的传说中了。再见窦唯,人们感慨“岁月是把杀猪刀”,带着一点怜悯和幸灾乐祸。可是这把刀何其公平,它何尝不在同时杀向你我他,看看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模样,套用乐评人李皖的话,谁不是活着转了世?
时代:各人走各人的路
1994年中国摇滚和通俗乐坛同时经历空前辉煌,并从此绝后。滚滚而来的商品大潮、互联网兴起、选秀风暴、唱片业衰落、商演崛起、音乐节汹涌、电视台真人秀,一次次冲击改变着各位辉煌亲历者的选择与路径。
资本收买一切,跨界吸引一切,头条重于一切,姿态决定一切。老炮们纷纷在大众文化的浪头中,或多或少地、半推半就地、欲拒还迎地参与着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演出。他们当中,有人与时俱进,有人转身而去,有人旁逸斜出。
跟窦唯路径相反的是汪峰,这位前鲍家街43号乐队的主唱,以积极的姿态和时代代言人身份,一跃而进流行音乐大本营,热烈拥抱听众耳膜,励志与愤怒齐飞,精英共大众一色,成为堪比凤凰传奇的时代大热,有史以来赚钱的(伪)摇滚歌手。“头条哥”是他新的娱乐标签。
崔健导演了几部票房不太理想的文艺片,虽然时有对社会的针砭批判,但热衷网络和新鲜事物的他从来对年轻人关爱有加,也不排斥在跨年晚会上与一众流行歌手对飙高音,在《歌手》舞台上相当魔幻主义地跟张大大相互调侃。
与窦唯同为魔岩三杰之一的张楚依旧干瘦如猴,如今的他只有在演出时才会唱起“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高兴的时候也在《春天读诗》这样的活动里即兴背诵一首里尔克的诗。
朴树早已告别NewBoy时代,早年唱着“他们是些有轨电车……妈妈,我恶心……”的愤怒青年,不知不觉也到了40岁的年纪,生活不再严厉得像传达室的李老伯,回归“平凡之路”是他给后进青年们的谆谆忠告。
许巍在经历了《在别处》的绝望和《那一年》的迷茫之后,赚到了一些钱,突然就沿着相反的方向,飞进了山水诗的世界。摇滚史上罕见的优美旋律和宁静致远的歌词,深深慰藉着广大文艺青年的心,演唱会比流行歌星还一票难求。
黑豹乐队主唱的继任者秦勇,因为儿子染病,告别摇滚乐坛,为照顾儿子隐退了十年,成为媒体眼中的“中国好爸爸”。
窦唯当年的“战敌”那英,2001年斩获台湾金曲奖达到人生,之后相夫教子家庭和睦,与闺蜜王菲的友谊地久天长,2012年出任《中国好声音》导师风头无两,尽管倒嗓严重假唱频传,但“华语天后”形象再度巩固。
另一位与王菲有音乐渊源的民谣歌手李健,因为《我是歌手》的360度无死角呈现,迅速以高冷理工男、无敌段子手、高颜值如意郎君形象
序言
最近手痒,想找点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书来读读,于是翻到了这本《正版 洞见》。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书页,但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让我充满了期待。它似乎预示着一种超越表面、直达事物本质的智慧。我一直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信息爆炸,但真正有价值的“洞见”却越来越稀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很少有机会停下来,静静地审视,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这本书的副标题“凤凰网文化频道”也让我觉得它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深度,凤凰网文化频道一直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媒体,他们出品的内容通常不会流于表面,或者只是简单地堆砌信息,而是会经过深度的挖掘和思考,力求呈现出更有价值的观点。而且,这本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也让我对其内容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有了更高的信心。作家出版社一直以来都以出版高品质的文学和思想类书籍著称,相信这本《洞见》也一定不会让人失望。我期望它能像一个引路人,在我迷茫的时候,点亮前行的道路,让我能够拨开云雾,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还未细读,但从细节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本书的用心程度,这让我对即将开启的阅读之旅更加充满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会有怎样令人拍案叫绝的“洞见”等待着我。
评分我最近读了几本关于宏观趋势和未来预测的书,感觉意犹未尽,总觉得缺少一些更具穿透力的分析。《正版 洞见》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喜欢那些能够帮我理解事物背后逻辑的书,而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凤凰网文化频道在内容生产上一直以其深度和前瞻性著称,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切入,挖掘事件的深层含义,这一点让我对这本书抱有很大的期待。他们和作家出版社合作,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经过了非常严格的筛选和打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我接触过几本,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们的思想性、专业性都非常强,而且在文字上也很有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个放大镜,帮助我看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又像一个透视镜,让我看到事物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发展的深刻见解,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提供“全局视角”的内容,能够帮助我跳出局部的观察,看到整体的趋势和联系。我相信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这样的体验,让我能够对未来有一个更清晰的判断。
评分作为一个对知识传播和文化研究有浓厚兴趣的人,我一直非常关注凤凰网文化频道的内容,他们对于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的解读常常能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给读者带来很多新的认识。《正版 洞见》这本书,光看名字就充满了吸引力,我期待它能够汇聚一些能够引起共鸣、激发思考的真知灼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有价值的“洞见”往往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中,而这本由凤凰网文化频道与作家出版社联手打造的书籍,似乎承载了筛选和提炼这些宝贵思想的使命。作家出版社一直以其严谨的选稿和精良的制作而闻名,他们出版的书籍往往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带给我一种“拨云见日”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我们自身。我对于那些能够引导我进行深度思考、拓展我思维边界的作品有着天然的偏爱,而《洞见》这个书名,以及背后强大的出品方,都让我对它充满了这样的期望。我想要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找到看待事物的新角度和新方法,从而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评分最近在书店里闲逛,无意间看到了《正版 洞见》这本书,光是书名就吸引了我。“洞见”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力量,意味着深刻的理解和非凡的洞察。我一直在寻找那些能够拓展我视野、丰富我思想的书籍,而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此而生。凤凰网文化频道一直是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平台,他们所推出的内容往往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时效性,能够引发读者对当下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再结合“作家出版社”这个响亮的名字,我更加确信这本书的品质。作家出版社一直以来都以出版具有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的书籍而闻名,他们对内容的把控非常严格,能够出版的书籍通常都具有不俗的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时代变迁、人性探索、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消遣读物,更是一次能够引发我内心共鸣和深刻反思的精神之旅。我期待在字里行间,能够发现那些隐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规律,理解那些不易察觉的联系,从而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洞见”。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关注社会思潮的变化,特别是那些能够解释当下时代特质的观点。看到《正版 洞见》这本书,直觉告诉我,它可能会给我带来一些启发。我个人对那些能够提供新视角、挑战固有认知的内容特别感兴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很多曾经坚定的信念都在被动摇,很多习以为常的现象也开始变得陌生。在这种情况下,一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的书,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凤凰网文化频道虽然我不是每天都看,但每次浏览,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时事的敏锐度和深度分析能力,他们总能在纷繁的事件中捕捉到关键的脉络。这次他们参与出版这本书,我自然会联想到其中可能蕴含着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解读,甚至是一些能够预测未来趋势的预见。作家出版社的名字则进一步增强了我的期待,他们选书的眼光一向很独到,出版的书籍往往都具有思想的深度和人文关怀。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帮助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用一种更全面、更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这本书的ISBN号也让我觉得它更加“正规”,仿佛有一种官方认证的品质保证,这对我这样一个追求阅读品质的读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获得一种“顿悟”的感觉,能够为我打开新的思考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