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旧时的大学和学人
: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张晓唯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500836797
字数:200000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触摸大学历史,解读学人往事。
书中描述了上个世纪人们熟知的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大等大学的校长们严复、蔡元培、梅贻琦、罗家伦、蒋梦麟和那个时代有重要代表性的学人如胡适、鲁迅、钱穆等人;但作者并非一味地廉价地颂扬他们的才华与魅力,而是通过校长们周旋于各种势力与局面之间、学者之间的交往中凸现校长和学人们的个性,也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和局限。他们或者意气用事,或为一己之私,或者相互攻击,甚至大骂出口……抛弃了党派视角和校域观念的作者更加注重史实,动态地考察了不同时期学人们的思想和立场。
在大学的建设中无疑具有强大的干预力量,但也并非*。在民国的支持下,其中既有蔡元培先对北京大学的改革成功,也有李石曾推行从法国引进的大学区制的失败;既有西南联大的辉煌岁月,也有西北联大的不欢而散。同时,严范孙、张伯苓创办包括中学和大学的没有经费支持的私立南开学校的成功更显不易。罗家伦离开清华的身后骂名,并不影响他呕心沥血地建设成绩卓著的中央大学;北大校长蒋梦麟的退守,或许是成就就梅贻琦和西南联大的重要因素。胡适开风气之先,钱穆报传统于后;周氏兄弟傲骨嶙峋,颇具现代意识,林琴南转译西书,仍事清帝;康有为、蔡元培、张元济、王国维、罗振玉虽有相似处,但却个性纷纷。
张晓唯 笔名司徒允,男,1957年生,天津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文化史的教学和相关写作。已出版的著作有:《蔡元培评传》(1993年)、《蔡元培与胡适——中国文化人与自由主义》(2003年)、《今雨旧雨两相知——民国文化名人史
说实话,《旧时的大学和学人》这本书,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入手。倒不是说我怀疑它的质量,而是我对“旧时”这两个字,总有一种莫名的距离感。我总觉得,过去的就过去了,我们应该放眼未来。但是,当我看到身边一些同样喜爱阅读的朋友,对这本书赞不绝口,特别是提到里面对某些学者的刻画,深入骨髓,栩栩如生时,我的好奇心还是被勾了起来。我开始思考,或许“旧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我们根基所在,是我们精神的原点。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学术格局的先贤们,理解他们是如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面镜子,一面可以让我们照见自身,反思当下,甚至启发未来的镜子。
评分虽然我还没能正式翻开《旧时的大学和学人》,但光是听朋友们谈论起这本书的片段,我就已经心潮澎湃。他们说,这本书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将那些学者的故事,讲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我一直对那些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学术追求的人,怀有深深的敬意。我相信,这本书里一定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能够激励我,也能够让我对“学问”和“人生”有更深的感悟。我尤其期待,能够从这些“旧时的学人”身上,看到一种宝贵的精神品质,一种对真理永不放弃的执着,一种面对困境的从容和坚韧。我相信,这将会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知识和人生的重新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种复古的纸质感,配以淡雅的色彩,仿佛一下子就将我带回了那个年代。我还没开始阅读,但已经能想象到,里面的文字会是怎样的恳切、真挚,带着些许的怀旧,又饱含着对学术的敬畏。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触及灵魂的书籍,能够让我安静下来,去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我相信,《旧时的大学和学人》会是这样一本能够给我带来宁静和启迪的书。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看到那些学者的风采,听到他们的人生哲语,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热情,对社会的责任。我相信,读完这本书,我不会仅仅是获得了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会对“学人”这个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大学”的意义,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充满了好奇。那个时代,既有动荡不安,也有思想的激荡,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旧时的大学和学人》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个时代大学的真实面貌,不仅仅是宏伟的建筑,更是那里的思想碰撞,学术争鸣,以及那些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坚守学术理想的学者们。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困境,以及他们最终的成就。我相信,读懂了他们,也就更能理解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评分《旧时的大学和学人》这本书,我刚拿到手,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凭书名,就勾起了我无数的遐想。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老而庄严的校园,红墙绿瓦,书声琅琅。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名字,那些为学术、为国家、为民族默默奉献的学者们,他们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渐渐清晰。我期待着在这本书里,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去感受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去理解他们为何能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依然坚守对知识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记录,更是关于精神的传承。它会带领我走进那些曾经辉煌的殿堂,去感受那份纯粹的学术氛围,去体会那份浓厚的家国情怀。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让那些尘封的记忆,在我的指尖重新鲜活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