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通信網理論概要
定價:22.00元
作者:紀陽著
齣版社:北京郵電大學齣版社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6351706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7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丁程碩士的專業基礎教材,主要介紹通信網的概念、網絡的基本組成、網絡載體服務的基本機製、網絡的業務分析和排隊論原理、網絡拓撲分析原理、多址接人原理和分析、調度算法原理以及網絡的可靠性理論等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類、電子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工程碩士的教科書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從事通信網絡工作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中標有*的章節,供工程碩士參考,不作為教學必選內容。
目錄
章 引論
1.1 概述
1.2 通信係統
1.3 通信網
1.4 通信網的類型
1.5 通信網的應用與服務
1.5.1 網絡應用舉例
1.5.2 服務模式
1.6 通信網的組網拓撲結構
1.6.1 網狀型網
1.6.2 星型網
1.6.3 復閤型網
1.6.4 環形網
1.6.5 總綫型網
1.6.6 樹型網
1.7 通信網的設計要素
第2章 網絡載體服務的基本網絡機製
2.1 基本網絡機製概述
2.2 多路復用
2.3 交換與路由
2.4 差錯控製
2.4.1 交替比特位協議
2.4.2 返迴N協議
2.4.3 選擇重發協議
2.5 流量控製
2.6 資源分配
第3章 通信網結構
3.1 圖論基礎
3.1.1 基本定義
3.1.2 圖的聯結性
3.1.3 樹
3.1.4 割和環
3.1.5 平麵性和對偶性
3.1.6 圖的矩陣錶示
3.2 短路徑問題
3.2.1 短主樹
3.2.2 端間的短路徑
3.3 流量分配問題
3.3.1 流量優化的一般性問題
3.3.2 大流問題
3.3.3 佳流問題
第4章 網內業務分析理論
4.1 排隊論基礎
4.1.1 基本概念
4.1.2 M/M/1問題
4.1.3 M/M/m(n)問題
*4.1.4 一般排隊問題
4.2 通信網的業務模型與分析
4.2.1 各種測度和指標
4.2.2 業務分析舉例
4.3 提高網效率的一些措施
4.3.1 大群化效應
4.3.2 延遲效應
*4.3.3 綜閤效應
*4.3.4 迂迴效應
第5章 多址接入係統分析
5.1 純阿羅華係統
5.2 時隙阿羅華係統
5.3 載波監聽多址接人係統
5.4 輪詢方式
5.5 各種多址係統的比較
*第6章 分組調度
6.1 分組調度概述
6.1.1 分組調度算法中一些常用的基本概念
6.1.2 分組排隊策略
6.1.3 分組調度功能
6.1.4 分組調度算法分類
6.2 分組調度算法本質分析
6.3 分組調度算法的性能指標
6.4 基於GPS模型的算法
6.4.1 GPS調度算法
6.4.2 P-GPS調度算法
6.4.3 WFQ調度算法
6.5 其他分組調度算法
6.5.1 基於靜態優先級的算法
6.5.2 基於輪詢的算法
6.5.3 基於時延的算法
6.5.4 分層鏈路共享算法
6.5.5 核心無狀態算法
6.5.6 基於服務麯綫的算法
6.5.7 比例區分算法
6.5.8 結閤緩衝管理的算法
6.6 分組調度算法小結
第7章 通信網的可靠性
7.1 可靠性理論概要
7.1.1 不可修復係統的可靠度
7.1.2 可修復係統的可靠度
7.1.3 復雜係統的分解
7.1.4 可靠性設計
7.2 通信網的可靠性
7.3 可靠網的規劃設計
參考習題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來研究這本書中關於網絡拓撲結構演進的那幾章,感受最深的就是作者在闡述理論模型時的那種邏輯上的嚴密性與層層遞進的結構感。他並沒有急於拋齣最新的技術名詞,而是耐心地從最基礎的節點連接概念開始,逐步引入環形、星形、網狀結構,並對每種結構在冗餘性、延遲和部署成本上的權衡進行瞭詳盡的對比分析。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引入瞭大量的曆史案例來佐證其理論觀點,比如早期ARPANET的設計哲學對現代互聯網骨乾網的影響,這種曆史的縱深感,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網絡設計”這個概念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發現自己不再是單純地記憶知識點,而是開始思考“為什麼是這種設計?”而不是“這個設計是什麼?”。書中的推導過程清晰明瞭,即便是涉及到高階的圖論和概率模型,作者也總能提供直觀的物理類比,使得原本晦澀的數學語言變得可觸摸、可理解。這種教學上的匠心,是許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它真正做到瞭將“理論的骨架”搭建得牢固而優美。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個人特色,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闆著臉孔,而是帶著一種沉穩而又略顯幽默的引導感。在討論擁塞控製算法的經典難題時,作者采用瞭類似“偵探小說”的敘事方式,將TCP Reno、Tahoe以及後來的NewReno的迭代發展,描繪成一場不斷修正錯誤、追求效率極限的智力競賽。這種敘事上的代入感,極大地減輕瞭啃讀復雜算法時的枯燥感。舉個例子,當解釋AIMD(加性增加,乘性遞減)策略時,作者沒有直接給齣公式,而是用瞭一個生動的“宴會上客人添酒”的比喻,形象地說明瞭為什麼這種看似簡單的策略能在混亂的網絡中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很多章節的結尾,都附帶瞭“思考題”或者“進一步探討”的小節,這些都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復述,而是指嚮瞭當前研究熱點或者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這無疑是在鼓勵讀者,特彆是科研人員,要帶著批判性思維去麵對這些已建立的理論基石,而不是盲目崇拜。這種啓發式的寫作手法,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從工具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故障診斷與性能評估這一塊的內容深度和廣度是令人稱贊的。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到瞭實際部署中的“痛點”。書中對各種延遲來源的分解,例如傳輸延遲、排隊延遲、處理延遲,進行瞭非常細緻的量化分析,並提供瞭相應的數學模型來估算它們在不同負載下的變化趨勢。更實用的是,它對如何利用現有的網絡監控工具(雖然沒有直接點名商業工具,但原理是通用的)來反推瓶頸所在給齣瞭非常詳盡的步驟指南。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抖動分析”的那一章,它清晰地解釋瞭為什麼在音視頻流媒體應用中,延遲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要低於延遲的穩定性。書中提供的幾種基於統計學的抖動測量方法,對比瞭它們的優劣,這對於網絡運維工程師來說,無疑是一本極佳的實戰參考手冊。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純粹的理論抽象與工程實踐中的“眼見為實”的睏難。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的用色大膽而富有現代感,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跳躍的橙色綫條,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信息高速公路的脈動與活力。拿到手中,紙張的質感也超齣瞭我的預期,那種略帶磨砂的觸感,既保證瞭閱讀時的舒適度,也顯得頗為耐用。裝訂得非常結實,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必擔心書脊會過早鬆動。內頁的排版也處理得相當巧妙,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寬鬆,使得大段的文字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壓迫,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長時間盯著技術書籍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尤其是那些復雜的公式和圖錶,印刷得異常清晰銳利,即便是細微的標注也能一眼看清,這在技術類書籍中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的整體視覺呈現,成功地將“技術”的嚴謹與“閱讀”的愉悅完美地結閤在瞭一起,讓人在開始學習之前,就已經有瞭一種良好的心理預期和愉悅的物理體驗。這本書的物理屬性,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載的深度內容,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的尊重。
評分這本書的索引和術語錶製作得極為用心,這對於一本涉及麵廣、專業名詞密集的技術著作而言,是衡量其專業水準的重要標誌。我習慣於在閱讀遇到不熟悉的縮寫時,立即查閱書後的資源,而這本書的索引設計令人感到無比高效。不僅主要的專業術語被清晰地羅列齣來,就連一些在特定章節中纔齣現的、但對理解上下文至關重要的概念,也被巧妙地納入瞭檢索體係。而且,與許多隻有字母順序排列的索引不同,這本書的術語解釋往往指嚮瞭該概念首次被詳細闡述的頁碼,而非僅僅是齣現的頁碼,這極大地節省瞭我來迴翻閱查找的時間。另外,書後的參考書目部分,給齣的資料更新及時,覆蓋瞭從經典論文到近五年重要會議的成果,這錶明編著者在編撰過程中,對該領域的最新進展保持瞭高度的敏感性,而非僅是整理舊有資料。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體現瞭編著者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讀者體驗的重視,確保瞭這本書不僅是一本學習的教材,更是一本可以長期信賴的案頭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