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统节日 9787548707707

我们的传统节日 97875487077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殷兆安 著
图书标签:
  • 传统节日
  • 民俗文化
  • 节日故事
  • 文化传承
  • 儿童文学
  • 绘本
  • 科普
  • 中国传统文化
  • 节日习俗
  • 亲子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8707707
商品编码:2976383385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我们的传统节日 作者 殷兆安
定价 30.00元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48707707 出版日期 2013-01-01
字数 页码 180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中国的传统节日沉淀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从远古走来,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广泛的民众基础。传统节日习俗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

   作者简介
殷兆安,20世纪60年代初肄业于湖南省电力技工学校,1962年学校停办下放回原籍,曾做过学徒木工、钳工、机械修理工,通过自学并结合生产实践先后在全国性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 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二项,获国家一项,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了全省职称统考,获机械工程师职称。

   目录
上篇
章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文化内涵
节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第二节 日月相容置闰月
第三节 六十甲子续乾坤
第四节 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与文化内涵
第五节 传统节日是南北(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第二章 普天同庆话春节
第三章 中国的狂欢节——元宵节
第四章 一个人文让位节气的节日——清明节
第五章 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端午节
第六章 十五月圆话中秋
第七章 其他丰富多彩的节日
第八章 节日饮料

下篇
第九章 中国龙舟文化
第十章 湖湘文化中的龙舟竞渡
第十一章 特色的益阳端午文化
参考文献
编后记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我们的传统节日 ISBN: 9787548707707 一、 引言:岁月悠长,节日绵延 中华民族,一个拥有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古老国度,其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无数代人的记忆与情感,而这些记忆与情感,最浓烈、最鲜活地凝聚在一年又一年的传统节日之中。它们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时间脉络上的珍珠,串联起我们祖辈的生活,也映照着我们当下的喜怒哀乐。本书《我们的传统节日》,并非是一部枯燥的史书,也不是一本简单的节日日历,它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文化之旅,一次对民族精神传承的深情回望。我们将一同走过那些承载着历史积淀、寄托着人文情怀的传统节日,去感受它们为何能够穿越千年而不衰,在现代社会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二、 春之唤醒:春节——辞旧迎新,万象更新 当寒冬渐逝,万物复苏的讯息从遥远的东方传来,那便是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无疑是中国人心中最重大的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更是一种情感的归宿,一种文化的符号。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究春节的起源与演变,从远古的祭祀活动,到农耕文明的庆祝方式,再到如今融合了现代元素的年俗。 年兽的传说与春节的起源: 我们将追溯那个关于年兽与爆竹、红绸的故事,探讨它如何成为春节习俗的文化基因。 除夕的围炉夜话: 那顿丰盛的年夜饭,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我们将细致描绘除夕夜的场景,从食材的选择,到菜品的寓意,再到全家围坐的温情,让您仿佛能闻到饭菜的香气,听到家人的笑语。 守岁的意义: 为什么要在除夕夜守岁?它蕴含着对过往一年的感恩,对新一年的期盼,以及对生命延续的敬畏。 拜年与祝福: 从“恭喜发财”到“万事如意”,不同的祝福语背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普遍向往。我们将探究拜年礼仪的演变,以及它所承载的尊敬与情谊。 各具特色的年俗: 从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到舞龙舞狮、逛庙会,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这些差异化的民俗共同构成了春节的多元文化图景。 春节的现代变奏: 移动支付的红包、线上拜年、短视频的祝福,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在悄然改变,但其核心的团圆与祝福却从未改变。 三、 东方的情思:元宵节——灯火阑珊,情满人间 春节的喜庆余韵尚未散尽,元宵节便如约而至。这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是正月里的一场盛大狂欢。 花灯的璀璨: 元宵节最标志性的景象便是各式各样的花灯。我们将一同欣赏那些巧夺天工的花灯,了解制作花灯的技艺,以及花灯上图案所寄托的美好寓意。 猜灯谜的智慧: 猜灯谜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古人智慧的闪光。我们将收集经典的灯谜,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古人的乐趣。 汤圆的甜蜜: “吃了汤圆,圆圆满满。”这句简单的童谣,道出了元宵节吃汤圆的温馨寓意。我们将品味汤圆的制作,以及它所象征的家庭和睦与幸福。 月圆人团圆: 元宵节恰逢月圆之时,这更增添了节日的浪漫与诗意。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常与思念、团圆联系在一起,元宵节的月光,承载着多少离人的乡愁与对团圆的期盼。 四、 清明时节:祭扫先人,缅怀先烈 清明,是一个既包含着春日生机,又饱含着深沉思念的日子。它既是扫墓祭祖、缅怀逝者的节日,也是踏青赏春、感受生命力的时节。 扫墓祭祖的仪式感: 焚香、献酒、叩拜,这些祭扫的传统仪式,是晚辈对先人表达敬意与追思的方式。我们将探讨这些仪式的由来,以及它们在传承孝道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踏青的生机: 扫墓之余,人们也开始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气息。放风筝、植树,这些活动都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历史的印记: 在清明时节,我们也会回顾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献身的英雄烈士,他们的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五、 仲夏的热情:端午——龙舟竞渡,粽叶飘香 当夏日的热浪袭来,龙舟的鼓声便在江河湖畔响起,粽叶的清香也弥漫开来。端午节,这个充满活力与纪念意义的节日,承载着古老的传说与浓厚的民族情感。 屈原的传说与端午的由来: 诗人屈原的故事,是端午节最广为流传的起源。我们将深入探讨屈原的生平及其爱国情怀,理解这个节日为何会与他紧密相连。 龙舟竞渡的壮观: 鼓点激昂,号子嘹亮,龙舟劈波斩浪,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种集体力量的展现,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粽叶的芳香: 各种馅料的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我们将品味不同地域的粽子特色,感受它们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驱邪避毒的习俗: 佩戴香囊、饮雄黄酒,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健康的祈愿。 六、 金秋的收获:中秋——月圆人圆,情满桂香 当秋风送来丹桂的芬芳,圆月升上夜空,便迎来了象征团圆与丰收的中秋节。 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思念、团圆、永恒的意象。中秋的月亮,圆满而皎洁,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赏月与团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仰望明月,这是中秋节最温馨的画面。我们将描绘赏月时流传的诗词歌赋,以及月饼所包含的圆满寓意。 月饼的变迁: 从传统的莲蓉、豆沙馅,到如今各种新奇口味的月饼,月饼的演变也折射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神话故事,为中秋节增添了神秘而动人的色彩。 七、 寒冬的守候:重阳节——登高望远,敬老爱老 秋意渐浓,层林尽染,重阳节又如期而至。这是一个集登高、赏菊、赏秋色、感恩敬老于一体的节日。 登高的寓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登高不仅是欣赏秋景,更是一种哲思,一种对人生的高度与远方的眺望。 赏菊的雅致: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长寿。重阳节赏菊,是对生命美好品质的赞颂。 敬老爱老的情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阳节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传承。 八、 结语: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与传承 《我们的传统节日》这本书,并非止步于对这些节日的简单介绍。它更致力于挖掘每一个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探讨它们如何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世界紧密相连。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传统节日面临着新的挑战,但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文化传承的载体: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将祖先的智慧、情感和价值观,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情感的纽带: 节日是维系家庭、社会关系的重要桥梁。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情感平台,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关怀。 精神的寄托: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与归属感。传统节日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 现代的创新与融合: 面对现代社会,传统节日并非停滞不前。它们以新的形式融入现代生活,例如,春节的线上祝福、端午的创意龙舟赛、中秋的环保月饼等,都在不断展现其生命力。 本书希望通过对这些传统节日的细致梳理与深度解读,能够唤醒您内心深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共鸣,让您在重温这些节日的习俗与故事时,更能体会到它们所蕴含的智慧与力量,并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这是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一个关于“传统”的故事,一个关于“节日”的故事,它们共同汇聚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够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书籍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的传统节日》这本书,可以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节日名称和日期的简单罗列,而是将每一个节日都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来解读。比如,书中对七夕节的描述,不仅仅停留在中国古代情人节的浪漫传说,还深入挖掘了牛郎织女故事的民俗演变,以及各地不同的庆祝方式,比如乞巧活动。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制作介绍,例如关于元宵节花灯的制作技艺,以及春节剪纸的图案寓意,这让我对这些节日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动手尝试的兴趣。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节日中蕴含的家庭观念和邻里关系,这对于现代社会越来越疏离的人际关系来说,更显其珍贵。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民俗画卷之中,感受到了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深厚情感和文化积淀。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并致力于推广的学者,我对市面上相关的书籍有着较高的审视标准。《我们的传统节日》这本书,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对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社会功能,都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和细致的阐述。例如,书中对春节的起源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并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呈现了春节习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书中还对一些节日与古代农耕文明、宗教信仰以及民间传说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为理解传统节日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一些被现代社会所忽视的传统节日,如小满、大暑等节气相关的民俗活动,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介绍,这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整本书脉络清晰,内容翔实,语言流畅,堪称是一部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普及读物,非常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采用了水墨画风格,色彩柔和,意境悠远,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书籍,而《我们的传统节日》恰恰满足了我的期待。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春节的细致描绘,从年夜饭的习俗到拜年的讲究,再到各种庆祝活动,都写得绘声绘色,仿佛身临其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压岁钱”的由来和演变,原来这个小小的红包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文化意义。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我以前不太了解的习俗,比如“扫尘”的由来,以及在祭祀祖先时的一些讲究。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过年的场景,那些温暖而美好的回忆被重新唤醒。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节日习俗的介绍,更是一次关于中华民族情感和价值观的溯源之旅。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圆”、“感恩”、“敬畏”等传统美德,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光。

评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仿佛丢失了与过去连接的根脉。《我们的传统节日》这本书,恰如其时地为我带来了这样一种“归来”的感受。它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我们熟悉却又可能忽略的节日。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关于重阳节的描写,不仅仅是登高望远和赏菊,更深刻地探讨了其中蕴含的敬老和感恩的传统美德,这在当下社会尤为重要。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节令美食的介绍,例如立春的春饼、冬至的饺子,这些食物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自然的尊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传统节日并非过时的习俗,而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念。阅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促膝长谈,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我对历史题材的图书一直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能够展现不同时代风貌的书籍。这次偶然翻阅到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给我的感受颇为独特。它没有像一些历史著作那样,侧重于宏大的事件或政治变革,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普通百姓的生活细节上,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解读,折射出中国社会千百年来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例如,关于清明节的描写,书中不仅提及了扫墓祭祖这一重要习俗,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蕴含的孝道文化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古代文人雅士在节日期间吟诗作对的记载,为这些节日增添了几分诗意和雅趣。更令我欣喜的是,书中对一些早已被淡忘的节日习俗进行了挖掘和梳理,比如对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的起源的考证,以及对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文学描绘,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大门,让我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