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志:阿尔及利亚

列国志:阿尔及利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慧杰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阿尔及利亚
  • 列国志
  • 北非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 战争
  • 殖民主义
  • 民族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802300040
商品编码:2976459779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列国志:阿尔及利亚

: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赵慧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4-01

ISBN:97878023000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南接毛里塔尼亚、马里和尼日尔,西临摩洛哥和西撒哈拉,东部与突尼斯和利比亚毗连,北濒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通向地中海的门户之一,亦是非洲连接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纽带,战略地位重要。其疆界曲折,为不规则的五角形。其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和磷酸盐。阿尔及利亚与中国1958年正式建交,在其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后阶段,中国提供了*的道义及物质支持,在阿独立后的40年里,两国的政治关系牢固可靠,经济关系不断发展。

目录

章 国土与居民
节 自然地理
第二节 自然资源
第三节 居民、社会与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第二章 历史
节 古代简史
第二节 近现代简史
第三节 当代简史
第四节 历史人物
第五节 阿尔及利亚历史大事年表
第三章 政治
节 政治发展简述
第二节 政体与宪法
第三节 国家机构
第四节 立法与司法
第五节 政党与团体
第六节 政治人物
第四章 经济
节 经济发展概述
第二节 农牧业
第三节 工业
第四节 商业及服务业
第五节 交通与通讯业
第六节 财下与金融
第七节 对外贸易
第八节 旅游业
第九节 国民生活
第五章 军事
……
第六章 教科文卫
第七章 外交
附录

作者介绍

赵慧杰,1954年生,政治学硕士,社科院西亚非研究所副研究员。曾在法国留学(1989-1993年),在驻外使馆工作(2000-2002年)。近作:《试论阿尔及利亚的政治特征》、《阿尔及利亚大选后政局走向》、《马格里布联盟的重新启动及其影响》等。

文摘


序言



列国志:阿尔及利亚 一、 远古的回响与文明的基石 阿尔及利亚,这片位于北非心脏地带的广袤土地,其历史如同地中海的潮汐,起伏跌宕,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积淀。在遥远的史前时期,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提法纳特(Tifennat)石刻以及塔西里·纳杰尔(Tassili n'Ajjer)高原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史前岩画,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书写”,它们描绘了古老狩猎部落的生活图景、繁盛的动物种群以及神秘的宗教仪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视远古人类精神世界的窗口。这些艺术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人类早期迁徙、文化交流乃至气候变迁的宝贵资料。 随着历史的推进,北非这片土地逐渐成为地中海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先后在此建立贸易据点,带来了航海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新的文化元素。随后,古罗马帝国强势崛起,将阿尔及利亚大部分地区纳入其版图,这被称为“努米底亚”(Numidia)的土地,成为了罗马帝国重要的粮仓和战略要地。帝国的足迹遍布各地,留下了宏伟的古罗马遗址,如杰米拉(Djémila)和蒂姆加德(Timgad)等,这些保存完好的城市遗址,以其精美的建筑、先进的城市规划和繁荣的社会生活,诉说着一个强大帝国的荣耀,也折射出当时阿尔及利亚地区的高度文明化程度。在罗马统治下,基督教也开始在此传播,圣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这位对西方哲学和神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就出生在今天的阿尔及利亚苏克-阿赫拉斯(Souk Ahras)附近,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财富。 二、 伊斯兰的曙光与阿拉伯-柏柏尔的融合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的浪潮席卷北非,带来了深远而持久的变革。阿拉伯人的到来,不仅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宗教信仰,更深刻地塑造了其文化、语言和社会结构。伊斯兰教的传播,将阿尔及利亚融入了更为广阔的伊斯兰世界,开启了其作为伊斯兰文明一部分的新篇章。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柏柏尔人作为这片土地的原住民,逐渐与阿拉伯文化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柏бері文化。这个时期的阿尔及利亚,涌现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伊斯兰王朝,如伊德里斯王朝(Idrisid dynasty)、哈马迪德王朝(Hammadid dynasty)和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 Caliphate)等。他们不仅在政治上统一了部分地区,更在文化、科学、艺术和建筑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例如,哈马迪德王朝时期建造的卡拉阿·贝尼·哈马德(Qal'a Bani Hammad)遗址,是当时伊斯兰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典范,其宏伟的清真寺、宫殿和水利系统,展现了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和艺术品味。这一时期,伊斯兰学者们在哲学、天文学、医学和文学等领域也做出了杰出贡献,阿尔及利亚成为了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而柏柏尔文化,则以其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和传统习俗,为阿尔及利亚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成为阿尔及利亚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奥斯曼的阴影与海盗的传说 进入中世纪晚期,阿尔及利亚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也引来了外部势力的觊觎。16世纪,奥斯曼帝国逐渐将北非沿海地区纳入其统治之下,阿尔及利亚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重要省份,被称为“阿尔及尔省”(Regency of Algiers)。在奥斯曼统治下,阿尔及尔(Algiers)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成为了地中海著名的“巴巴里海盗”(Barbary Pirates)的基地。 巴巴里海盗的活动,对欧洲航运构成了严重威胁,也使得阿尔及利亚在欧洲国家眼中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危险的地区。然而,奥斯曼的统治并非一成不变,阿尔及尔省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治,尤其是其军事精英“耶尼切里”(Janissaries)在政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时期,阿尔及利亚的经济以贸易和海军活动为主,但也面临着外部干预和内部权力斗争的挑战。虽然“海盗”的形象为阿尔及利亚蒙上了一层复杂的面纱,但这段历史也塑造了其坚韧不拔、敢于反抗的民族性格。 四、 法国殖民的烙印与民族觉醒的火焰 19世纪,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浪潮席卷全球,阿尔及利亚也未能幸免。1830年,法国以“侮辱事件”为借口,开始了对阿尔及利亚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法国的殖民统治长达132年,给阿尔及利亚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改变。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推行“同化政策”,试图将阿尔及利亚人“法国化”,剥夺其土地,压制其文化和宗教,并将阿尔及利亚视为法国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国家。 殖民统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掠夺,法国殖民者攫取了大量肥沃的土地,将阿尔及利亚的资源输往法国。同时,法国的殖民政策也加剧了社会不公,使得阿尔及利亚人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然而,压迫也激发了反抗。在漫长的殖民时期,阿尔及利亚人民从未停止过斗争。从最初的武装抵抗,如艾卜·卡迪尔(Abd al-Qadir)领导的起义,到后来的政治和社会运动,民族觉醒的火焰在殖民者的压迫下愈发炽烈。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族解放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运动也进入了新的阶段。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FLN)发起了旨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即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这场战争历时八年,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无数阿尔及利亚人民为自由和独立献出了生命。战争的残酷性、法国政府的顽固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最终迫使法国政府承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1962年7月5日,阿尔及利亚终于赢得了来之不易的独立,结束了漫长的殖民统治,开启了国家建设的新纪元。 五、 独立后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独立后的阿尔及利亚,面临着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巩固国家统一等多重艰巨任务。国家需要从殖民统治的创伤中走出来,建立起符合自身国情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然而,历史的遗留问题、内部的政治分歧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使得阿尔及利亚的复兴之路充满了挑战。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政治动荡和经济困境引发了社会矛盾,导致了长期的内战。这场冲突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也延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尽管如此,阿尔及利亚人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国家逐渐走向稳定。 进入21世纪,阿尔及利亚努力寻求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依赖,并致力于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同时,阿尔及利亚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积极参与地区事务,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列国志:阿尔及利亚,并非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它更是一曲关于坚韧、抗争、融合与复兴的史诗。从远古的岩画到现代的城市,从古老的文明到现代的国家,阿尔及利亚的故事,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篇章,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现着一个民族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追求自由与发展的精神力量。这片土地,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属于自己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终于把《列国志:阿尔及利亚》这本书啃完了!老实说,一开始我抱着一种“又是一本讲历史的国家介绍”的心态,毕竟“列国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挺宏大的,而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在我印象中,除了足球和一些北非风情,了解得实在有限。但这本书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罗列一堆时间线和政治事件,而是非常细腻地描绘了阿尔及利亚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挣扎。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法国殖民时期抵抗运动的部分深深吸引,那种在压迫下依然不屈的民族精神,那种为了自由而付出的巨大代价,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也让我开始反思历史的复杂性。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这些细节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画卷。比如,书中关于卡比勒地区山民的生活方式的描写,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又坚韧不拔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这本书,我对阿尔及利亚的认识,从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变成了一个充满故事、充满情感、充满韧性的国家。它不再是新闻里偶尔出现的遥远地名,而是有了温度,有了灵魂。

评分

《列国志:阿尔及利亚》这本书,坦白讲,我买回来的时候,真的没抱太大期待,觉得大概率又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的内容。但没想到,它竟然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一点一点地将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的故事展现在我面前。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温度”。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或贬低,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去讲述那些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事情。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描写,关于独立战争时期,普通民众是如何在战火纷飞中艰难维生,如何互相扶持,那种朴素的善良和强大的凝聚力,让我非常感动。它让我明白,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不是由少数伟人书写的,更多的是无数普通人的付出和牺牲。作者在处理历史事件时,也非常注重挖掘其背后的人文关怀。比如,在讲述“黑色十年”的恐怖主义时期,书中并未简单地将恐怖分子脸谱化,而是尝试去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虽然这并不能为他们的罪行辩解,但却让我对这个国家的苦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让我看到,历史的伤痕需要时间去抚平,但同时,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同样值得被铭记。

评分

我必须说,《列国志:阿尔及利亚》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这个国家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之前对阿尔及利亚的了解,大多局限于一些零碎的新闻报道,以及对北非地区相对模糊的认知。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识这个国家的一扇门。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不像很多历史书那样,按照时间顺序一点点推进,而是更侧重于从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阿尔及利亚。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阿尔及利亚多元文化融合的部分,从阿拉伯文明、柏柏尔文化到法国殖民时期的影响,这些不同的文化元素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交织、碰撞,最终形成今天独特的阿尔及利亚文明,这部分内容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关于萨赫勒地区的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描绘,那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传统,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漠的苍凉和生命的顽强。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之旅,让我对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有了更加立体、更加丰富的认识。

评分

读完《列国志:阿尔及利亚》,我的脑海中涌现出很多关于这个国家的声音和色彩。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国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讨论,那种既充满希望又步履维艰的真实写照,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的复杂性。书中也毫不避讳地谈到了阿尔及利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所经历的曲折,这种客观的态度让我对作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深感佩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通过一些小人物的视角,来展现大时代的变迁。比如,一个普通的阿尔及利亚妇女,在不同历史时期,她的生活是如何受到时代洪流的影响,她的个人命运又是如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这种微观视角下的宏大叙事,使得历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体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不仅仅有宏伟的历史建筑和政治事件,更有无数普通人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梦想,他们的付出,共同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灵魂。

评分

《列国志:阿尔及利亚》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作者在梳理阿尔及利亚历史脉络的同时,也深入挖掘了其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发生了什么”,更侧重于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我喜欢书中关于阿尔及利亚石油财富的论述,以及这种资源如何深刻地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发展,这种分析非常透彻,也让我对一些国际新闻背后的深层原因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作者在处理历史问题时,展现了难得的平衡性,他能够客观地呈现不同观点和历史事件的多面性,避免了简单化的标签化。书中关于阿尔及利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的探讨,也让我对这个国家的战略眼光有了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只是从片面的信息去了解阿尔及利亚,而是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认识。它让我看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也孕育着希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