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心意拳内功修炼 | 出版社: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原人民体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
| 作者:马琳璋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29.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00952176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马琳璋编著的《心意拳内功修炼》阐述了心意拳内功的基本理论,包括心意拳内功与实战、心意拳内功与养生、心意拳内功与丹田、心意拳内功与养气;图解了心意拳的内功功法,包括七把丹田功和搓把,并阐述了它们与养生的关系;还阐述了静坐养生法。本书在阐述心意拳内功时,将之与中国古典哲学、宗教的内在联结,比较完整地揭示了心意拳内功的养生效能。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对“形”与“神”的辩证统一的阐述。它没有片面强调外在的招式动作,也没有过度玄乎地谈论虚无缥缈的精神境界,而是将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书中反复强调,外在的形体动作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内在的精气神,而内在的精神状态则能够反过来提升外在的动作质量。它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在每一个动作中融入意念,如何通过呼吸的调整来带动气的运行,以及如何通过内在的松静来达到精神的高度集中。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过程中,时不时地插入一些练功体会和注意事项,这些内容非常贴近实际,能够帮助读者避免走弯路。比如,它会提醒你在练功时可能会遇到的“瓶颈”,并给出一些突破的方法。而且,书中也提到了“心法”的重要性,强调了修炼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调整心性的过程。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让我觉得这本书的指导非常全面和深入,不仅仅是教你一套拳法,更是教你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修炼的方式。
评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其清晰的学习路径。它不像有些武术书籍上来就讲一些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调身、调息、调心”开始,层层递进。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基础的身体姿势和放松技巧,这是很多人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用大量篇幅讲解了如何做到全身的松沉,如何体会骨骼间的缝隙,如何让身体各个关节都“活”起来。然后,它才逐步过渡到呼吸的练习,从简单的腹式呼吸到更复杂的配合动作的呼吸方法,都讲得非常细致,并且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呼吸对内功修炼有益。最令我称赞的是,它将“心法”的修炼也融入其中,引导读者如何去静心、如何去观照自己的内心。它没有强迫读者一定要达到某种玄妙的境界,而是鼓励读者在练习中去体会,去感受身体和精神的变化。这本书真的做到了“授人以渔”,它不仅教给了我具体的练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实践,如何在这条修炼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节奏。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真的非常吸引我,它没有使用很多生僻的武术术语,即使是一些专业名词,也都会配以通俗易懂的解释。我之前看过一些武术书籍,常常因为看不懂那些晦涩的文字而放弃。但这本书不一样,读起来很流畅,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在娓娓道来。它会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讲解动作要领,比如将身体的某个部位形容成“活节”,或者将练功时的感觉比作“春蚕吐丝”。这些比喻不仅让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也更容易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从而更好地模仿和练习。而且,这本书在讲解每个动作时,都非常注重细节,会反复强调一些关键点,比如“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它也鼓励读者要“体悟”,而不是死记硬背,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调整。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有一个随时在身边的私人教练一样,能够及时纠正我可能出现的错误。
评分这本书我读了一段时间了,感觉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桩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总觉得练武术就得劈砍打,站桩枯燥乏味,效果也不明显。但这本书把桩功的重要性讲得透彻,不是简单地说“站桩好”,而是从人体结构、能量流动、精神集中等多个角度去解释。它强调了桩功是内功的根基,是练好其他招式的前提,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一样。书中对每个桩位的站法、要领、注意事项都写得非常详细,比如“金刚捣碓”的腰胯松沉,“抱球式”的涵胸拔背,甚至连呼吸的配合都一一说明。更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它还提供了不同阶段的桩功练习方法,从入门到进阶,循序渐进,不会让人觉得无从下手。而且,它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在站桩时会感到疲劳或者不适,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练习,虽然时间不长,但已经能感受到身体的一些细微变化,比如精神更加集中,身体的松活度也有所提升。这本书让我明白,内功修炼不是速成的,而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悟性的过程,而桩功正是开启这个过程的金钥匙。
评分我一直对中华武术的“意”和“气”的概念很感兴趣,但很多书都写得云里雾里,让人难以捉摸。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没有回避“意念”和“内气”这些抽象的概念,反而用非常朴实的语言,结合实际的身体感受,去引导读者理解和体会。比如,在讲到如何运用意念时,它不是让你凭空想象,而是让你去感受身体的某个部位,去体会那种“绵绵不断”、“周流不息”的感觉。它把“意”比作指挥官,把“气”比作士兵,强调了意念对气的引导作用。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比如道家的“虚静”和“无为”,将这些思想巧妙地融入到内功修炼的指导中,让整个修炼过程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心性的修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内气”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了一些具象的感知,虽然离真正体会到“气感”还有距离,但至少知道了努力的方向和方法。这种将哲学与武术相融合的写法,既提升了书籍的文化深度,也让读者在修炼的同时,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