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學彙刊(全6冊)
**:980.00元
作者:鄧實,繆荃孫
齣版社:廣陵書社
齣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806941652
字數:
頁碼:383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古學匯刊》,上海國粹學報社印行。鄧實、繆荃孫閤編。從一九一二年六月到一九一四年八月為止,每兩月齣一編,全年六編,共計十二編,刊為二集。所以為前人遺著及近人新著,內容分經史、輿地、掌故、金石、雜記、詩文各門,計六十種一百十六捲。基本以清人著述為主。繆荃孫《蜀石經校記》、《國史儒林傳》、《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雲自在龕筆記》,瀋曾植《島夷誌略廣證》,黃丕烈《土禮居藏書題跋再續記》,李慈銘《越縵堂日記鈔》等均在其中。
我社此次據民國年間上海國粹學報社刊本影印齣版。又將原編分列於二集的圖版部分抽齣,匯編於全書前。南京博物院圖書館為本書齣版提供瞭底本,謹緻謝忱。
目錄
古學匯刊:冊
《發刊辭》
《序例》
《序目》
《集總目》
《書目提要》(一-六)
《蜀石經校記》 繆荃孫
《毛詩九榖考》 陳奐
《國史儒林傳序錄》繆荃孫
《三垣筆記》《三垣筆記附識》 李清
《宋太宗實錄》
《西遼立國始末》 丁謙
《島夷誌略廣證》 瀋曾植
古學匯刊:第二冊
《仁怒堂筆記》 徐士弘
《永憲錄》 蕭奭齡
《元婚禮貢舉考》
《土禮居藏書題跋再續記》 黃丕烈
《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繆荃孫
《藏外經目》李翊灼
《雲颱金石記》
《翠墨園語》 王懿榮
《陽羨摩厓紀錄》 吳騫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 姚覲元 錢保塘
《上榖訪碑記》 鄧嘉輯
古學匯刊:第三冊
《陸麗京雪罪雲遊記》 陸莘行
《記桐城方戴兩傢書案》
《金粟逸人逸事》 硃琰
……
古學匯刊:第四冊
古學匯刊:第五冊
古學匯刊:第六冊
作者介紹
說實話,剛開始我對這種“匯刊”的形式有點望而卻步,擔心內容會不會過於龐雜,缺乏主綫。但是深入閱讀後纔發現,編者在整體的編排上展現瞭極高的智慧。它並非簡單的文獻堆砌,而是有著清晰的邏輯脈絡,雖然包羅萬象,但主題的內在聯係是緊密相連的。我特彆欣賞它在一些關鍵文獻後麵的附注和校勘,雖然是全書的整體風格,但這些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準確性。對於那些需要深入挖掘背景知識的段落,你不需要頻繁地在其他工具書中跳轉,很多關鍵信息在這裏都能找到互文的印證。這套書真正做到瞭“匯”而不“亂”,是工具書的典範。
評分我接觸過不少類似的匯刊和叢書,但很少有能像這套書一樣,在學術價值和文獻的考據嚴謹性上做到如此令人信服的程度。鄧實和繆荃孫兩位大傢的名字擺在那裏,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他們所選編的內容,必然是經過瞭深思熟慮和反復考證的。我個人對他們對一些地方誌和地方文獻的梳理特彆感興趣,很多散佚已久或者難以查找的珍稀資料,都能在這套書中找到集中呈現。這對於我們做斷代史或者某一特定地域文化研究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寶庫。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驚喜地發現一些以前從未留意到的史料側麵,為我的研究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和堅實的佐證。這種係統性和權威性,是其他零散資料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套書的收藏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如今這個電子資料充斥的時代,實體書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審視,而像《古學彙刊》這樣具備高度學術性、精美裝幀和曆史厚重感的作品,更是收藏傢和圖書館夢寐以求的藏品。我看到目錄裏涉及的不少篇目,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學術思想交鋒的體現,這些都是構成近代學術史不可或缺的片段。通過閱讀這些原汁原味的內容,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學者們的思考深度和學術風貌。對於後來的學術流派,這套書提供瞭重要的源頭活水,可以說,它不僅是一套閱讀材料,更是一份活的曆史文獻檔案。
評分我有個習慣,在閱讀重要古籍時,會習慣性地在旁邊攤開幾本輔助參考書,但使用這套書時,這種需求大大降低瞭。它的注釋和引文的處理方式非常成熟老練,能讓你在專注於文本本身的同時,對相關背景有所瞭解,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而且,對於一些繁體字和異體字的釋讀,它的排版清晰度極高,很少齣現因字形模糊而産生誤判的情況,這在閱讀古代文獻時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套書的齣版,對於所有關心中國近代學術史和古典文獻整理的同仁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對傳統學術精神的緻敬和傳承,非常值得擁有和細細品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真是沒得挑,廣陵書社齣品,果然是精品中的精品。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心情愉悅。我特彆喜歡這種大開本的古籍影印本,閱讀起來視野開闊,那些細微的筆畫和文字細節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像有些小開本,看著費勁。尤其對於我這種研究古籍文獻的愛好者來說,清晰度和還原度是放在首位的。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古典韻味,精裝的質地經久耐用,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雖然價格稍微高一些,但考慮到它作為一套學術工具書的價值和它完美的實體呈現,我覺得是完全值得的。每次翻開它,都仿佛能感受到古人著書立說的用心,那種對文字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可以說,光是撫摸和翻閱這套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