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彙刊(全6冊) 鄧實,繆荃孫 大32開 精裝 廣陵書社 **980可貨到付款

古學彙刊(全6冊) 鄧實,繆荃孫 大32開 精裝 廣陵書社 **980可貨到付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古學
  • 匯刊
  • 鄧實
  • 繆荃孫
  • 廣陵書社
  • 古籍
  • 綫裝書
  • 清代文獻
  • 學術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泛海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廣陵書社
ISBN:9787806941652
商品編碼:29765745834

具體描述

商品詳情

基本信息

書名:古學彙刊(全6冊)

**:980.00元

作者:鄧實,繆荃孫

齣版社:廣陵書社

齣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806941652

字數:

頁碼:383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古學匯刊》,上海國粹學報社印行。鄧實、繆荃孫閤編。從一九一二年六月到一九一四年八月為止,每兩月齣一編,全年六編,共計十二編,刊為二集。所以為前人遺著及近人新著,內容分經史、輿地、掌故、金石、雜記、詩文各門,計六十種一百十六捲。基本以清人著述為主。繆荃孫《蜀石經校記》、《國史儒林傳》、《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雲自在龕筆記》,瀋曾植《島夷誌略廣證》,黃丕烈《土禮居藏書題跋再續記》,李慈銘《越縵堂日記鈔》等均在其中。
我社此次據民國年間上海國粹學報社刊本影印齣版。又將原編分列於二集的圖版部分抽齣,匯編於全書前。南京博物院圖書館為本書齣版提供瞭底本,謹緻謝忱。

目錄


古學匯刊:冊
《發刊辭》
《序例》
《序目》
《集總目》
《書目提要》(一-六)
《蜀石經校記》 繆荃孫
《毛詩九榖考》 陳奐
《國史儒林傳序錄》繆荃孫
《三垣筆記》《三垣筆記附識》 李清
《宋太宗實錄》
《西遼立國始末》 丁謙
《島夷誌略廣證》 瀋曾植
古學匯刊:第二冊
《仁怒堂筆記》 徐士弘
《永憲錄》 蕭奭齡
《元婚禮貢舉考》
《土禮居藏書題跋再續記》 黃丕烈
《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繆荃孫
《藏外經目》李翊灼
《雲颱金石記》
《翠墨園語》 王懿榮
《陽羨摩厓紀錄》 吳騫
《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 姚覲元 錢保塘
《上榖訪碑記》 鄧嘉輯
古學匯刊:第三冊
《陸麗京雪罪雲遊記》 陸莘行
《記桐城方戴兩傢書案》
《金粟逸人逸事》 硃琰
……
古學匯刊:第四冊
古學匯刊:第五冊
古學匯刊:第六冊

作者介紹


《古學匯刊》(全六冊)—— 晚清民國學術巨擘的智慧結晶 《古學匯刊》是一部凝聚瞭晚清至民國時期一群傑齣學者心血的學術集成。它匯集瞭鄧實、繆荃孫等諸多名傢之作,涵蓋瞭經學、史學、文學、金石學、目錄學、考據學等多個領域,堪稱一部展現中國傳統學術巔峰成就的珍貴文獻。這部巨著的編纂,不僅是對當時學術成果的係統梳理與展示,更是對後世學者研究的寶貴財富。 匯聚名傢,群星璀璨 《古學匯刊》的編纂者及收錄作者,皆是當時學術界的翹楚。他們學養深厚,治學嚴謹,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取得瞭卓著的成就。《古學匯刊》的編纂,正是這些學術巨擘思想火花的集中碰撞與交流。 鄧實(1873-1951),字粹伯,號抱遺老人,浙江餘姚人。他是近代著名的古籍整理傢、教育傢、書法傢。鄧實先生一生緻力於古籍的整理與齣版,對 scholarly research 尤為重視。他提倡“小學”治學方法,對漢字的形、音、義進行深入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拓展至經學、史學等領域。其治學嚴謹,考證精詳,對後世學者影響深遠。在《古學匯刊》的編纂過程中,鄧實先生以其淵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遴選瞭大量具有學術價值的文獻,並為其中許多篇目撰寫瞭跋語或考證,為後人理解和研究相關內容提供瞭重要的指導。 繆荃孫(1844-1908),字 the Elder, 號樸老,江蘇江陰人。他是晚清著名的史學傢、金石學傢、藏書傢。繆荃孫先生在史學方麵,尤其擅長清史、方誌的研究。他編纂的《國朝史錄》等著作,是研究清代曆史的重要參考。在金石學方麵,他精通各種古代器物銘文的考釋,其《兩罍齋金石錄》是金石學領域的經典之作。他還長期擔任江南圖書館(後來的南京圖書館)館長,為古籍的收藏、整理和研究做齣瞭巨大貢獻。《古學匯刊》的編纂,離不開繆荃孫先生在古籍搜集、校勘方麵的卓越能力。他的參與,為這部巨著的學術品味和權威性提供瞭堅實的保障。 除瞭這兩位核心人物,《古學匯刊》還收錄瞭其他諸多學者的傑齣研究成果。例如: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寜人。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學術巨擘,在古史、古文字學、哲學、文學等領域都有開創性的貢獻。他在《古學匯刊》中的一些早期研究,如對甲骨文、青銅器的解讀,為後來的學術研究奠定瞭基礎。 羅振玉(1866-1940),字雪堂,號恥堂,浙江上虞人。中國近代著名的考古學傢、金石學傢、教育傢。他在甲骨文的發現和研究方麵居功至偉。他在《古學匯刊》中的一些考釋,對於理解商周時期的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吳昌碩(1844-1927),字昌碩,又字香補,號缶廬,浙江安吉人。中國近代著名的書畫傢、篆刻傢。雖然吳昌碩先生以書畫篆刻聞名,但他在金石學方麵也有很高的造詣。他在《古學匯刊》中可能收錄的一些關於金石文字的論述,同樣具有學術價值。 當然,這僅僅是《古學匯刊》中部分重量級學者的介紹。這部巨著的價值,恰恰在於它匯集瞭一代又一代學者們的智慧,形成瞭一部內容豐富、體例嚴謹的學術寶庫。 內容精深,包羅萬象 《古學匯刊》的編纂宗旨在於“匯刊”,即匯集、刊印當世及前代的有價值的古籍和學術論著。因此,其內容之廣泛,涵蓋之深遠,令人嘆為觀止。 經學研究: 經學是中國傳統學術的核心。在《古學匯刊》中,可以找到大量關於《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鞦》等儒傢經典的考證、箋注、疏義。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是對經典文本的深入解讀,更是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例如,關於《詩經》的音讀、訓詁,關於《尚書》的篇章辨僞、史事考訂,關於《周易》的象數、義理之辯,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深入的探討。 史學著作: 曆史研究是《古學匯刊》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這裏收錄的史學著作,可能涵蓋瞭斷代史、通史、史料學、方誌學、人物傳記等多個方麵。學者們通過嚴謹的考據,對史實進行辨析,對史料進行辨僞,力求還原曆史真相。例如,對中國古代官製、法律、經濟製度的研究,對地方史誌的整理與校勘,對曆史人物事跡的考證,都展現瞭當時史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文學與詩詞: 盡管《古學匯刊》以“古學”為主,但文學研究同樣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可能收錄瞭曆代文論、詩話、詞話,以及重要的文學作品的校注本。學者們對文學作品的創作背景、藝術特色、思想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展現瞭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對於詩詞格律、詞牌演變、文學流派的研究,也可能包含其中。 金石學與考古: 晚清民國時期是中國考古學和金石學蓬勃發展的時代,《古學匯刊》自然也收錄瞭大量相關研究。這包括對古代青銅器、碑刻、錢幣、陶器等文物的拓片、摹本、考釋。學者們通過對這些齣土文物的研究,不僅能夠解讀文字,更能還原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麵貌。例如,對甲骨文、金文的釋讀,對漢畫像石、魏碑的研究,都可能齣現在其中。 目錄學與文獻學: 目錄學和文獻學是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基礎。《古學匯刊》中很可能包含一些關於古籍的目錄、辨僞、校勘的著作。這些研究對於我們瞭解古代書籍的流傳、版本情況,以及如何科學地整理和利用古籍,具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對各類藏書樓著錄的整理,對重要古籍版本源流的考訂,都可能包含其中。 考據學與文字學: 考據學是傳統學術研究的基本方法。《古學匯刊》匯集瞭大量運用考據方法進行學術研究的著作。學者們通過細緻的比對、推敲,對古代文獻中的疑難字詞、曆史事件進行考證。文字學研究,如字源、字義、字形演變等,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編纂精良,裝幀典雅 《古學匯刊》(全六冊)采用大32開的開本,精裝的裝幀方式,不僅在尺寸上便於讀者閱讀和攜帶,更在裝幀上體現瞭其珍貴和典雅。大32開的尺寸,在保證內容完整呈現的同時,也使得整套書的體積適中,不會過於龐大。而精裝的裝幀,則意味著其封麵、封底、書脊都經過精心設計和製作,使用優質的紙張和工藝,不僅耐用,而且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這種裝幀形式,是對《古學匯刊》學術價值的一種尊重與體現,也使其成為圖書館、研究機構及個人收藏的理想之選。 版本考量 《古學匯刊》作為一部匯集之作,其重要價值還在於其版本。這部由廣陵書社齣版的《古學匯刊》,是晚清民國時期學術研究的集大成者。廣陵書社作為一傢曆史悠久的齣版社,在古籍整理和齣版方麵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聲譽。其齣版的古籍,往往以嚴謹的校勘、精良的印製而著稱。《古學匯刊》的齣版,無疑是廣陵書社對中國傳統學術的一次重要貢獻,它讓那些散落在各處的珍貴學術成果得以集中呈現,為後世研究者提供瞭極大的便利。 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 《古學匯刊》的學術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 傳承與發揚: 它集中展示瞭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傳統學術的輝煌成就,對於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研究基石: 對於從事經學、史學、文學、金石學、目錄學、考據學等領域研究的學者而言,《古學匯刊》是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是進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石。 3. 史料價值: 許多收錄的著作本身就是珍貴的史料,其研究方法和結論,也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的學術風貌和社會思潮提供瞭寶貴的視角。 4. 學術對話: 《古學匯刊》中不同學者之間的觀點碰撞與交流,也為後世學者提供瞭進行學術對話的素材,有助於我們理解學術思想的演變過程。 在當今社會,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古學匯刊》的價值愈發凸顯。它不僅是學術研究的寶貴資源,更是我們瞭解和傳承民族文化根脈的重要載體。這部巨著的齣版,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窗口,讓我們得以窺見一代學術巨擘們的智慧與風采,感受中國傳統學術的博大精深。 (此書價格為980元,支持貨到付款,購買請聯係。)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我對這種“匯刊”的形式有點望而卻步,擔心內容會不會過於龐雜,缺乏主綫。但是深入閱讀後纔發現,編者在整體的編排上展現瞭極高的智慧。它並非簡單的文獻堆砌,而是有著清晰的邏輯脈絡,雖然包羅萬象,但主題的內在聯係是緊密相連的。我特彆欣賞它在一些關鍵文獻後麵的附注和校勘,雖然是全書的整體風格,但這些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效率和準確性。對於那些需要深入挖掘背景知識的段落,你不需要頻繁地在其他工具書中跳轉,很多關鍵信息在這裏都能找到互文的印證。這套書真正做到瞭“匯”而不“亂”,是工具書的典範。

評分

我接觸過不少類似的匯刊和叢書,但很少有能像這套書一樣,在學術價值和文獻的考據嚴謹性上做到如此令人信服的程度。鄧實和繆荃孫兩位大傢的名字擺在那裏,本身就是一塊金字招牌,他們所選編的內容,必然是經過瞭深思熟慮和反復考證的。我個人對他們對一些地方誌和地方文獻的梳理特彆感興趣,很多散佚已久或者難以查找的珍稀資料,都能在這套書中找到集中呈現。這對於我們做斷代史或者某一特定地域文化研究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寶庫。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驚喜地發現一些以前從未留意到的史料側麵,為我的研究提供瞭全新的視角和堅實的佐證。這種係統性和權威性,是其他零散資料無法比擬的。

評分

這套書的收藏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如今這個電子資料充斥的時代,實體書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審視,而像《古學彙刊》這樣具備高度學術性、精美裝幀和曆史厚重感的作品,更是收藏傢和圖書館夢寐以求的藏品。我看到目錄裏涉及的不少篇目,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學術思想交鋒的體現,這些都是構成近代學術史不可或缺的片段。通過閱讀這些原汁原味的內容,我能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學者們的思考深度和學術風貌。對於後來的學術流派,這套書提供瞭重要的源頭活水,可以說,它不僅是一套閱讀材料,更是一份活的曆史文獻檔案。

評分

我有個習慣,在閱讀重要古籍時,會習慣性地在旁邊攤開幾本輔助參考書,但使用這套書時,這種需求大大降低瞭。它的注釋和引文的處理方式非常成熟老練,能讓你在專注於文本本身的同時,對相關背景有所瞭解,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而且,對於一些繁體字和異體字的釋讀,它的排版清晰度極高,很少齣現因字形模糊而産生誤判的情況,這在閱讀古代文獻時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套書的齣版,對於所有關心中國近代學術史和古典文獻整理的同仁來說,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對傳統學術精神的緻敬和傳承,非常值得擁有和細細品味。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真是沒得挑,廣陵書社齣品,果然是精品中的精品。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就讓人心情愉悅。我特彆喜歡這種大開本的古籍影印本,閱讀起來視野開闊,那些細微的筆畫和文字細節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像有些小開本,看著費勁。尤其對於我這種研究古籍文獻的愛好者來說,清晰度和還原度是放在首位的。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古典韻味,精裝的質地經久耐用,放在書架上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雖然價格稍微高一些,但考慮到它作為一套學術工具書的價值和它完美的實體呈現,我覺得是完全值得的。每次翻開它,都仿佛能感受到古人著書立說的用心,那種對文字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可以說,光是撫摸和翻閱這套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