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著者劉瑞符先生,民國二年生,河南新鄭人氏。早年做過教師,創辦過齣版社,後參加國民革命,於1947年當選屆國民大會河南省代錶。後東退颱灣。1980年退官後,執念古籍,著有《謀略》《中國古代兵法類編》《讀史兵略評釋》《老子章句淺釋》《易論》等數百萬字。作者在書中以顯證微,微顯並舉。雖著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可對當下之社會,依然有諸多參考之處。
- 老子章句淺釋
**:980元
名稱:老子章句淺釋
著者:劉瑞符
開本:宣紙八開
ISBN號:9787509744697
裝幀冊數:一函四冊
齣版時間:2013年6月
齣版: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綫裝分社編印
傳世版本用字多者不過5500餘個,不及現代報刊上的一個中篇,卻包羅瞭宇宙觀、人生論、認識論、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治國興邦等方方麵麵的內容。所以,魯迅說,不讀《老子》一書,不知中國文化;鬍適說,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位真正的哲學傢。《老子》其辯證的思維方法,精到的處世策略,讀來仍然十分鮮明,本書先列“經文”,隨後附“注”,“釋義”逐句試解,“章後絮語”節錄先賢高論,領你進入這一古老文化寶藏地。
裝幀背後的匠心獨運 不得不提的是這套書的實體呈現,簡直是收藏級的享受。宣紙的細膩質感,吸墨性極佳,使得印刷齣來的字跡清晰、墨色沉穩,長時間閱讀也不易疲勞。而綫裝的工藝,更是體現瞭對手工製作的尊重。輕輕翻動書頁,那布綫連接的韌性和書籍的柔韌感,讓人對手工的溫度油然而生敬意。一函四冊的結構安排,也十分閤理,或許是按照章節進行瞭閤理的劃分,方便攜帶和查閱。在現代社會,書籍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審美對象。這套書無疑是將二者完美結閤的典範。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件可以陳列、可以世代相傳的物件。那種打開書捲,聞到紙張和油墨混閤的獨特氣息,是任何數字設備都無法模擬的儀式感,它讓閱讀本身變成瞭一種神聖的體驗,是對傳統文化敬意的錶達。
評分學術深度與可讀性的平衡 評價一本注釋書的好壞,核心在於它能否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做到讓普通讀者也能接受。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劉瑞符先生的解讀,明顯是有紮實的文獻基礎的,他對曆史背景、古代語境的考證十分到位,使得我們不至於用現代的、甚至是以偏概全的觀念去誤讀兩韆多年前的智慧。然而,他並沒有將這些考證堆砌成冗長的腳注,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流暢的解釋文字中。例如,在講解某些專有名詞時,他會先給齣明確的現代解釋,再輔以古籍中的例證,層次分明,脈絡清晰。這種處理方式,既滿足瞭專業讀者的求證欲,也照顧瞭初學者的理解門檻。可以說,這本書是連接專業研究者與廣大國學愛好者的優秀橋梁,它既有廟堂之高的嚴肅性,又有江湖之遠的平易近人。
評分文風流轉,韻味十足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我個人非常欣賞。它沒有陷入那種枯燥的學院派說教,也沒有為瞭迎閤大眾而流於淺薄的娛樂化解讀。劉瑞符先生的文字,用詞講究,既有文人的儒雅,又不失哲思的銳利。讀起來,仿佛能聽到一位飽學之士,在燈下輕聲為你娓娓道來,語氣平和,卻字字珠璣。特彆是一些關鍵章句的解析,他常常會引用其他典籍進行旁證,這種跨學科的融會貫通,使得對老子思想的理解更加立體和豐滿。比如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闡發,就結閤瞭現實社會中許多為人處世的案例,讀來令人深思,甚至有些許警醒之意。這種娓娓道來中蘊含的深厚學養,是需要時間沉澱纔能達到的境界,絕非一蹴而就。綫裝的冊子,也促使我放慢瞭閱讀的速度,強迫自己去咀嚼每一句話的深意,這種慢讀的習慣,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日,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書緣初探 近日偶得一本老子章句的注疏之作,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這本書的裝幀很有古韻,宣紙綫裝,一函四冊,光是捧在手裏,那份沉甸甸的質感和墨香,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它所蘊含的深厚底蘊。我一直對《道德經》心存敬畏,奈何原文晦澀難懂,總感覺隔著一層紗。這本書的作者劉瑞符先生,想來是下瞭不少功夫,將那些看似玄妙的哲理,用一種更貼近人心的語言加以闡釋。初翻幾頁,便覺豁然開朗,那些平日裏想不明白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在作者的筆下仿佛化作瞭清晰的脈絡,不再是高懸於空的理論,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這種將經典“落地”的能力,正是此類注釋本的價值所在。我期待著能在一杯清茶的陪伴下,細細品味這四冊文字,讓老子的智慧不再是遙遠的傳說,而是觸手可及的指引。這種閱讀體驗,遠非電子版的冰冷文字所能比擬,紙張的觸感、油墨的氣味,共同構建瞭一種沉浸式的精神之旅。
評分體悟生命哲學,尋得內心安寜 最終,閱讀《老子》是為瞭尋求一種對世界和自我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最終要落實在它是否能帶給人精神上的滋養上。閱讀過程中,我反復被書中的一些警句所觸動,它們不像某些心靈雞湯那樣空泛,而是帶著一種洞穿世事的清明。劉瑞符先生的注釋,總能精準地抓住老子思想中那份對生命本質的關懷,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的焦慮、欲望和執念。在反復體味那些關於“不爭”、“守柔”的論述時,我發現自己內心的浮躁似乎被慢慢撫平。這套書提供瞭一個靜觀自我的空間,讓我們得以從日常的喧囂中抽離齣來,去思考“我是誰”、“我要去哪裏”這些終極問題。它不是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探索的工具和一套看待萬物的全新視角,這種由內而外的啓發,是任何物質享受都無法替代的寶貴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