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整个世界都是孩子的教室
作 者: 汤子瑢
I S B N:9787512707566
出 版 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
字 数:180千字
页 数:224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290克
定 价:30元
编辑
走进大自然,处处是教室,全家一起玩出好教育
教育孩子,从踏出家门开始!
放下书本,带着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
让大自然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零距离感受真实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雾霭风霜
教育就是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乐
目录
文1 科学教养第1步,带孩子从游戏中成长
文2 享受带孩子旅行的生活态度
自序 我是玩乐教养实践家
Chapter 1
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把书翻到第1页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实践体验式学习与教养
身教就是一起逐梦踏实的生活
孩子越玩越懂得思考问题
让孩子随着世界转动
Chapter 2
旅人基因是我给孩子好的人生礼物
准妈妈用旅游来调适心情,迎接新生命
准妈妈该如何计划适合的旅程
调整旅游模式,二人旅伴世界成功转型
Chapter 3
处处是教室,让全家一起玩出好教育
宝宝用感官认识这个世界
孩子会将所学知识与经验做联结
改变环境增强孩子的适应力
Chapter 4
自然是孩子认识世界好的书本
快乐经验累积孩子的正面能量
整个世界都可以是孩子的教室
父母才是孩子棒的导师
培养世界村的公民
把冒险的决定权交到孩子手上
Chapter 5
Let’s Go!说好要一起旅游一辈子
旅行化繁为简四处趴趴走
将旅行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内容介绍
玩,是孩子一生重要的功课。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个探索家!
孩子在独立之前,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带着孩子游山玩水,实践体验式学习与教养是对孩子很好的养育方式!
我们带孩子自助旅行,采海芋、赏桐花、赏荷花、体验牧场骑马、喂牛、看星星、找萤火虫、赏蝴蝶、赏鸟……
对我来说,教育就是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乐。
孩子在旅途中不止见多识广,而且成长得更快!
不仅要把握机会做教育,更要创造教育的机会。
书上的答案跟生活里的经常有差距,让孩子学着自己去探索答案吧!
在线试读
Chapter 3
处处是教室,
让全家一起玩出好教育
别让孩子把你锁在家里,更别把孩子当作懒得出门的借口!不论是大宝宝还是小宝宝,在旅途中他们见多识广成长得更快!不只要把握机会做教育,更要创造教育的机会,处处可以是教室,让全家一起玩出好教育吧!
宝宝用感官认识这个世界
刚出生的小宝宝,身边的一举一动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什么都是第1次,第1次看到妈妈,第1次闻到妈妈的味道,第1次吃到妈妈的奶,第1次摸到妈妈的手,第1次没有隔着肚皮听到妈妈的声音……没错,小宝宝就是用感官在认识这个世界。
“听觉”大约在胎儿五个月大就开始发展了,胎儿可以隔着肚皮听到妈妈说话,不过隔着肚皮跟她说话应该也没办法听得很清楚吧?就像在游泳池里把头整个埋到水里讲话,虽然听得到声音但也仅止于咕噜咕噜的水里传声,跟出生后离开羊水,真正听到空气传声的感觉还是不同的,就连自己的哭声也是新奇的呢!我是属于嘴巴闲不下来,忍不住会一直跟宝宝讲话的妈妈,只要她没有在睡觉,就是会听到妈妈不停地讲这讲那的。但我从来不讲宝宝话,其实是因为不太会讲,比如:喝奶啦、睡觉啦、来换尿布吧、想吃饭吗……我都用平常的词汇跟她说话,许多妈妈会特意讲叠字,例如:喝奶奶啦、睡觉觉啦、来换布布吧、想吃果果吗……听起来很可爱,讲久了宝宝也逐渐听懂,就会开始学讲字尾。布布?饭饭?其实这都不是正确的说法,但宝宝习惯这样讲,长大了却开始被教导布布其实是尿布、果果其实是水果,宝宝反而要花时间再一次学习他本来已经会的词汇,有点多此一举的感觉,若一开始就用平常的用语教他,以婴儿对语言的敏感听力而言,即使一开始无法同时讲出两个异音字,他们也会默默记住,等他发得出更多音节时,就很轻易地会讲了!
许多宝宝的第1次“嗅觉”体验,应该就是刚出生剪断脐带之后,被妈妈抱在胸前做肌肤接触的时候吧!许多小动物刚出生时眼睛还没睁开,都是靠着小鼻子闻妈妈的气味,人类小婴儿也一样,无论眼睛睁开与否,都可以凭着嗅觉寻乳。我跟许多妈妈一样,海琍还在肚子里面时,就已经开始帮她物色各式玩具,其中有一个很特别,是来自法国的苏菲长颈鹿,它的产品介绍上特别提到,苏菲长颈鹿的材质是天然橡胶,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让宝宝可以轻易地从众多玩具、玩偶中辨识出这个独特的小动物,这是我第1次注意到,原来玩具也可以用闻的方式来玩。结果海琍出生后,居然自己照着产品说明的方式在玩,除了拿来咬之外,她还真的会认真闻这只长颈鹿,因为跟其他的塑料及绒毛玩具不一样,这只闻起来是有淡淡香味的呢!
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会对光线有反应,婴儿出生时的“视觉”也还不怎么敏锐,太远或移动速度太快的物体,他们的眼球还追踪不上,所以要新生儿认得爸爸妈妈的样子,就要尽量靠近宝宝的脸,在宝宝可看清的视觉范围内。我喜欢跟海琍四目交接,让她可以仔细打量妈妈的脸,看看妈妈的眼睛、妈妈的笑、妈妈吐舌头,感受着妈妈呼出来气。出生几天之后,很明显地感受到宝宝的视觉进步了,眼球开始会跟着物体移动,追踪妈妈在空中跳舞的手指。黑白图卡很能吸引新生儿的目光注意。海琍在两个月大之前,常常可以自己盯着我放在床头的黑白书看好久,那是她的第1本硬页书,内容都是动物,而且搜集的都是真的黑白两色的动物:大麦町、乳牛、小白兔、斑马、熊猫……整本只有图画没有字,她喜欢盯着大麦町瞧了!三个月左右的宝宝视觉发展更敏锐了,对于鲜艳颜色相当感兴趣,也难怪市面上宝宝的玩具都是五颜六色,看起来色彩缤纷的,才会受到小宝宝的青睐!
胎儿时期有没有“味觉”?可能有吧?我也不清楚,只知道胎儿会喝羊水,所以羊水的味道只有胎儿清楚。出生后马上就开始喂奶,母奶有点甜甜的,那就是婴儿初尝的味道。接下来几个月,婴儿每天每餐都喝一样的东西,渴了也是喝奶,饿了也是喝奶,换作我早就腻了,于是有的宝宝开始出现了厌奶的现象。我两个女儿都经历过厌奶期,明明很饿却吸几口就开始大哭不肯喝,第1胎的时候我比较紧张,本来一餐要喝180毫升的奶,变成只喝30毫升就不喝,这可怎么办?不喝奶怎么会长大呢?当时她已经满四个月大,就给她尝试米精之类的糊状物,宝宝的味觉开始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于是顺利度过厌奶期。第二胎的时候就老神在在了,不喝奶也没关系,反正睡觉也一样会长大,宝宝不会饿到自己的,她只是不想餐餐都喝奶了,所以也就趁势开始她的辅食之路。
五感之中的“触觉”,是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面时,尚无法体验到的一种感觉,所以发展的晚,几乎是等出生之后才开始发展的。我在怀孕的时候,看过一本育儿杂志上说,多帮婴儿按摩有助于他的发展,借由大量的肌肤接触、温柔抚摸,婴儿会感到舒服安心之外,触觉也逐渐开始变得越来越敏锐。当宝宝还只会躺着时,就已经开始练习用指尖触摸、抓握他眼前的物品,左手摸右手、抓抓自己的衣服、搔搔耳朵,或是床上的玩具。记得宝宝刚出生还在医院时,护士都会把他们包裹得很整齐,连手都包起来只露出头像个春卷似的。她们告诉我因为婴儿在母亲的子宫里面就是这样被包裹着,这样包住会让宝宝有安全感。也许他们说得没错,宝宝哭闹感到不安时,把他做成一个娃娃卷会令他有熟悉感。每当我抱起海琍时,却习惯性地将娃娃卷打开,连小手套也拆下,我喜欢摸摸、看看海琍的小手,也让她摸摸我,在医院母婴同室,我没让她睡小床,而是睡在我的床上、我的臂弯中。
三天后出院,没有护士来包娃娃卷,我也就不包了,海琍也没再戴过手套,我让她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地去触摸她摸得到的东西。婴儿手套主要是防止宝宝抓伤自己,若不带手套就要常常修剪宝宝的指甲,偏偏婴儿的指甲很难剪而且又长得很快。记得有一晚,才出生几天的敏琍大哭,我喂了奶、拍过嗝,也检查过尿布,都没问题,但她却哭得很惨很伤心,于是我把她抱在胸前亲吻她的头,试图安抚她。黑暗中我居然闻到血的味道,赶紧再次开灯检查,奇怪了,没有流血啊,然后我改用闻的,像刚刚在黑暗中那样抱她闻她,原来她把自己的耳朵里面靠近耳道的地方抓伤了,流了一点儿血刚刚凝固,不仔细翻看还真找不到有伤,所以不戴手套的婴儿大概两天就要剪一次指甲,免得把自己抓成小花脸或弄出其他伤。
有小宝宝在家之后,家里温度始终维持一定,她们在家都不戴手套、不穿袜子,我也随她们任意吃手,那是一种自我探索,用嘴巴去认识自己的手脚,很快地她们就熟悉自己的身体,接下来就扩大探索范围,延伸到任何她们可以触及的物品。
作者简介
汤子瑢
满脑子都在想着要去哪儿玩,不是在计划旅游,就是正在旅行中。
婚前与另一半努力玩遍世界各地。目前为全职双子妈妈,继续和另一半带着三岁及一岁们到处去旅行,探索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是一名全职妈妈,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孩子,并且一直在思考如何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这本书,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书中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将日常生活变成孩子学习课堂的实用技巧。我尤其喜欢作者关于“鼓励好奇心”的论述,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看似幼稚,但背后却隐藏着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倾听孩子的问题,如何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培养孩子情商的方面,比如如何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而是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能够给孩子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充满了活力和感染力,读起来让人感觉非常轻松愉快。作者善于用比喻和故事来阐释复杂的教育理念,让我这个对教育理论不太了解的家长也能轻松理解。书中有很多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让孩子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往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过度干预。作者强调的“体验式学习”真的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让孩子去“做”,更是要让孩子去“感受”、“思考”和“创造”。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自然教育”的章节,作者鼓励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去观察小动物,去感受四季的变化。这些真实的体验,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向导,指引我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如何让他们在快乐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创造力的人。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启示,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作者用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孩子如何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认识世界的美好。我非常欣赏作者对“游戏化学习”的推崇,它将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到了极致,让孩子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创造力的建议,让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掘和引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章节,作者鼓励家长们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误,并且从中学习。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孩子品格、能力和视野的培养。这本书就像一本珍贵的宝藏,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童趣,明亮的色彩和可爱的插画立刻吸引了我。翻开书页,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惊喜的探索世界。作者以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将看似枯燥的知识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让我不禁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书中提到的“小小科学家”项目,是如何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制作简易的科学实验,讲解得细致入微,配图也十分精美,让我觉得即使是我这个成年人,也能跟着学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作者强调的“玩中学”的理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兴趣的培养。书中分享的许多小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温情,让我看到了孩子在探索中成长的那份喜悦和自豪。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我们应该放下成人的固有思维,用孩子的视角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去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的孩子身上,期待看到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评分我一直都在寻找能够真正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书籍,而这本《整个世界都是孩子的教室》无疑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它没有那些枯燥的说教,也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切实可行、充满趣味性的方法。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到的“生活即课程”的理念,书中举例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贴近生活,比如如何通过观察落叶来学习植物的生长周期,如何通过做一顿饭来理解数学和科学的原理。这些都让我意识到,其实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引导孩子发现和利用。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关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论述,鼓励家长们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错误,并且将错误看作是学习过程中宝贵的财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一种共同成长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