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整個世界都是孩子的教室
作 者: 湯子瑢
I S B N:9787512707566
齣 版 社: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3年10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3年10月第1次印刷
字 數:180韆字
頁 數:224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290剋
定 價:30元
編輯
走進大自然,處處是教室,全傢一起玩齣好教育
教育孩子,從踏齣傢門開始!
放下書本,帶著孩子一起探索大自然
讓大自然調動孩子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零距離感受真實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霧靄風霜
教育就是帶著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樂
目錄
文1 科學教養第1步,帶孩子從遊戲中成長
文2 享受帶孩子旅行的生活態度
自序 我是玩樂教養實踐傢
Chapter 1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隻把書翻到第1頁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瞭
實踐體驗式學習與教養
身教就是一起逐夢踏實的生活
孩子越玩越懂得思考問題
讓孩子隨著世界轉動
Chapter 2
旅人基因是我給孩子好的人生禮物
準媽媽用旅遊來調適心情,迎接新生命
準媽媽該如何計劃適閤的旅程
調整旅遊模式,二人旅伴世界成功轉型
Chapter 3
處處是教室,讓全傢一起玩齣好教育
寶寶用感官認識這個世界
孩子會將所學知識與經驗做聯結
改變環境增強孩子的適應力
Chapter 4
自然是孩子認識世界好的書本
快樂經驗纍積孩子的正麵能量
整個世界都可以是孩子的教室
父母纔是孩子棒的導師
培養世界村的公民
把冒險的決定權交到孩子手上
Chapter 5
Let’s Go!說好要一起旅遊一輩子
旅行化繁為簡四處趴趴走
將旅行當作生活的一部分
內容介紹
玩,是孩子一生重要的功課。
每個孩子天生就是個探索傢!
孩子在獨立之前,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師!帶著孩子遊山玩水,實踐體驗式學習與教養是對孩子很好的養育方式!
我們帶孩子自助旅行,采海芋、賞桐花、賞荷花、體驗牧場騎馬、喂牛、看星星、找螢火蟲、賞蝴蝶、賞鳥……
對我來說,教育就是帶著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地玩樂。
孩子在旅途中不止見多識廣,而且成長得更快!
不僅要把握機會做教育,更要創造教育的機會。
書上的答案跟生活裏的經常有差距,讓孩子學著自己去探索答案吧!
在綫試讀
Chapter 3
處處是教室,
讓全傢一起玩齣好教育
彆讓孩子把你鎖在傢裏,更彆把孩子當作懶得齣門的藉口!不論是大寶寶還是小寶寶,在旅途中他們見多識廣成長得更快!不隻要把握機會做教育,更要創造教育的機會,處處可以是教室,讓全傢一起玩齣好教育吧!
寶寶用感官認識這個世界
剛齣生的小寶寶,身邊的一舉一動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什麼都是第1次,第1次看到媽媽,第1次聞到媽媽的味道,第1次吃到媽媽的奶,第1次摸到媽媽的手,第1次沒有隔著肚皮聽到媽媽的聲音……沒錯,小寶寶就是用感官在認識這個世界。
“聽覺”大約在胎兒五個月大就開始發展瞭,胎兒可以隔著肚皮聽到媽媽說話,不過隔著肚皮跟她說話應該也沒辦法聽得很清楚吧?就像在遊泳池裏把頭整個埋到水裏講話,雖然聽得到聲音但也僅止於咕嚕咕嚕的水裏傳聲,跟齣生後離開羊水,真正聽到空氣傳聲的感覺還是不同的,就連自己的哭聲也是新奇的呢!我是屬於嘴巴閑不下來,忍不住會一直跟寶寶講話的媽媽,隻要她沒有在睡覺,就是會聽到媽媽不停地講這講那的。但我從來不講寶寶話,其實是因為不太會講,比如:喝奶啦、睡覺啦、來換尿布吧、想吃飯嗎……我都用平常的詞匯跟她說話,許多媽媽會特意講疊字,例如:喝奶奶啦、睡覺覺啦、來換布布吧、想吃果果嗎……聽起來很可愛,講久瞭寶寶也逐漸聽懂,就會開始學講字尾。布布?飯飯?其實這都不是正確的說法,但寶寶習慣這樣講,長大瞭卻開始被教導布布其實是尿布、果果其實是水果,寶寶反而要花時間再一次學習他本來已經會的詞匯,有點多此一舉的感覺,若一開始就用平常的用語教他,以嬰兒對語言的敏感聽力而言,即使一開始無法同時講齣兩個異音字,他們也會默默記住,等他發得齣更多音節時,就很輕易地會講瞭!
許多寶寶的第1次“嗅覺”體驗,應該就是剛齣生剪斷臍帶之後,被媽媽抱在胸前做肌膚接觸的時候吧!許多小動物剛齣生時眼睛還沒睜開,都是靠著小鼻子聞媽媽的氣味,人類小嬰兒也一樣,無論眼睛睜開與否,都可以憑著嗅覺尋乳。我跟許多媽媽一樣,海琍還在肚子裏麵時,就已經開始幫她物色各式玩具,其中有一個很特彆,是來自法國的蘇菲長頸鹿,它的産品介紹上特彆提到,蘇菲長頸鹿的材質是天然橡膠,有一種特殊的氣味,讓寶寶可以輕易地從眾多玩具、玩偶中辨識齣這個獨特的小動物,這是我第1次注意到,原來玩具也可以用聞的方式來玩。結果海琍齣生後,居然自己照著産品說明的方式在玩,除瞭拿來咬之外,她還真的會認真聞這隻長頸鹿,因為跟其他的塑料及絨毛玩具不一樣,這隻聞起來是有淡淡香味的呢!
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裏時,就會對光綫有反應,嬰兒齣生時的“視覺”也還不怎麼敏銳,太遠或移動速度太快的物體,他們的眼球還追蹤不上,所以要新生兒認得爸爸媽媽的樣子,就要盡量靠近寶寶的臉,在寶寶可看清的視覺範圍內。我喜歡跟海琍四目交接,讓她可以仔細打量媽媽的臉,看看媽媽的眼睛、媽媽的笑、媽媽吐舌頭,感受著媽媽呼齣來氣。齣生幾天之後,很明顯地感受到寶寶的視覺進步瞭,眼球開始會跟著物體移動,追蹤媽媽在空中跳舞的手指。黑白圖卡很能吸引新生兒的目光注意。海琍在兩個月大之前,常常可以自己盯著我放在床頭的黑白書看好久,那是她的第1本硬頁書,內容都是動物,而且搜集的都是真的黑白兩色的動物:大麥町、乳牛、小白兔、斑馬、熊貓……整本隻有圖畫沒有字,她喜歡盯著大麥町瞧瞭!三個月左右的寶寶視覺發展更敏銳瞭,對於鮮艷顔色相當感興趣,也難怪市麵上寶寶的玩具都是五顔六色,看起來色彩繽紛的,纔會受到小寶寶的青睞!
胎兒時期有沒有“味覺”?可能有吧?我也不清楚,隻知道胎兒會喝羊水,所以羊水的味道隻有胎兒清楚。齣生後馬上就開始喂奶,母奶有點甜甜的,那就是嬰兒初嘗的味道。接下來幾個月,嬰兒每天每餐都喝一樣的東西,渴瞭也是喝奶,餓瞭也是喝奶,換作我早就膩瞭,於是有的寶寶開始齣現瞭厭奶的現象。我兩個女兒都經曆過厭奶期,明明很餓卻吸幾口就開始大哭不肯喝,第1胎的時候我比較緊張,本來一餐要喝180毫升的奶,變成隻喝30毫升就不喝,這可怎麼辦?不喝奶怎麼會長大呢?當時她已經滿四個月大,就給她嘗試米精之類的糊狀物,寶寶的味覺開始有瞭不一樣的體驗,於是順利度過厭奶期。第二胎的時候就老神在在瞭,不喝奶也沒關係,反正睡覺也一樣會長大,寶寶不會餓到自己的,她隻是不想餐餐都喝奶瞭,所以也就趁勢開始她的輔食之路。
五感之中的“觸覺”,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裏麵時,尚無法體驗到的一種感覺,所以發展的晚,幾乎是等齣生之後纔開始發展的。我在懷孕的時候,看過一本育兒雜誌上說,多幫嬰兒按摩有助於他的發展,藉由大量的肌膚接觸、溫柔撫摸,嬰兒會感到舒服安心之外,觸覺也逐漸開始變得越來越敏銳。當寶寶還隻會躺著時,就已經開始練習用指尖觸摸、抓握他眼前的物品,左手摸右手、抓抓自己的衣服、搔搔耳朵,或是床上的玩具。記得寶寶剛齣生還在醫院時,護士都會把他們包裹得很整齊,連手都包起來隻露齣頭像個春捲似的。她們告訴我因為嬰兒在母親的子宮裏麵就是這樣被包裹著,這樣包住會讓寶寶有安全感。也許他們說得沒錯,寶寶哭鬧感到不安時,把他做成一個娃娃捲會令他有熟悉感。每當我抱起海琍時,卻習慣性地將娃娃捲打開,連小手套也拆下,我喜歡摸摸、看看海琍的小手,也讓她摸摸我,在醫院母嬰同室,我沒讓她睡小床,而是睡在我的床上、我的臂彎中。
三天後齣院,沒有護士來包娃娃捲,我也就不包瞭,海琍也沒再戴過手套,我讓她可以隨時隨地任意地去觸摸她摸得到的東西。嬰兒手套主要是防止寶寶抓傷自己,若不帶手套就要常常修剪寶寶的指甲,偏偏嬰兒的指甲很難剪而且又長得很快。記得有一晚,纔齣生幾天的敏琍大哭,我喂瞭奶、拍過嗝,也檢查過尿布,都沒問題,但她卻哭得很慘很傷心,於是我把她抱在胸前親吻她的頭,試圖安撫她。黑暗中我居然聞到血的味道,趕緊再次開燈檢查,奇怪瞭,沒有流血啊,然後我改用聞的,像剛剛在黑暗中那樣抱她聞她,原來她把自己的耳朵裏麵靠近耳道的地方抓傷瞭,流瞭一點兒血剛剛凝固,不仔細翻看還真找不到有傷,所以不戴手套的嬰兒大概兩天就要剪一次指甲,免得把自己抓成小花臉或弄齣其他傷。
有小寶寶在傢之後,傢裏溫度始終維持一定,她們在傢都不戴手套、不穿襪子,我也隨她們任意吃手,那是一種自我探索,用嘴巴去認識自己的手腳,很快地她們就熟悉自己的身體,接下來就擴大探索範圍,延伸到任何她們可以觸及的物品。
作者簡介
湯子瑢
滿腦子都在想著要去哪兒玩,不是在計劃旅遊,就是正在旅行中。
婚前與另一半努力玩遍世界各地。目前為全職雙子媽媽,繼續和另一半帶著三歲及一歲們到處去旅行,探索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童趣,明亮的色彩和可愛的插畫立刻吸引瞭我。翻開書頁,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麵而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驚喜的探索世界。作者以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將看似枯燥的知識融入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讓我不禁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書中提到的“小小科學傢”項目,是如何利用傢裏的廢舊物品製作簡易的科學實驗,講解得細緻入微,配圖也十分精美,讓我覺得即使是我這個成年人,也能跟著學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作者強調的“玩中學”的理念,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和興趣的培養。書中分享的許多小故事,都充滿瞭智慧和溫情,讓我看到瞭孩子在探索中成長的那份喜悅和自豪。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我們應該放下成人的固有思維,用孩子的視角去發現世界的美好,去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方法運用到我的孩子身上,期待看到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充滿瞭活力和感染力,讀起來讓人感覺非常輕鬆愉快。作者善於用比喻和故事來闡釋復雜的教育理念,讓我這個對教育理論不太瞭解的傢長也能輕鬆理解。書中有很多讓我耳目一新的觀點,比如“讓孩子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這讓我反思瞭自己以往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過度乾預。作者強調的“體驗式學習”真的非常重要,它不僅僅是讓孩子去“做”,更是要讓孩子去“感受”、“思考”和“創造”。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自然教育”的章節,作者鼓勵傢長帶著孩子走齣傢門,去親近大自然,去觀察小動物,去感受四季的變化。這些真實的體驗,遠比書本上的知識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本書就像一個充滿智慧的嚮導,指引我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如何讓他們在快樂中發現學習的樂趣,如何讓他們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創造力的人。
評分我是一名全職媽媽,每天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並且一直在思考如何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偶然的機會,我讀到瞭這本書,它徹底改變瞭我對教育的看法。書中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分享瞭許多關於如何將日常生活變成孩子學習課堂的實用技巧。我尤其喜歡作者關於“鼓勵好奇心”的論述,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看似幼稚,但背後卻隱藏著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去傾聽孩子的問題,如何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而不是直接給齣答案。書中還提到瞭很多關於培養孩子情商的方麵,比如如何引導孩子錶達自己的情緒,如何處理與他人的衝突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焦慮,而是充滿瞭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更好的媽媽,能夠給孩子一個快樂而充實的童年。
評分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真正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書籍,而這本《整個世界都是孩子的教室》無疑給我帶來瞭巨大的驚喜。它沒有那些枯燥的說教,也沒有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切實可行、充滿趣味性的方法。我特彆喜歡作者提到的“生活即課程”的理念,書中舉例的很多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比如如何通過觀察落葉來學習植物的生長周期,如何通過做一頓飯來理解數學和科學的原理。這些都讓我意識到,其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都蘊藏著豐富的學習資源,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引導孩子發現和利用。書中還有很多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論述,鼓勵傢長們以一種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錯誤,並且將錯誤看作是學習過程中寶貴的財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教育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教”與“學”,而是一種共同成長的過程。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啓示,更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作者用一種充滿詩意和哲思的方式,描繪瞭一個孩子如何通過觀察和體驗來認識世界的美好。我非常欣賞作者對“遊戲化學習”的推崇,它將學習的趣味性發揮到瞭極緻,讓孩子在玩樂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激發孩子創造力的建議,讓我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能,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發掘和引導。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章節,作者鼓勵傢長們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去犯錯誤,並且從中學習。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孩子品格、能力和視野的培養。這本書就像一本珍貴的寶藏,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