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走嚮世界叢書(續編):十八國遊記
定價:35.00元
作者:鍾叔河,曾德明,楊雲輝
齣版社:嶽麓書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5380680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910年10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瞭第八屆萬國刑律監獄改良會。清應邀組團參加會議,大理院奏派金紹城為專員之一赴會。會議結束後,金紹城一行對美、英、德、法、意、丹麥、日等美歐亞等十八個國傢進行瞭曆時十個月的訪問,重點考察瞭上述國傢的審判廳、監獄、看守所和教養院等,內容涉及曆史、機構、製度、經費和人員等,留下瞭大量的珍貴的**手資料,整理成金紹城*鍾叔河、曾德明、楊雲輝主編鄢琨校注的《金紹城十八國遊記(精)/走嚮世界叢書》。雖然這些遊曆見聞的日記有的比較膚淺,有的戴著深度的有鏡看問題,但多少都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揭示瞭有關西方文明和域外知識的**手資料。
內容提要
“走嚮世界叢書”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國齣使 、考察、遊曆西方各國的記錄,全都是親身經曆的見 聞,共收書65種。這和已齣版的“初編”35種一起構 成瞭早期中國人走嚮世界、認識世界、記錄世界、剖 析世界、接納世界艱難曆程的全景圖。金紹城*鍾叔 河、曾德明、楊雲輝主編鄢琨校注的《金紹城十八國 遊記(精)/走嚮世界叢書》為其中一冊。
目錄
叢書新序叢書原序叢書凡例敘論:司法改良先行者的西遊記(鄢琨) 金紹城十八國遊記金紹城十八國遊記索引與簡釋
作者介紹
無
文摘
無
序言
無
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書中對“人民”和“國傢”關係的探討。在描述到某些新興的民主實踐時,作者們顯然是帶著極大的熱情和學習的渴望去記錄的。他們關注到普通民眾在政治生活中的參與度,以及政府如何迴應這些來自底層的聲音。這種對“民本”思想的關注,在當時的主流敘事中是相當前衛的。他們詳盡記錄瞭海外華人社區的生活狀態,並將之與當地主流社會的整閤情況進行對比,這種自我觀照的視角,充滿瞭對自身民族未來走嚮的憂思。全書的結構安排也極具匠心,它並非簡單的綫性時間推進,而是根據不同的主題和國傢特點進行瞭模塊化的梳理,方便瞭後來者的學習和參考。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充滿瞭行動力、思想深度和強烈時代烙印的巨著,它超越瞭單純的記錄範疇,上升到瞭一代精英群體對如何“救亡圖存”的集體叩問的高度。讀完後,那種被沉甸甸的責任感所充盈的感覺,久久不能散去。
評分如果說一般的遊記側重於“看瞭什麼”,那麼《十八國遊記》則更專注於“思考瞭什麼”。這種思考是多維度的,既有宏大的政治哲學層麵的對比,也有根植於東方傳統文化視角的衝擊與融閤。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描述某些宗教場所時的態度——那種近乎於敬畏卻又保持著本民族文化主體性的微妙平衡。他們並未被西方的宏大敘事完全吞沒,而是在記錄中不斷地進行著內在的價值判斷和篩選。比如,對於英國的議會製度,他們詳細記錄瞭冗長的辯論程序,並將其與國內的決策效率進行瞭對比,這種對比不是簡單的優劣評判,而是在探討製度背後的文化土壤和曆史必然性。這種成熟的觀察方法,使得全書的基調顯得非常穩重,沒有絲毫輕浮的遊記腔調。它更像是一份份精心整理的“國情報告”,每一頁都承載著對未來中國命運的沉重期盼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於想瞭解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吸收和消化西方文明,這本書絕對是繞不開的經典文本。
評分翻開這本書,首先被吸引的是它那股撲麵而來的“舊世界”的煙火氣和油墨香,盡管我讀的是電子版,但文字本身散發齣的時代氣息卻絲毫不減。作者們在異國他鄉的觀察角度極其刁鑽,他們似乎對一切都抱有一種既好奇又帶著審慎距離的“他者”視角。比如書中描述巴黎的街景,那份對現代都市文明的初步震撼,那種對電燈、火車、以及報紙鋪天蓋地的繁榮的驚嘆,寫得極為生動,仿佛能讓人聞到煤煙和香水的混閤氣味。然而,這種贊嘆並非盲目,緊接著往往是對“西方人為何能如此”的深層剖析。他們會詳細記錄學校的課程設置、議會的辯論流程,甚至是對當地人如何處理垃圾、如何組織傢庭生活的瑣碎觀察。這種對“製度”和“細節”的癡迷,體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急切希望找到國傢落後根源的焦慮。我特彆欣賞作者們在描寫那些政治風波時的剋製與冷靜,他們不輕易下結論,而是將事實鋪陳開來,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深意。讀完,我感覺自己仿佛也上瞭一趟耗資巨大的考察之旅,收獲的遠超旅行本身,是關於如何理解“現代性”的一堂深刻的入門課。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有一種獨特的古典韻味與現代思潮交織的奇特美感。敘述方式流暢而富於邏輯性,即使是翻譯或轉述的西方概念,也被作者用極具文采的中文重新包裝,使其更易於當時受過傳統教育的讀者接受。比如,他們描述火車時的那種“轟鳴疾馳,如猛獸過境”的比喻,既展現瞭對新技術力量的震撼,又保留瞭中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意象比擬。更值得稱道的是,書中對於不同國傢的社會結構有著超越錶麵的描摹。它不僅僅停留在建築、服飾的描述上,而是深入到階級關係、財富分配的底層邏輯。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一個精準的詞匯或一個巧妙的對比而停下來反復琢磨。這不僅僅是因為文字的優美,更是因為作者們似乎在努力地為許多西方新事物尋找最貼切的中文對應詞,他們的文字工作本身,就是一次意義深遠的語言建構過程。這本書讀起來,猶如品一杯陳年的老酒,初聞香醇,細品之下,方知迴味無窮,滿是曆史的沉澱。
評分這本厚重的《走嚮世界叢書(續編)》中的《十八國遊記》,與其說是一本旅行見聞錄,不如說是一部跨越時空的文化碰撞實錄。當我閤上書頁,腦海中浮現的不是簡單的地理坐標,而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那些風雲變幻的國際舞颱上,中國知識分子們帶著怎樣的驚奇、審視與反思,去丈量一個他們此前隻在模糊傳說中聽聞的世界。書中對歐洲各國宮廷禮儀、工業革命的宏偉景象、以及不同政治體製的運作方式,都有著細緻入微的觀察。作者們並非走馬觀花,他們似乎帶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試圖將西方世界的“硬核”知識——無論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嚴謹的法律條文,還是大眾教育的雛形——係統地梳理並帶迴故土。那種筆觸中流露齣的求知若渴與傢國情懷交織的復雜情感,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張力。特彆是對於當時社會矛盾的描繪,既有對西方光鮮錶象的贊嘆,也有對底層民眾生活睏境的憂慮,這種辯證的視角,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和深刻。它不是一篇簡單的遊記,它是一扇窗,透過它,我們得以窺見一代人試圖通過學習他者來尋求自身變革的艱難而光榮的探索曆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