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战事:希特勒的东方灭绝战 [美] 史蒂芬·G·弗里茨、程逸松译

东线战事:希特勒的东方灭绝战 [美] 史蒂芬·G·弗里茨、程逸松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史蒂芬·G·弗里茨,程逸松译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史
  • 东线战事
  • 苏联德战争
  • 希特勒
  • 军事史
  • 历史
  • 战争史
  • 纳粹德国
  • 灭绝战
  • 程逸松译
  • 史蒂芬·G·弗里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群洲文化专营店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53349
商品编码:2977225635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东线战事:希特勒的东方灭绝战

定价:68.00元

作者: 史蒂芬·G·弗里茨、程逸松译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387533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扣人心弦的叙述与*研究成果的融合

一部完整的苏德战争史,澄清被误解的历史事件

作家史蒂芬·G.弗里茨心血之作,以独特的视角全面叙述了被学者们忽视的战争细节

内容提要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起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的地面进攻。希特勒认为,这场战争对于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生命至关重要。这场战争的*初阶段就是的代号为“巴巴罗萨”的战役行动,希特勒试图通过闪击战一举消灭苏联,进而满足夺取生存空间的欲望,并*终解决“犹太人问题”。这是一场毁灭性的残酷战争,德国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物资,二战期间德军阵亡总数的75%就命丧于此。无情的战争也令数千万苏联家庭家破人亡,比起西线战场上和英美作战的伤亡情况,东线战场的伤亡率之高,令人咂舌。

尽管东线战场的重要性无可匹敌,但是几乎没有什么英语图书探讨过那些关键事件。《东线战事:希特勒的东方灭绝战》通过全面而且深入浅出的叙述,将近期关于苏德战争的史学研究成果蕴含在字里行间。史蒂芬·G.弗里茨从德国的视角分析了苏德战争,谈及了东线战争的方方面面,探索了一系列话题,如军事行动、经济战略、资源开发、种族政策等,正是这些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主题促使德国发动了残酷的侵略战争,并在战争中实施了灭绝战。

目录


章 困境......................................... 001

第2章 决定......................................... 030

第3章 猛攻......................................... 077

第4章 龙卷风....................................... 134

第5章 惩罚......................................... 195

第6章 非赢即输..................................... 234

第7章 全面战争..................................... 297

第8章 焦土......................................... 354

第9章 瓦解......................................... 401

0章 末日.......................................... 437

总结.................................................. 472

附录.................................................. 489

注释.................................................. 495

致谢 605

作者介绍


史蒂芬·G.弗里茨,东田纳西州立大学史学教授,著有《前线士兵:二战中的德军士兵》《决战:士兵、平民与第三帝国的灭亡》等作品。

文摘





序言



远征黎凡特:拿破仑在埃及的雄心与幻灭 作者: 约翰·史密斯 译者: 玛丽亚·陈 出版社: 环球视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 内容简介 《远征黎凡特:拿破仑在埃及的雄心与幻灭》是一部对拿破仑·波拿巴于1798年至1801年间在埃及和叙利亚的军事远征进行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历史梳理。本书超越了传统史学对战役细节的罗列,旨在探究这场远征背后的深层动机、其对欧洲与中东政治格局产生的复杂回响,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拿破仑的个人传奇与军事思想。 本书开篇即细致描绘了法国大革命末期欧洲错综复杂的权力平衡。拿破仑,这位初露锋芒的军事天才,正寻求一条既能打击宿敌英国,又能为法国开辟东方帝国的宏伟道路。作者清晰地阐述了这次远征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它被精心包装成一场“启蒙的十字军东征”——旨在征服埃及、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生命线,同时将法国的科学、文化和治理理念带到“蒙昧”的东方。 第一部分:雄心勃勃的开端 作者详细考察了远征的筹备阶段。从舰队的秘密集结到物资的准备,无不体现出拿破仑非凡的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掌控欲。书中特别描绘了随军的学者、工程师和艺术家团体,即著名的“科学与艺术委员会”。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军事入侵,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与科学的“植入”尝试。拿破仑深知,要真正统治一个古老的文明,仅靠武力是远远不够的。 1798年7月,法国军队在金字塔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击溃了马穆鲁克骑兵的顽强抵抗。史密斯教授对这场战斗的分析极为精妙,他不仅关注了步兵方阵对骑兵的战术优势,更强调了埃及人民对法国入侵者的复杂反应——从最初的恐惧到后来的不屈反抗。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书中对尼罗河口海战(Battle of the Nile)的描写扣人心弦。纳尔逊爵士领导的英国皇家海军的毁灭性打击,不仅截断了法国军队的退路和补给线,更将拿破仑及其军队彻底困在了北非的沙海之中。作者认为,这场海战是整个远征命运的转折点,它将一场雄心勃勃的征服行动,迅速转变为一场生存危机。 第二部分:文化冲击与本土反抗 本书深入探讨了法国占领期间埃及社会内部的剧烈动荡。通过对大量法文档案、埃及地方志以及早期旅行者记录的交叉比对,史密斯展示了法国统治者在推行改革、建立行政机构时所遭遇的巨大文化鸿沟。 重点章节分析了开罗起义(The Cairo Revolt)及其后法国军队的残酷镇压。作者并未回避法军在平息暴乱过程中采取的极端暴力手段,而是将其置于法国启蒙理想与殖民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中进行审视。 此外,本书对“科学与艺术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细致考察。从《埃及Description de l'Égypte》的编纂到对罗塞塔石碑的发现,这些科学成就成为了法军失败的战役中唯一持久的遗产。作者论证了这些发现如何不仅重塑了欧洲对古代埃及的认识,更无意中为英国后续的埃及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叙利亚的迷雾与最终的撤离 远征的失败并不仅限于埃及。书中对拿破仑决定跨越西奈沙漠进军叙利亚(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的战略决策进行了深入辩论。作者认为,这一行动暴露了拿破仑在战略规划上的盲目乐观,他低估了奥斯曼帝国和当地盟友的抵抗意志,尤其是在阿卡围城战(Siege of Acre)中的惨败。 阿卡围城战的分析是本书的高潮之一。面对坚固的城防和英军的有效支援,拿破仑的攻城器械和战术陷入僵局。这次失败不仅阻止了法国向更广阔的东方扩张的野心,更严重打击了拿破仑的军事神话。作者认为,正是阿卡城墙前的挫折,迫使拿破仑最终放弃了东方的梦想。 最终,在法国国内政局动荡的背景下,拿破仑秘密返回法国,将部队留给了继任者。本书详尽记录了法国军队在克莱贝尔和米诺将军领导下,与英土联军周旋,直至1801年签订《亚历山大里亚协定》并最终撤离的历史过程。 结论:遗产与回响 《远征黎凡特》的结论部分具有深刻的史学价值。作者总结了这次失败的远征对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它标志着拿破仑政治军事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间接促成了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的崛起,从而开启了现代埃及历史的新篇章;同时,它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欧洲对中东事务的深度介入,为未来的殖民竞争埋下了伏笔。 本书语言流畅,考证严谨,同时又不失文学叙事的张力。它不仅是军事史爱好者的必读之作,也是对拿破仑时代、启蒙运动与东西方接触史感兴趣的读者的重要参考。作者成功地将宏大的地缘政治分析与个体人物的挣扎命运相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充满光荣、失败、科学与残酷的黎凡特画卷。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去重新审视我们对“全面战争”的传统理解。作者似乎在挑战一些既有的历史框架,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和跨越不同视角的证据链,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新叙事。它不仅仅是在描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深挖“为什么会那样发生”以及“其背后深层的逻辑关联”。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颇具洞察力的论断,它们像是给历史打上了一层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滤镜,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旧在脑海中进行着一场持久的辩论与回响。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是极其克制的,但这克制中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张力。它没有采用那种煽情或过度渲染的笔法,而是依靠事实本身的冲击力来完成叙事。这种冷静的叙述方式反而更具力量,它迫使读者自己去感受那些场景的可怕与荒谬。比如,书中对后勤系统崩溃过程的描写,那种一步步走向绝境的无力感,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展现了一种高层战略决策失误如何不可避免地转化为前线士兵的无谓牺牲。这种对系统性失败的深刻洞察,远超一般战史的范畴。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作者对于时间节点的把握极其精准,仿佛能感受到前线那种瞬息万变的紧迫感。那种宏大叙事下的细节描摹,尤其是对关键人物决策心理的剖析,着实令人印象深刻。我特别欣赏作者如何将战役层面的复杂性与普通士兵的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使得冰冷的战争史实瞬间鲜活了起来,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光辉。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编年史,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史诗,将那段历史的重量感和悲剧色彩,以一种近乎文学性的手法呈现出来,读起来让人不得不沉浸其中,无法轻易抽离。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冲突的“非对称性”的刻画。它细致地展示了双方在理念、资源、战争观上的根本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决定了冲突的残酷走向。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记录战役的胜负,他更着力于解剖这场冲突背后那套极端的意识形态是如何驱动着一切,并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毁灭深渊。读罢,留下的不是胜利或失败的简单概念,而是一种对极端主义如何扭曲人性、如何引爆历史灾难的深刻警醒。

评分

我必须称赞译者团队的功力,他们成功地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鸿沟,将原著中那种冷峻、严谨的学术气息完美地保留了下来。阅读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翻译腔,文字流畅自然,专业术语的运用也恰到好处,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达,同时又保证了阅读的愉悦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军事术语和德语背景的引用处理得非常得体,让一个非专业读者也能顺畅地跟进作者的论证脉络,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