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丝路古韵:延绵千年的丝路荣光
定价:198元
作者:编,《丝路古韵》编委会,委会
出版社:电子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647567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围绕两汉丝绸之路开拓畅通后,经过汉唐等历代王朝对丝路的经营,丝路呈现出千年的荣光,中国的威望也由此而提高。本书后半部分,介绍了宋元时期随着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元、明、清各朝对丝绸之路的经营的忽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衰退,海上丝路的地位上升,进而介绍明清时期国力渐衰,丝路的影响也逐步消退的沧桑史。
n目录
作者介绍
《丝路古韵:延绵千年的丝路荣光》编委会,阵容强大,有着多名从事汉唐历史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力争为读者奉上一场精神的盛宴。
n文摘
序言
这本讲述历史风貌的书籍,虽然我尚未拜读,但光看这个名字就让人心潮澎湃。《丝路古韵:延绵千年的丝路荣光》——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广阔的地理跨度。我常常想象,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通道,究竟见证了多少王朝的兴衰、多少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本书想必会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马帮络绎、驼铃声声的年代。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细腻地描绘那些丝绸、香料、茶叶在漫长旅途中的流转,以及沿途城邦的繁荣与衰落。一个优秀的作者,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历史事件的罗列上,而是会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贸易背后的社会结构、宗教传播和艺术风格的演变。比如,那些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形象,是如何融合了犍陀罗、印度乃至中原的艺术精髓的?那些粟特商人,又是如何凭借着超凡的语言天赋和商业智慧,在异国他乡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我希望能从书中读到这些生动的细节,感受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贸路线,更是一条文明的活态长河。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让读者在品味古老荣光的同时,反思现代全球化浪潮下,我们如何重新审视和传承这份跨文化的遗产。
评分阅读一本关于古代文明的书,最怕的就是被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繁复的年代时间线所困扰,从而望而却步。我期待这本书在文字运用上能展现出极高的文学素养和清晰的逻辑梳理能力。如果作者能够像一位高明的导游,手持精致的羊皮地图,引导我们踏上这段旅程,那就太棒了。比如,用散文诗般的笔触描绘西域的沙漠落日,然后紧接着用清晰的小标题和时间轴解析某个关键贸易协定的签订过程,这种风格的切换需要高超的驾驭能力。我希望能从中学到一些非常实用的知识,比如,丝绸之路的“路”究竟是如何修建和维护的?那些驿站的功能究竟是单纯的食宿,还是更复杂的金融和信息交换中心?我期待书中能有对“丝路精神”的提炼,这种精神超越了商品交换,它代表着冒险、开放、求知和坚韧不拔。总而言之,一本好的历史书,应该在满足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之余,还能点燃我们对人类过往智慧的深深敬意,并激励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来。
评分读到“丝路古韵”这个词组,我立刻联想到了那些被风沙掩埋了千年的古城遗址,和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我预感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可能会偏向于一种宏大叙事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笔法。如果它仅仅是平铺直叙地介绍丝绸之路的地理走向,那未免有些乏味。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作者如何通过对某个特定历史节点的深度挖掘,来折射出整个丝路的全貌。比如,聚焦于某个关键人物——也许是一位坚韧的女性商人,或是一位西行求法的僧侣,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观察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往往能产生更强的代入感和情感冲击力。我特别关注那些物质文化交流的细节,比如丝绸的织造工艺如何跨越沙漠和海洋,影响了拜占庭帝国的服饰审美;又比如,佛教的传入是如何改变了中原地区哲学和艺术的底层逻辑的。如果这本书能将这些复杂的文化互动,用清晰、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出来,那它无疑就是一部成功的历史普及佳作。它不应只是一本给历史学家的专业著作,而应该是一扇向所有对历史好奇的普通人敞开的窗户,窗外便是那千年的荣光。
评分对于任何一本以“千年”为时间跨度的历史书籍,其最困难的挑战就在于如何保持叙事的连贯性和节奏感。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古韵”的古典美学描绘和“荣光”背后的残酷竞争与历史变迁的?一个写得好的历史故事,绝不是美化历史,而是要呈现历史的复杂性。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花费大量篇幅来讨论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转变——从汉唐时期的军事与政治延伸,到宋元时期主要由海上贸易主导的经济转型。这种动态的视角至关重要。如果内容只是聚焦于某一个鼎盛时期,那么“延绵千年”的宏大主题就难以立住。我希望看到的评价维度是:它是否成功地捕捉到了丝路作为一条“生命线”的不断适应与重塑的过程?在描述那些辉煌成就的同时,作者有没有敢于触及那些因贸易摩擦、瘟疫传播或地缘政治冲突而带来的阴影?只有正视历史的全部面向,这本书才能真正配得上“荣光”二字,因为真正的荣光,往往是在克服重重险阻后才得以彰显的。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是我对这本书最深切的期待。
评分从书名的语言风格来看,它似乎带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这对于吸引对历史有情感倾向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营销策略。然而,这种浪漫往往需要扎实的考据作为支撑,否则很容易沦为矫揉造作的抒情。我个人关注的重点是,作者在描述那些异域风情和异国场景时,是否能够做到既有画面感,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例如,描述波斯萨珊王朝的精美银器如何影响了中国唐代的金银器工艺,这需要作者对考古发现有精准的把握。如果能辅以高质量的插图或地图解析,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地域的偏见,真正展现出丝绸之路是一个多中心的文化交汇点,而不是以中原为绝对中心的单向输出渠道。每一个参与者——无论是印度的工匠、阿拉伯的学者,还是中亚的游牧民族——他们对这条通道的构建和繁荣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重塑这种平等的历史叙事,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的历史读物,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交流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