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纳兰词
定价:45.00元
作者: 纳兰性德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40782825
字数:
页码:4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尺华丽,三寸忧伤,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以人生注解诗词,以诗词注解人生,纳兰词品鉴的ji致之作,容若向世人展示的另一种——彗星般的人生,可以短暂,但绝不黯淡或沉沦。
内容提要
本书收集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纳兰性德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设置了注释、点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及作家境况全面地展示出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其精华。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年),纳兰氏,原名成德,后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是清代的词人之一,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词集,初翻时便被那字里行间流淌出的幽微情感所攫住。它不是那种直白热烈的赞歌,更像是深秋黄昏,一抹斜阳,带着说不尽的怅惘与温柔。那些描摹的景致,无论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瞬间动态,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永恒喟叹,都带着一种清澈的哀而不伤。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捕捉细腻心绪上的功力,那种仿佛用最精巧的冰雕玉琢之技,将最易逝、最难以言喻的“意”凝固下来。读来,仿佛置身于一间古老的、挂着珠帘的闺房,能闻到淡淡的檀香,听到窗外隐约的雨声。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或因某一个用词的绝妙,或因某一种意境的深远,让人不禁停下来,细细摩挲,仿佛触摸到了一段被时间温柔包裹着的、失落的记忆。这绝非仅仅是辞藻的堆砌,而是性灵与天地万物交融后的自然流露,有种令人心折的“真”。
评分翻开这册书卷,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凛冽的、带着北方寒意的清疏之气。不同于江南词派的秾丽婉约,这里的笔触更为简练、更加凝重,仿佛是在冰雪覆盖的广袤天地间,独自一人面对着苍茫的月色起舞。尤其欣赏那些涉及到家国情怀与个人际遇交织的作品,那份难以言说的矛盾与挣扎,被处理得极其内敛而有力。你找不到那种歇斯底里的呐喊,有的只是深埋于心底的坚韧与无可奈何的宿命感。每一次朗读,都能感受到作者在克制中酝酿的巨大情感张力,如同拉满的弓弦,虽然静默,却蕴含着破空而出的力量。这种沉郁顿挫的风格,使得词的韵味在唇齿间久久不散,令人回味无穷,它要求读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需要用心灵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与排版,给人的感受是极其雅致的。它没有采用过于花哨的装饰,而是以一种近乎古朴的素净,衬托出文本本身的韵味。当你摊开书页,看到那些工整而又富有意趣的字形时,便知此书是经过精心对待的。阅读体验上,文字的留白恰到好处,不至于让人感到拥挤或压抑,恰好给予了读者想象和呼吸的空间。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将书放在窗边的老木桌上,任由阳光斜照进来。在光影的变幻中,那些描绘的离合悲欢似乎也变得更加真实可感。这是一种将阅读行为本身也转化为一种审美品味的体验,它提醒着我们,好的文学作品,理应与美好的器物相伴,方能成就一段完整的、美好的时光。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古典文学的接触并不算频繁,但这本书却成功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与我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它的语言是典雅的,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是普世的——关于爱恋、失落、对故人的怀念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探寻。我尤其喜欢那些看似随意却处处暗含机锋的比喻,它们像一颗颗散落在青苔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折射出复杂的光芒。与那些故作高深的文本不同,这里的每一笔都像是出自肺腑,没有丝毫矫饰的痕迹,这使得它在文学的殿堂中,显得格外真诚而动人。它教会了我,真正的深情,往往无需声张,只需静静地流淌,便能穿透一切阻碍,抵达读者的内心深处。
评分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对“时间”的独特处理方式。他的词里,过去与现在常常是重叠的,那种“昨日花开今又谢”的感伤,并非停留在表面的惋惜,而是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洞察。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一瞬间的感受拉得很长,又将漫长岁月的沧桑浓缩于几句精炼的诗句之中。读他的作品,总会引发我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回溯,那些曾经以为已经遗忘的细枝末节,又会因为某句词的触动而重新浮现,带着一种既清晰又模糊的滤镜。这是一种极其高阶的艺术手法,它让你在欣赏他人的哀愁时,也同时面对和整理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堪称心灵的镜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