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全固態多光參量振蕩激光技術研究
定價:98.00元
作者:於永吉,金光勇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118115765
字數:232000
頁碼:1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固態多光參量振蕩激光技術研究》主要講述瞭全固態多光參量振蕩激光技術的應用背景和發展趨勢以及作者近年來在該領域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多重準相位匹配超晶格材料極化結構設計,多光參量振蕩器輸齣特性及調諧特性研究,特彆對多重準相位匹配技術、電場調諧技術進行瞭闡述,並進一步分析瞭多光參量振蕩過程能量逆轉換問題,並介紹瞭基於電場調控的逆轉換抑製新方法。
《全固態多光參量振蕩激光技術研究》既可作為高等院校有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本領域科技工作者閱讀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章 全固態多光參量振蕩器概述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 光學參量振蕩器發展現狀
1.1.2 多光參量振蕩器概念
1.1.3 多光參量振蕩器研究意義
1.2 準相位匹配光學參量振蕩器研究概況
1.2.1 連續運轉的QPM-OPO外研究現狀
1.2.2 脈衝運轉的QPM-OPO外研究現狀
1.3 準相位匹配多光參量振蕩器研究進展
1.3.1 多晶體串接QPM-MOPO研究進展
1.3.2 周期級聯QPM-MOPO研究進展
1.3.3 單周期二次泵浦QPM-MOPO研究進展
1.4 小結
第2章 多重準相位匹配超晶格極化結構設計
2.1 引言
2.2 準相位匹配理論
2.2.1 相位匹配原理
2.2.2 準相位匹配技術原理
2.2.3 準相位匹配技術特點
2.3 多重準相位匹配技術
2.3.1 多重準相位匹配理論概述
2.3.2 多重準相位匹配準周期極化結構
2.3.3 多重準相位匹配非周期極化結構
2.4 鈮酸鋰超晶格材料基本特性
2.4.1 LiNb03晶體極化結構及其摻雜屬性
2.4.2 LiNb03超晶格物化性質與光學特性
2.5 MgO:QPLN/APLN極化結構設計
2.5.1 MgO:QPLN極化結構設計
2.5.2 非周期極化結構設計的優化算法
2.5.3 MgO:APLN極化結構設計
2.6 小結
第3章 多光參量振蕩器理論分析及參數優化
3.1 引言
3.2 內腔連續泵浦MOPO的參數優化
3.2.1 內腔連續泵浦MOPO的動力學模型
3.2.2 內腔連續泵浦MOPO諧振腔設計及優化
3.3 外腔脈衝泵浦MOPO的參數優化
3.3.1 外腔脈衝泵浦MOPO參量光增益
3.3.2 外腔脈衝泵浦MOPO閾值分析
3.3.3 外腔脈衝泵浦MOPO轉換效率與閾值關係
3.3.4 外腔泵浦光束聚焦與腔模匹配優化
3.4 小結
第4章 內腔連續泵浦多光參量振蕩器實驗
4.1 引言m
4.2 內腔連續泵浦多光參量振蕩器實驗裝置
4.3 內腔連續泵浦多光參量振蕩器輸齣特性測量
4.4 內腔連續泵浦多光參量振蕩器實驗結果分析
4.5 小結
第5章 外腔脈衝泵浦多光參量振蕩器實驗
5.1 引言
5.2 外腔脈衝泵浦多光參量振蕩器實驗裝置
5.3 高重頻1064nm脈衝泵浦源實驗研究
5.3.1 808nm泵浦Nd:YV04高重頻RTP電光調Q激光器
5.3.2 880nm泵浦Nd:YV04高重頻聲光調Q激光器
5.4 外腔脈衝泵浦多光參量振蕩器輸齣特性測量及分析
5.5 雙晶體串接多光參量振蕩器對比分析
5.6 小結
第6章 多光參量振蕩器電場調諧特性理論與實驗
6.1 引言
6.2 多光參量振蕩器電場調諧特性理論研究
6.2.1 LiNb03材料的綫性電光效應
6.2.2 LiNb03超晶格實現電場調諧的條件分析
6.2 .3基於MOPO的電場調諧特性理論模擬
6.3 多光參量振蕩器電場調諧特性實驗研究
6.3.1 多光參量振蕩器電場調諧裝置設計
6.3.2 多光參量振蕩器電場調諧實驗測量與分析
6.4 小結
第7章 多光參量振蕩過程中的逆轉換問題
7.1 引言
7.2 逆轉換成因及影響因素分析
7.2.1 逆轉換現象産生原理
7.2.2 MOPO逆轉換過程演化分析
7.2.3 MOPO逆轉換影響因素分析
7.3 電場調控MOPO逆轉換方案構想
7.3.1 LiNb03材料y嚮電光效應
7.3.2 基於PPLN極化結構Solc型濾波器原理
7.3.3 電場調控MOPO逆轉換方案設計
7.4 小結
第8章 總結與展望
8.1 本書研究工作總結
8.2 未來研究工作展望
參考文獻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引人注目,硬殼封麵采用瞭深邃的藍色調,搭配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散發齣一種專業而典雅的氣息。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無可挑剔,米白色的紙張手感厚實,印刷清晰,字體的排版布局閤理,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整體來看,這本書在物理形態上就給人一種高品質的感覺,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對其中蘊含的知識充滿瞭期待。這種對細節的關注,也從側麵反映齣作者和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重視程度,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學術著作。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前沿交叉領域問題時的宏觀視野。這本書不僅僅局限於對單一技術的羅列和介紹,更將這些技術置於更廣闊的科學背景和未來應用前景之中進行審視。它成功地勾勒齣瞭一條清晰的技術發展脈絡,使得讀者不僅知其所以然,更能知其所以往。在探討技術局限性和未來挑戰的部分,作者展現瞭極大的坦誠和批判性思維,沒有過度美化當前的技術水平,而是直麵現實中的瓶頸,這對於激發後繼研究人員的創新靈感至關重要。這本書無疑為我們理解該領域的發展全景提供瞭極佳的參照係。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在復雜而迷人的物理世界中進行一次深入的探險。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嚴謹,邏輯鏈條清晰有力,每一步推導都紮實可靠,讓人在跟進復雜理論時感到踏實。書中對基本原理的闡述,既保持瞭高度的科學準確性,又兼顧瞭讀者的理解需求,沒有那種晦澀難懂的“故作高深”,而是通過精妙的類比和圖示,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尤其是一些關鍵實驗設置的描述部分,細節詳盡,仿佛能看到實驗颱上的每一個精密儀器在精確運作,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可以用“酣暢淋灕”來形容。它的知識密度極高,每一頁都充滿瞭需要思考和消化的信息量,完全沒有多餘的廢話和注水內容,這對於時間寶貴的科研工作者來說是最大的福音。從第一章的理論基礎奠定,到最後幾章的實際工程化考量,內容層層遞進,結構嚴謹得如同一個精心設計的物理係統。讀完之後,我感覺腦海中原本零散的知識點被有效地組織起來,形成瞭一個結構化的知識體係框架,極大地提升瞭我對這一復雜前沿技術領域的整體把握能力,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查閱和學習的工具書。
評分對於已經有一定基礎的專業人士而言,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對細節的極緻挖掘和對現有文獻的係統性梳理。書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涵蓋瞭近些年的重要進展,這本身就是一份寶貴的資源索引。更難得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信息堆砌,而是對不同學派的觀點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和辨析,形成瞭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於那些希望突破現有研究瓶頸的學者來說,書中隱藏的“未解之問”和“潛在方嚮”的暗示,是極具啓發性的“金礦”,需要反復研讀纔能完全領悟其深層含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