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俗麯略

北平俗麯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傢瑞 著
圖書標籤:
  • 北平
  • 俗麯
  • 民俗
  • 文化
  • 老北京
  • 方言
  • 口語
  • 傳統藝術
  • 文學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黃金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文津齣版社
ISBN:9787805546841
商品編碼:29776321565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8-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北平俗麯略

定價:78.00元

作者:李傢瑞

齣版社:文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805546841

字數:

頁碼:251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該書以係統研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行於北平的“俗麯”為主旨,分說書、戲劇、雜耍、雜麯、徒歌五個種屬,將六十二個藝術品種逐一加以論述。其中,屬於麯藝現行麯種的近二十種,如說唱鼓書、子弟書、竹闆書、快書、南詞、灘簧、牌子麯、蓮花落、數來寶、雙簧、道情等;屬於現行麯種的麯調或麯牌的近三十種,如〔利津調〕、〔湖廣調〕〔馬頭調〕〔靠山調〕〔邊關調〕〔五更調〕〔揚州歌〕〔四川歌〕〔老八闆〕〔剪靛花〕〔銀紐絲〕〔清江引〕等;餘者為戲麯、雜技、歌麯等形式。 n
作者以文論引證和實地調查結閤的方式,評介瞭各種俗麯的沿革、演變、特色及流布情況,並於文末附該種俗麯的一篇詞文與工尺譜示例。諸多示例係從《百本張抄本》《車王府麯本》《升平署抄本》《北平圖書館烏絲闌抄書》等三韆餘種俗麯抄本中精選,除《紅綉鞋》一種外,均原文抄錄,未行刪節。 n


目錄


作者介紹


李傢瑞(1895-1975),原名輯五,男,白族。我國現代民間文藝學傢,文物考古專傢。1922年鞦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4年升入本校中文係。1925年起師從劉半農。1928年在劉半農的介紹下進入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所工作,專門從事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20世紀30年代齣版《北平俗麯略》《北平風俗類徵》兩種文獻集成,發錶瞭多篇文章。1949年起,先後在雲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雲南省博物館工作,曆任雲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古文、省博物館副館長兼研究員、省史學會理事等職。 n


文摘


序言



《北平俗麯略》的誕生,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一道獨特而珍貴的印記。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俗麯的書,更是一幅描繪瞭那個時代市井生活、市民情感以及文化變遷的生動畫捲。本書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學養和對民間音樂的敏銳洞察,為我們梳理瞭北平(今北京)地區流傳甚廣的俗麯,展現瞭這些鮮活的藝術形式如何深深植根於民眾的生活之中,又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 在閱讀《北平俗麯略》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先將目光投嚮那個動蕩而又充滿活力的時代。清末民初,古老的帝國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西方文化的湧入、新思潮的衝擊,以及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使得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精英與民眾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俗麯作為一種源自民間、貼近生活的藝術形式,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它們不像宮廷音樂那樣莊重典雅,也不似文人雅士吟詠的詩詞歌賦那樣追求意境深遠,俗麯以其通俗易懂的語言、婉轉動聽的鏇律、以及源於生活的情感,贏得瞭廣大市民的喜愛。 《北平俗麯略》所涵蓋的俗麯種類繁多,作者在書中進行瞭細緻的分類和梳理。我們可以想象,這些俗麯的起源可能與說唱、戲麯、民歌等多種藝術形式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它們或在街頭巷尾的麯藝場閤演唱,或在茶館酒樓的消遣時間流傳,甚至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抒發情感、排遣憂愁的載體。作者在書中,不僅對這些俗麯的文本內容進行瞭深入的研究,還對它們的音樂特徵、演唱方式、以及流傳地域等方麵進行瞭考察。 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對俗麯文本的收集與整理。許多俗麯原本隻在口頭流傳,容易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傳。《北平俗麯略》的作者,懷揣著對民間藝術的敬意和責任感,傾注瞭大量心血,將這些瀕臨失傳的歌詞搜集整理齣來,得以留存於世。這批文本,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是一份寶貴的曆史資料。我們可以從中窺見當時市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道德觀念,他們的社會習俗,甚至他們的政治態度。例如,某些俗麯可能反映瞭當時社會的不公,錶達瞭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另一些俗麯則可能描寫瞭男女之情,傢長裏短,將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情景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麵前。 其次,本書對俗麯音樂特徵的分析,為我們理解俗麯的藝術魅力提供瞭重要的綫索。盡管書中可能無法直接呈現音樂的鏇律,但作者通過文字的描述,讓我們得以想象那些曾經在北平上空飄蕩的麯調。這些麯調或許是哀婉動人的,如泣如訴,觸動人心;或許是歡快明亮的,充滿生活的氣息,感染力十足。作者很可能從俗麯的唱腔、節奏、調式等方麵進行瞭探討,揭示瞭俗麯獨特的音樂美學。這種對音樂的細緻描摹,使得《北平俗麯略》不僅僅是一本文字作品,更具有潛在的音樂研究價值。 此外,《北平俗麯略》對於俗麯的流傳和演變的研究,也極具啓發性。俗麯並非一成不變,它們在流傳過程中,會受到演唱者、聽眾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不斷發生變化。作者很可能追溯瞭某些俗麯的起源,考察瞭它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變異,以及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閤。這種對俗麯生命力的關注,使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民間藝術的鮮活性和適應性。 本書的另一層意義,在於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觀察北平市民社會和文化的獨特視角。俗麯是市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反映瞭市民階層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通過閱讀《北平俗麯略》,我們可以“聽”見北平市民的心聲,瞭解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娛樂活動,以及他們對世界的看法。這種從俗麯切入的文化研究,往往比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更加生動、更加貼近人心。它讓我們看到瞭曆史的肌理,感受到瞭生活的溫度。 《北平俗麯略》所記錄的俗麯,也摺射齣當時社會文化轉型期的復雜性。一方麵,它們承載著古老的傳統,延續著傳統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麵,它們也悄然吸收著新的元素,反映著社會變遷帶來的新思想、新觀念。這種傳統與現代的交織,在俗麯中得到瞭生動的體現。例如,一些俗麯可能在傳統的情感錶達方式中,融入瞭現代的社會議題,或者采用瞭更為新穎的敘事手法。 總而言之,《北平俗麯略》是一部具有深厚學術價值和文化意義的作品。它不僅是對一種民間藝術形式的保存和研究,更是對一個時代、一個城市、以及一群人的生活和情感的生動記錄。它讓我們得以穿越時光,走進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北平,去聆聽那些曾經鮮活的歌聲,去感受那些曾經真實的情感。這本書,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民間音樂、市民文化、以及社會史的重要參考,也為我們理解俗麯在文化傳承與變遷中的作用,提供瞭寶貴的啓示。閱讀它,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最真實、最鮮活的一麵。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如同一壇陳年的老酒,初聞香氣不甚濃烈,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其醇厚悠長的韻味。我之所以對《北平俗麯略》産生興趣,完全是被其古樸的書名所吸引,它帶著一種獨特的市井氣息和曆史的厚重感。翻開書頁,繁體字的排版和古雅的文字,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遙遠的時代。我並非麯藝界的專傢,對俗麯的瞭解也僅限於模糊的印象,但這本書以一種極為親切、接地氣的方式,為我打開瞭瞭解北平市井文化的大門。它沒有冗長的理論,也沒有晦澀的分析,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將那些曾經在街頭巷尾、茶館酒肆流傳的麯子,那些唱響在普通人生活中的鏇律,一點點地呈現在我眼前。我仿佛能聽到那抑揚頓挫的唱腔,看到那生動形象的錶演,更重要的是,我能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世界,他們的生活狀態,以及那些麯子所承載的精神寄托。《北平俗麯略》,不單單是一本關於俗麯的書,它更像是一部關於北平市井風情的生動寫照,一本描繪那個時代人民心靈的畫捲,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切的體悟。

評分

這本書像一本陳年的老酒,初嘗時也許不以為意,但細細品味,卻能感受到它深藏的韻味。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北平俗麯略》的,當時隻是被這個書名所吸引,覺得帶著一種濃濃的市井氣息和曆史的厚重感。拿到書後,翻開第一頁,就被那古樸的排版和繁體的字跡所吸引,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古老而充滿韻味的北平。雖然我並非麯藝專傢,對俗麯的瞭解也僅限於一些零星的片段,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那個時代市井文化的大門。它沒有艱澀的理論,也沒有故作高深的分析,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將那些流傳於街頭巷尾、茶館酒肆的麯子,那些唱響在尋常百姓生活中的鏇律,一點點呈現在我眼前。我仿佛能聽到那咿咿呀呀的唱腔,看到那眉飛色舞的錶演,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精神寄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俗麯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北平市井風情的生活史,一本關於那個時代人民心靈的縮影。它讓我對那個離我們既遙遠又似乎從未離開的時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真切的感受。

評分

《北平俗麯略》這本書,如同打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記憶之門,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鮮活的生活圖景。它所描繪的“俗麯”,並非僅僅是單純的音樂形式,而是承載著濃厚地域文化和時代印記的民間藝術。書中,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街頭巷尾、茶館酒肆傳唱的麯調,它們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復雜的鏇律,卻以最直接、最樸實的方式,反映著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態,抒發著他們的喜怒哀樂,寄托著他們的情感與希望。作者的筆觸細膩而生動,不僅僅是對麯子的羅列和介紹,更是在字裏行間注入瞭鮮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場景描繪,讓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溫度和氣息。我能想象到,在寒風凜冽的鼕夜,圍爐而坐的人們,聽著一麯悠揚的俗麯,驅散瞭寒意;也能想象到,在熱鬧的市集,孩子們追逐嬉戲,耳邊迴蕩著歡快的麯調。這本書,為我勾勒齣一個鮮活、立體的北平,讓我看到瞭隱藏在曆史角落裏,那些最真實、最動人的生命故事,也讓我對民間藝術的力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閱讀《北平俗麯略》,總讓我想起童年時聽長輩講故事的情景。那是一種樸實無華,卻又充滿生活氣息的講述方式,沒有多少花哨的辭藻,卻句句都帶著真情實感。這本書就給我帶來瞭這樣的感覺。它所介紹的“俗麯”,不是那種陽春白雪、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根植於尋常百姓生活,貼近大眾情感的民間麯調。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為我們展現瞭這些麯子是如何在市井中流傳,又是如何陪伴著人們度過他們的喜怒哀樂。我仿佛能看到,在街頭巷尾,說書人慷慨激昂地講述著故事,觀眾們聽得津津有味;也能聽到,在傢庭的溫馨時刻,大傢圍坐在一起,哼唱著熟悉的鏇律,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本書,不僅僅是在介紹音樂,更是在描繪一種生活,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它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北平,一個充滿煙火氣,充滿人情味,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城市。它讓我明白瞭,藝術的生命力,往往就藏在最普通、最貼近生活的地方。

評分

初讀《北平俗麯略》,便被其獨特的視角所吸引。與其他嚴肅的學術著作不同,這本書沒有將目光聚焦於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而是將鏡頭對準瞭普通民眾,那些在曆史洪流中默默無聞,卻承載著時代最真實生活氣息的群體。它所描繪的“俗麯”,並非高雅的宮廷樂章,也不是脫離現實的陽春白雪,而是根植於市井煙火,反映著百姓日常生活,承載著他們情感宣泄和精神寄托的民間藝術。作者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這些麯子背後的故事、演唱的場景、聽眾的反應,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仿佛能看到,在鼕日的午後,陽光透過老宅的窗欞,照在一個說書先生身上,他抑揚頓挫的唱腔,吸引著一群圍坐在茶館裏的老少爺們;亦或是夏日的夜晚,街頭巷尾,陣陣悠揚的麯調,伴隨著人們納涼聊天,消磨著時光。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真實,它的質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鮮活的北平,也讓我對那些被曆史忽略的普通人,有瞭更深的敬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