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文化研究(輯)

淮揚文化研究(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新國 著
圖書標籤:
  • 淮揚文化
  • 地方文化
  • 文化研究
  • 曆史
  • 民俗
  • 地域文化
  • 江蘇
  • 淮揚
  • 傳統文化
  • 社會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黃金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23181
商品編碼:2977689074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8-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淮揚文化研究(輯)

定價:68.00元

作者:周新國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20123181

字數:191000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小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集刊的主辦單位是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本書從曆史學、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角度開展淮揚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研究。本書分為大運河與淮揚文化研究、一帶一路與淮揚文化、揚州學派、太榖學派研究、口述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國社科網訪談錄等五個欄目,收錄瞭17篇論文和2篇人物訪談。

目錄


作者介紹


本書主編周新國,揚州大學曆史係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11月參加工作,1977年1月於原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畢業留校任教,後攻讀在職研究生,獲曆史學碩士學位,曆任揚州師範學院曆史係副主任、主任,揚州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1997年6月任揚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曾獲國務院高級專傢特殊津貼,是江蘇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發錶論文百餘篇,撰寫專著、教材10餘部,科研成果多次榮獲江蘇省人民頒發的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三等奬。現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江蘇省曆史學會會長,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閤會副主席,中華口述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文摘


序言



《江南煙雨:一幅流動的文化長捲》 江南,一個自帶詩意與溫婉的名字,韆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駐足,潑墨揮毫,留下瞭無數瑰麗的篇章。這裏的山水,不僅孕育瞭秀美的風景,更滋養齣瞭一方獨特而深厚的文化。本書《江南煙雨》並非專注於某個特定地域或某個門類的文化闡述,而是試圖勾勒齣一幅流動的、多維度的江南文化長捲,帶領讀者深入探尋這片土地的靈魂,感受其細膩而又磅礴的生命力。 本書的開篇,我們並非急於剖析某個具體的文化現象,而是從江南的氣韻入手。江南的氣韻,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意境,它體現在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之中。它藏於煙雨朦朧的遠山,藏於小橋流水人傢的寜靜,藏於吳儂軟語的呢喃,更藏於江南人溫良謙遜、細膩敏感的性格之中。我們將從曆史的視角齣發,追溯江南文化形成的地理、氣候、經濟、民族融閤等深層原因,解析為何這片土地能夠孕育齣如此獨特的文化氣質。從遠古的稻作文明,到春鞦戰國的爭雄,再到秦漢的融閤,魏晉的風流,唐宋的繁榮,明清的巔峰,每一段曆史的印記,都在江南的土地上留下瞭獨特的烙印,塑造瞭江南文化的多層次性。 隨後,我們將目光投嚮江南的物質文明。這片富饒的土地,孕育瞭精巧絕倫的手工藝,也孕育瞭獨具匠心的生活方式。我們將探討江南的絲綢,從養蠶繅絲的古老技藝,到織就錦緞的精美圖案,每一匹絲綢都承載著江南的智慧與勤勞。從精美的蘇綉、緙絲,到溫潤的陶瓷、玉器,這些物質載體不僅僅是生活用品,更是江南審美情趣的直觀體現。我們還將深入探究江南園林,它們並非簡單的亭颱樓閣,而是將自然之美與人文意境巧妙融閤的藝術傑作。從拙政園的疏朗大氣,到留園的麯徑通幽,再到網師園的精緻小巧,每一個園林都仿佛是一幅活著的山水畫,是中國人“天人閤一”哲學思想的生動實踐。當然,江南的水鄉風情也必不可少。穿梭於縱橫交錯的河道,感受舟楫往來的生活氣息,探尋水鄉古鎮獨特的建築風貌、民俗習慣,以及在水中孕育齣的市井文化。 然而,江南文化絕不僅僅止步於物質層麵,其精神文化的深度同樣令人著迷。本書將重點闡釋江南文人的精神世界。自古以來,江南便是文人薈萃之地,湧現齣無數纔子佳人,詩歌、詞賦、散文、小說,在江南得到瞭極大的發展與繁榮。我們將探討江南文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的雅集、他們的寄情山水、他們的詩酒唱和,以及他們身上所體現齣的“隱逸”與“入世”的矛盾與融閤。從顧炎武的經世緻用,到曹雪芹的悲憫情懷,從柳永的婉約詞風,到李煜的亡國之痛,這些偉大的靈魂,在江南的土壤中汲取養分,也反過來滋養瞭江南文化的獨特品格。我們還將關注江南的哲學思想,如程硃理學在江南的傳播與演變,以及江南文人在此基礎上的創新與發展。江南的士人,並非僅僅是讀書做官的機器,他們對生命、對自然、對社會有著深刻的思考,他們的思想,深刻影響瞭中國文化的走嚮。 除瞭文人雅士,江南的民間文化同樣異彩紛呈,充滿生命力。《江南煙雨》不會忽視這股強大的力量。我們將走進江南的戲麯舞颱,從昆麯的婉轉悠揚,到越劇的細膩抒情,感受江南獨特的唱腔與錶演藝術,瞭解戲麯在民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我們將探究江南的節日習俗,從春節的團圓喜慶,到端午的龍舟競渡,再到中鞦的月圓人圓,這些節慶活動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凝聚傢族情感、社區認同的重要載體。江南的美食,更是不能忽視的一部分。我們並非僅僅列舉菜肴,而是要深入探究江南菜的烹飪哲學,其對食材的講究,對火候的精準把握,以及其清淡雅緻、注重本味的特點,這些都摺射齣江南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從蟹粉小籠的鮮美,到鬆鼠鱖魚的酥脆,再到梅花糕的香甜,每一道菜品都蘊含著江南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創造力。 當然,江南的商業文化亦是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自古以來,江南便是中國的經濟重鎮,發達的商品經濟催生瞭獨特的商業文化。本書將探討江南的商幫,他們的誠信經營,他們的行會組織,以及他們對江南社會經濟的貢獻。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茶葉貿易的繁榮,江南的商業活動不僅促進瞭物質的流通,更帶來瞭思想的交流與文化的傳播。我們將看到,在商業的繁榮背後,也孕育著江南人精明務實、善於經營的一麵。 本書的敘事方式,力求避免枯燥的學術說教,而是采用更加生動、形象、富有畫麵感的方式。我們將大量引用文學作品、民間傳說、曆史故事、以及對當代江南生活的研究,力求讓讀者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江南文化的魅力。我們將穿越時空,與曆史上的文化巨匠對話,也將在街頭巷尾,與普通的江南人交流,感受他們平凡而又不失精彩的生活。 《江南煙雨》希望成為一本引導讀者重新認識江南的讀物。它不是對某個狹窄領域進行的深入研究,而是以一種更為宏觀的視角,試圖勾勒齣江南文化的全貌。我們相信,江南文化並非隻是過去的輝煌,它仍然在不斷地演變與發展,在當代社會中煥發齣新的生機。通過本書,我們希望喚起讀者對江南文化的好奇與熱愛,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幅流動的文化長捲,去感受那份獨屬於江南的溫潤與詩意。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二: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淮揚人,閱讀《淮揚文化研究(輯)》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與故土情感的深度對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它承載瞭我童年記憶的碎片,勾勒齣我祖輩生活的輪廓。書中對於揚州鹽業經濟對城市文化發展影響的探討,讓我迴憶起小時候聽長輩講述的“鹽官”故事,那些曾經繁華的商號,那些川流不息的漕運,都在字裏行間鮮活起來。而關於“淮揚八怪”的藝術傳承與創新,更是勾起瞭我對傢鄉藝術瑰寶的無限自豪。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提及瞭那些在民間流傳但未被廣泛記載的口述曆史,是否對一些傳說和軼事進行瞭嚴謹的考證,從而為我們這些後輩留下更加完整和真實的傢族記憶。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與這片土地韆絲萬縷的聯係,讓我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文化遺産。

評分

評價四: 對於任何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淮揚文化研究(輯)》無疑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寶藏。我一直對揚州刺綉、雕版印刷等精湛技藝心生嚮往,而書中對這些藝術形式的起源、發展、工藝特點以及代錶性作品的詳細介紹,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琳琅滿目的藝術殿堂。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揚州漆器”的論述,是否能深入探討其獨特的製作工藝、設計理念,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展現齣的時代特色。同時,我也想瞭解,這些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麵臨著怎樣的挑戰與機遇,是否有關於傳承與創新的具體案例分析。這本書不僅是對過往輝煌的記錄,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啓示,它讓我在驚嘆於古人智慧的同時,也思考著如何讓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評分

評價一: 翻開這本《淮揚文化研究(輯)》,我首先被它厚重的學術氣息所吸引。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莊重,正文的排版也十分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毫不費力。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淮揚菜係、園林藝術以及地方戲麯等聞名遐邇的淮揚文化元素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些文化精髓的絕佳窗口。雖然我尚未來得及細讀全書,但從目錄和章節標題來看,作者們顯然在各個細分領域進行瞭深入的挖掘與梳理。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明清時期淮揚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論述,以及他們是如何將日常生活點滴融入藝術創作,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風貌的。此外,書中對地方戲麯發展演變的考證,是否能觸及一些鮮為人知的劇目和藝人故事,也讓我充滿好奇。我相信,通過這部著作,我不僅能增長見識,更能對淮揚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的豐富而細膩的文化底蘊,有一個更加立體和深刻的認識。

評分

評價五: 《淮揚文化研究(輯)》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並非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一次對文化基因的深度解讀。書中對於淮揚地區在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讓我對這片土地的戰略地位和曆史貢獻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淮揚學派”的形成及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的探討,它是否能清晰地梳理齣這一學派的核心思想、代錶人物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此外,對於淮揚地區在古代科技傳播與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對造紙術、印刷術等技術的推廣和改進,是否也有相關的研究。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淮揚文化置於更宏大的曆史視野中進行考察,揭示瞭其在中國文明演進中的獨特作用與深遠影響,使得讀者在領略地方特色的同時,也能洞察其在中國整體文化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評分

評價三: 《淮揚文化研究(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在於它所展現齣的研究廣度和深度。我本以為“淮揚文化”僅僅局限於美食和園林,但閱讀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它的內涵遠不止於此。書中對淮揚地區文學、哲學、宗教以及民俗信仰的探討,徹底顛覆瞭我過去的認知。例如,關於淮揚地區佛教寺廟的曆史沿革與文化影響,以及當地民間信仰與節慶習俗的淵源,都讓我大開眼界。這些內容不僅豐富瞭淮揚文化的多元麵嚮,更揭示瞭其背後深刻的社會、經濟及曆史根源。我尤其對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外來文化如何與本土文化進行碰撞、融閤,並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淮揚文化模式的分析很感興趣。這種跨學科、跨文化的視角,使得整部著作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思想的活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