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淮揚文化研究(輯)
定價:68.00元
作者:周新國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520123181
字數:191000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小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集刊的主辦單位是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揚州大學淮揚文化研究中心。本書從曆史學、哲學、社會學、文化學等多角度開展淮揚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研究。本書分為大運河與淮揚文化研究、一帶一路與淮揚文化、揚州學派、太榖學派研究、口述史與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國社科網訪談錄等五個欄目,收錄瞭17篇論文和2篇人物訪談。
目錄
作者介紹
本書主編周新國,揚州大學曆史係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68年11月參加工作,1977年1月於原揚州師範學院中文係畢業留校任教,後攻讀在職研究生,獲曆史學碩士學位,曆任揚州師範學院曆史係副主任、主任,揚州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1997年6月任揚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曾獲國務院高級專傢特殊津貼,是江蘇省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發錶論文百餘篇,撰寫專著、教材10餘部,科研成果多次榮獲江蘇省人民頒發的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三等奬。現兼任中國史學會理事,江蘇省曆史學會會長,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閤會副主席,中華口述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文摘
序言
評價二: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淮揚人,閱讀《淮揚文化研究(輯)》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與故土情感的深度對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它承載瞭我童年記憶的碎片,勾勒齣我祖輩生活的輪廓。書中對於揚州鹽業經濟對城市文化發展影響的探討,讓我迴憶起小時候聽長輩講述的“鹽官”故事,那些曾經繁華的商號,那些川流不息的漕運,都在字裏行間鮮活起來。而關於“淮揚八怪”的藝術傳承與創新,更是勾起瞭我對傢鄉藝術瑰寶的無限自豪。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提及瞭那些在民間流傳但未被廣泛記載的口述曆史,是否對一些傳說和軼事進行瞭嚴謹的考證,從而為我們這些後輩留下更加完整和真實的傢族記憶。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與這片土地韆絲萬縷的聯係,讓我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文化遺産。
評分評價四: 對於任何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淮揚文化研究(輯)》無疑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寶藏。我一直對揚州刺綉、雕版印刷等精湛技藝心生嚮往,而書中對這些藝術形式的起源、發展、工藝特點以及代錶性作品的詳細介紹,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琳琅滿目的藝術殿堂。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揚州漆器”的論述,是否能深入探討其獨特的製作工藝、設計理念,以及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展現齣的時代特色。同時,我也想瞭解,這些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麵臨著怎樣的挑戰與機遇,是否有關於傳承與創新的具體案例分析。這本書不僅是對過往輝煌的記錄,更是對未來發展的啓示,它讓我在驚嘆於古人智慧的同時,也思考著如何讓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評分評價一: 翻開這本《淮揚文化研究(輯)》,我首先被它厚重的學術氣息所吸引。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莊重,正文的排版也十分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毫不費力。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淮揚菜係、園林藝術以及地方戲麯等聞名遐邇的淮揚文化元素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些文化精髓的絕佳窗口。雖然我尚未來得及細讀全書,但從目錄和章節標題來看,作者們顯然在各個細分領域進行瞭深入的挖掘與梳理。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明清時期淮揚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論述,以及他們是如何將日常生活點滴融入藝術創作,從而形成獨特的文化風貌的。此外,書中對地方戲麯發展演變的考證,是否能觸及一些鮮為人知的劇目和藝人故事,也讓我充滿好奇。我相信,通過這部著作,我不僅能增長見識,更能對淮揚這片土地上孕育齣的豐富而細膩的文化底蘊,有一個更加立體和深刻的認識。
評分評價五: 《淮揚文化研究(輯)》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並非僅僅是對曆史的迴顧,更是一次對文化基因的深度解讀。書中對於淮揚地區在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讓我對這片土地的戰略地位和曆史貢獻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淮揚學派”的形成及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的探討,它是否能清晰地梳理齣這一學派的核心思想、代錶人物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此外,對於淮揚地區在古代科技傳播與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對造紙術、印刷術等技術的推廣和改進,是否也有相關的研究。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將淮揚文化置於更宏大的曆史視野中進行考察,揭示瞭其在中國文明演進中的獨特作用與深遠影響,使得讀者在領略地方特色的同時,也能洞察其在中國整體文化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評分評價三: 《淮揚文化研究(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在於它所展現齣的研究廣度和深度。我本以為“淮揚文化”僅僅局限於美食和園林,但閱讀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它的內涵遠不止於此。書中對淮揚地區文學、哲學、宗教以及民俗信仰的探討,徹底顛覆瞭我過去的認知。例如,關於淮揚地區佛教寺廟的曆史沿革與文化影響,以及當地民間信仰與節慶習俗的淵源,都讓我大開眼界。這些內容不僅豐富瞭淮揚文化的多元麵嚮,更揭示瞭其背後深刻的社會、經濟及曆史根源。我尤其對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外來文化如何與本土文化進行碰撞、融閤,並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淮揚文化模式的分析很感興趣。這種跨學科、跨文化的視角,使得整部著作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思想的活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