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莊子詮解
定價:72.00元
作者:莊周
齣版社:萬捲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8-07-01
ISBN:9787547048092
字數:602000
頁碼:49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傢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瞭漢代以後,便尊之為《南華經》,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其書與《》《周易》閤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瞭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麵。
目錄
作者介紹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漢族,宋國濛人。我國先秦時期的思想傢、哲學傢和文學傢。是道傢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傢始祖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係,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代錶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齣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閤一”和“清靜無為”。《莊子詮解》汲取瞭其他《莊子》版本的精華之處,按照原文、注釋、譯文、品莊悟道、集評的體例進行瞭全新的解讀,力求以詳細、準確的有益闡釋,展現齣《莊子》書中灼灼的智慧之光,使人在閱讀時産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體會到其中深遠的寓意。
文摘
齊物論
【題解】
所謂“齊物論”,包括瞭齊物之論和齊同物論兩個層麵的內容,既論述瞭“齊物”的觀點,也論述瞭“齊言”的理念。莊子認為,世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齊一的。春鞦戰國時代,諸子百傢對客觀事物的評論,各執一端,相互非難,都把自己的思想觀點當作裁決一切的真理。針對這種傾嚮,莊周給予瞭堅決的否定。
莊周明確地肯定天下萬物和人們認識的相對性,這無疑含有一些辯證法的因素。但他由此完全否定事物間的一切差彆和人們認識真理的可能性,這就使自己陷入瞭相對主義的泥坑。
【原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焉似喪其耦①。顔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②?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③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④!”
子遊曰:“敢問其方。”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而獨不聞之乎⑤?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⑥。激者,者,叱者,吸者,叫者,者,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⑦。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⑧。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遊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⑨?”
【注釋】
①南郭子綦:人名,因住城郭南端而以為號;隱:倚靠;機:通“幾”,案;噓:緩緩吐氣。②顔成子遊:南郭子綦弟子,字子遊;何居:何故。③女:通“汝”,你。④籟:蕭。⑤大塊:大地;:長風聲。⑥畏隹:山林高峻。⑦者:像狗叫聲;喁:相應之聲。⑧泠風:小風。⑨鹹:都;怒者其誰邪:使其怒號的是誰呢。
【譯文】
南郭子綦倚靠著幾案靜坐,仰著頭緩緩吐氣,好像遺忘瞭自己的形體一樣。顔成子遊站在他的麵前侍奉著,問道:“這是什麼緣故呢?難道人的形體本來可以使它如同枯木,而心靈本來可以使它寂靜得如同死灰嗎?您今天的靜坐,和往日的靜坐大不相同啊。”
子綦說:“偃,你的提問,不是很好嗎!今天我把我丟掉瞭,你知道這一點嗎?你或許聽過人為的蕭聲,但不聽過地之蕭聲,你或許聽過地之蕭聲,肯定沒有聽過天之蕭聲吧。”
子遊說:“請問其中的道理。”
子綦說:“大地吐齣的氣,名字叫風。風不發作則已,一旦發作,整個大地上數不清的竅孔都會怒吼起來。你獨獨沒有聽過那呼呼的長風聲嗎?山陵上陡峭崢嶸的各種去處,百圍大樹上無數的樹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圓柱上插入橫木的方孔,有的像圈圍的柵欄,有的像舂米的臼窩,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淺池。它們發齣的聲音,像湍急的流水聲,像迅疾的箭鏃聲,像大聲的嗬斥聲,像細細的呼吸聲,像放聲叫喊,像號啕大哭,像狗叫聲,像鳥兒鳴叫嘰喳,真好像前麵在嗚嗚唱導,後麵在呼呼相應。小風就有小小的和聲,長風呼呼便有大的反響,迅猛的暴風突然停歇,萬般竅穴也就寂然無聲。你難道不曾看見風兒過處萬物隨風搖曳晃動的樣子嗎?”
子遊說:“地籟是從萬種竅穴裏發齣的風聲,人籟是從並排的各種不同的竹管裏發齣的聲音。我再冒昧地嚮你請教,什麼是天籟。”
子綦說:“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生和停息的都是齣於自身,使其怒號的是誰呢?”
【品莊悟道】
上篇《逍遙遊》,渲染的是一種無我的逍遙自在,而《齊物論》所講的是逍遙的方法論。這個方法就是“齊物”,即齊同萬物。“言論是非”屬於萬物現象的一種,而且是睏擾人的精神的一種,故“齊是非”屬於通往逍遙境界的重要的途徑,所以本篇從此論入手,反復在如何“齊是非”方麵做文章。
本段從南郭子綦“吾喪我”開篇,正是承《逍遙遊》篇“至人無已”而來,“吾喪我”即外忘功名、內忘自己,即“吾”不再意識到“我”的存在,所喪失的是一種對“我”的意識,沒有瞭“我”這一意識,自然也就“無功”“無名”瞭,也就進入瞭“天籟”狀態。
但顔成子遊無法明白,反而愴然若失,南郭子綦便以人籟、地籟、天籟為喻,加以申說。主要說地籟:“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接下去非常形象地描繪瞭“萬竅”的各種狀態,生動地描述瞭風吹萬竅所發齣的各種聲音,使子遊若有所悟:“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地籟是眾竅孔發齣的風聲,人籟是竹簫所吹齣的樂聲,請問天籟又是什麼?子綦上麵並沒明講,接下去也沒明確迴答,隻是說:“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成其自取,怒者其誰邪?”大意是說:風吹入不同的空穴,自然地發齣不同的聲音,聲音的産生與消失、大小與長短,都是“自取”,其鼓動者是誰呢?人籟、地籟是具體的聲音,天籟不同於人籟、地籟,萬竅怒號,沒有誰來鼓動,各竅任其自然,就是天籟。天籟在人籟、地籟之中,人籟、地籟的自然狀態就是天籟。
……
序言
最近拜讀瞭一部關於個人精神自由的經典著作,這本書簡直是知識分子的精神“解藥”。它的核心思想非常激進,那就是徹底放下對外界評判的依賴,迴歸到最本真的自我狀態。作者的語氣非常堅定,甚至帶有一絲反叛色彩,這讓它在眾多溫和的哲學論著中顯得尤為突齣。他毫不留情地解剖瞭社會建構的各種虛妄,比如名利、地位等等,指齣它們對個體精神的束縛。我特彆喜歡他那種直擊靈魂的犀利,讓你不得不麵對自己內心深處那些不願承認的軟弱和僞裝。這本書的文字節奏感很強,常常是短句的爆發力和長句的鋪陳交替使用,讀起來酣暢淋灕,讀完後感覺像經曆瞭一場深刻的自我淨化。對於身處高壓環境,渴望精神獨立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心針,能幫你重塑內心的力量和方嚮感。
評分我最近在啃一本關於古代東方智慧的書,那本書的結構簡直就像一個迷宮,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悖論和看似矛盾的論斷。它挑戰瞭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是”與“非”、“大”與“小”的絕對認知。作者似乎熱衷於打破二元對立,倡導一種更加圓融、包容的思維方式。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的語言藝術,簡直是爐火純青。他會用一些極具畫麵感的詞語,構建齣一個個令人拍案叫絕的場景,讓你仿佛身臨其境地體驗那種“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關於“水”的描述,簡直是把柔弱的力量發揮到瞭極緻,讓我對“強大”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漸進式的,你不可能一口氣消化掉所有的精髓,它更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味,每一口都有不同的迴甘。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份長期的精神伴侶,每次翻開都能帶來新的啓發。
評分我不得不提一下我最近接觸的一本討論“道法自然”的古籍,它描繪瞭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狀態。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樸素自然,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或復雜的理論推導,更多的是一種體驗式的記錄和感悟的提煉。作者仿佛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的筆觸細膩而又充滿力量,捕捉到瞭季節更迭、萬物生長的內在規律。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境也跟著慢瞭下來,學會瞭去欣賞那些被現代生活節奏所忽略的微小美好。它教會我放下“掌控一切”的執念,接受事物本來的麵目和發展的必然性。這本書的結構看似鬆散,但內在卻有著一套嚴密的宇宙觀,讓你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存在於最簡單、最基礎的事物之中。它不是教你如何“做”,而是引導你如何“存在”,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覺醒。
評分哎呀,最近淘到一本好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這本書的書名我得好好記住,但先不提它,咱們聊聊我最近讀過的另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哲學著作吧。這本書的作者是個老傢夥,但是他的思想真是太超前瞭。他探討瞭很多關於“存在”的本質問題,讀起來有點像在迷霧中摸索,需要你靜下心來,一點一點地去感受。我特彆喜歡他那種不直接給齣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思考的方式。比如,他會用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小故事,一下子就把你帶入一個深邃的哲學陷阱裏,讓你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一直以來習以為常的那些觀念。這本書的文字並不晦澀,但內涵卻極其豐富,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那種感覺,就像是第一次爬山,以為看到瞭頂峰,結果走上去纔發現,後麵還有更壯麗的景色等著你。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開放性,它不試圖給你一套完整的理論體係,而是提供瞭一套觀察世界的全新視角。對於那些喜歡深度思考,又不想被條條框框束縛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試。
評分說實話,我最近在看一本非常“古老”的文獻,它關於“變”的論述,簡直是刷新瞭我對時間流逝的認知。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典雅,充滿瞭那個時代的韻味,讀起來有點像在聽一位智者娓娓道來他一生的感悟。它並沒有采用現代學術寫作那種清晰的邏輯框架,而是更偏嚮於散文和寓言的結閤。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它能讓你在不經意間被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洞察所觸動。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自然現象時所流露齣的那種敬畏感和和諧觀。他似乎能看到萬物之間那種微妙的聯係,把宏大的宇宙和微小的個體融為一體。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生活中的許多衝突和睏惑都釋然瞭許多,仿佛找到瞭一個與世界和平相處的“秘訣”。當然,初讀可能會覺得有些跳躍,需要耐心去梳理其中的脈絡,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沉浸感是無與倫比的,讓人心甘情願地跟隨作者的思路,進入一個更廣闊的精神領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