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三國的人生智慧
定價:58.00元
作者:曾仕強
齣版社:廣東經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454610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綫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式管理之父、國學大師眼中的三國!
◆一樣的人物和故事,不一樣的解讀和品評。
◆《三國演義》影響深遠,品三國老少鹹宜。
◆ 裝幀精美,帶來輕鬆、愉悅的閱讀體驗。
內容提要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之一,幾百年間一直受到國人的追捧和熱議,而曆史上三國時代群雄逐鹿的故事和人物也為人們津津樂道。
中國式管理之父、《百傢講壇》主講人、國學大師曾仕強,以其深厚的國學素養和紮實的管理學功底,深入淺齣地剖析三國重要人物: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關羽、趙雲、呂布、董卓、周瑜、司馬懿……耳熟能詳的人物和故事,新鮮、獨特的角度,為大傢品讀齣不一樣的三國,揭示齣在生活中、在職場上、在個人修養方麵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人生大智慧。
目錄
作者介紹
曾仕強,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培訓界泰鬥級人物,《百傢講壇》主講人。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著有《道德經的人生智慧》《的人生智慧》《傢風:遺失的傳統文化》《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等。
文摘
迴顧三國近百年的風雲變幻,我們有三點心得,請大傢參考:
,天作孽,猶可追;自作孽,不可活。
這雖然是一句老話,但曆久彌新。一直到現代,仍然是金科玉律,並沒有改變。大自然的災害,從某方麵看,給人類造成禍患;從另一方麵看,則有相當的好處。譬如颱風,帶來狂風暴雨,很可能屋倒人亡。然而大傢纔有水喝,不緻缺水,則是它的好處。人為的禍患,那就罪不可赦,必須自作自受,並沒有迴鏇的餘地。隱秩序安排司馬傢族一統天下,屬於天作孽。大傢若能體諒上天的苦心,好好做齣閤理的應對,其實很快就能夠調整過來。人們在多元化的思潮中,不能建立共識,造成主流文化,則是自作孽,必須自己承受一切的苦難。
第二,對上天不能失望,對人們需要寬容。
年輕人對“ 養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大多充滿崇敬與嚮往,這是人類的可愛與可貴。年紀愈大,往往對這一句話産生動搖, 認為世界上既然沒有完人, 天地之間的正氣, 也值得懷疑。由此可以證明太多的人,是愈活愈糊塗。現代的老年人,賊多而寶少,成為高齡社會的一大隱憂。隱秩序代錶天地正氣,恒久不會變質,也不可能喪失。顯秩序期待有完人齣現,雖然自古迄今,真的沒有完人,我們仍然要存有這樣的高標準,纔能夠取法於上,而得其中。劉備、孔明、關羽的思想,值得我們追求。不能在他們手中完成,我們纔有努力的餘地。我們隻要以劉備的仁厚、孔明的誠毅、關羽的忠義作為學習的典範,至於他們的缺失,我們能夠謹記在心,引以為戒,也就不需要加以苛責,過多計較瞭。
第三,世界原本大同小異,人們必須兼顧並重。
21 世紀人類的共同問題, 即在於全球化、本土化的衝突不斷,很難獲得協調。全球化是不可抵擋的潮流,本土化則是各地區求生存的基本要求。這種情況,和三國時代實在十分相似。曹魏、蜀漢、東吳的努力目標,都在一統天下,也就是現代所說的全球化。但是,三個國傢各有其不同的特性,似乎很不容易取得協調。用今天的話來說,便是本土化的意識加強,很害怕被外來勢力淹沒。三國的結局,可以當作現代人類的藉鑒。如果不能重視品德修養,人類的未來,實在令人憂心。每一個國傢在要求與國際接軌,也就是走嚮全球化的時候,必定要走齣自己獨特的方式,纔能避免為強勢文化所淹沒。而強大的國傢,也不應該要求全世界都要嚮他看齊,采取同樣的模式,否則便是文化侵略。顯秩序既然不能涵蓋隱秩序的,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造成彼此的不同。然而顯秩序畢竟來自隱秩序,不可能彼此完全不一樣。因此各個顯秩序之間, 呈現大同小異, 乃是必然的事實。魏、蜀、吳三國,有大同的理想,也有小異的目標。當時的人們缺少以大同包容小異的經驗,所以一百年不能解決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問題。21 世紀的人們,好引以為鑒,走齣一條閤理的光明大道!求同存異,凡事不應該要求百分之百,差不多就好瞭,是不是一個可行的途徑?“差不多”長久以來,被嚴重麯解,值得大傢深思。我們必須正本清源,把它的真義說齣來,那就是“不能差太多”。小異就是不能偏離大同的整體目標,纔有資格稱為差不多。蜀漢當年,如果明白這種不能差太多的差不多原則,說不定上天垂憐,不緻爭戰這麼多年,讓好人幾乎都瞭,隻好讓壞人當傢。是不是這樣?大傢不妨自己認定。
……
序言
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但又完全沒有學究氣,這是最難得的一點。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每一個論斷背後,都做瞭大量的考據工作,引用的史料和側麵的佐證都相當紮實。然而,他將這些復雜的曆史背景,用一種非常流暢、易於接受的白話文進行瞭梳理和錶達,使得即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思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失敗”的重新定義。它沒有把失敗僅僅歸結於某個人的能力不足,而是深入分析瞭曆史的偶然性、資源的限製以及對手的優秀程度等多個維度。這種多角度的審視,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成功”與“失敗”的認知邊界。這本書讀完後,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加,更是一種對曆史進程更具包容性和理解力的態度轉變,讓人覺得在麵對人生的起起伏伏時,能夠更加淡定從容。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文筆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古典韻味,讀起來就像是聽一位老者在壁爐邊娓娓道來一段陳年的往事,每一個字都帶著歲月的沉澱感。它避開瞭那種教科書式的平鋪直敘,而是采用瞭大量的比喻和排比,使得文字極富畫麵感和節奏感。特彆是作者在描述那些著名的謀略交鋒時,那種針鋒相對、暗流湧動的文字張力,看得我心跳加速。舉個例子,書中對“空城計”的解析,不僅僅是講諸葛亮如何膽大妄為,更深挖瞭司馬懿在那一刻的心理博弈——是試探,是懷疑,還是一種對更高智慧的敬畏?這種對心理活動的細膩捕捉,讓整本書的層次一下子提升瞭。而且,這本書的裝幀和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拿在手裏有種厚重感,翻閱起來也是一種享受,讓人願意放慢速度,細細品味每一個段落的精妙之處。它給我的感覺,不像是在閱讀一本“史書”,更像是在鑒賞一部文采斐然的散文集,充滿瞭文學的美感。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題材的書抱有很強的功利性閱讀目的,想從中“學點東西”,但我很快發現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當代人麵對睏境時,處理人際關係和做齣決策的思維定勢。作者在闡述古代的權謀之術時,往往會不著痕跡地帶入對“人性弱點”的洞察。比如,對於“辭退”和“安撫”的藝術,書中通過描述不同君主對待功臣的不同方式,間接提供瞭一種關於如何維護團隊穩定和個人尊嚴的深刻見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隱忍”這一品質的探討,它並非一味的退讓,而是一種蓄勢待發,一種對時局的精準判斷。讀完後,我不再僅僅把那些曆史人物看作是古代的英雄或梟雄,而是看到瞭他們身上閃爍著與我們現在職場、傢庭生活中遇到的挑戰共通的人性光輝和陰影。它提供瞭一種超越時代的思維框架,非常具有啓發性,讓人讀完後能帶著更宏大的視角去看待眼前的瑣事。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處理得非常成熟老道,一點也不拖遝,但在關鍵的衝突點上又會戛然而止,留給人充足的思考空間。它成功地做到瞭“形散而神不散”,雖然涉及的人物眾多,事件龐雜,但始終圍繞著一種核心的“生存哲學”在展開。我發現作者非常擅長使用對比的手法,比如將曹操的實用主義和劉備的理想主義進行並置,然後讓讀者自己去評判哪種道路在特定環境下更為有效。這種不預設立場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趣味性。我甚至有點沉迷於追逐作者的下一句評論會是如何精彩的轉摺。書中的一些小插麯,比如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僚的故事,都被作者挖掘得很有深度,使得整本書的骨架和血肉都非常飽滿。它不是那種看完就忘的書,那些關於抉擇和後果的片段,會像種子一樣埋在你的腦海裏,時不時冒齣一些新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本時間膠囊,它把我一下子拉迴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曆史書,充斥著密密麻麻的年代和人名,結果完全齣乎我的意料。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瞭得,仿佛手裏拿著一把精巧的畫筆,將那些曆史場景描繪得栩栩如生。讀到赤壁之戰那一段時,我幾乎能聞到硝煙味,感受到曹操軍隊的龐大與劉備陣營的孤立無援。更妙的是,書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入木三分,不是簡單地把他們塑造成好人或壞人,而是展現瞭他們復雜的內心掙紮。比如,對周瑜的描繪,既有他的雄纔大略,也有他心胸狹窄的一麵,這種真實感讓我對這些曆史人物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沒有采用完全綫性的時間順序,而是穿插著對一些關鍵事件的深度剖析,讓人在閱讀中不斷思考“如果當時換做是另一個人會如何?”這種代入感極強,讓人讀完之後,閤上書本,仍舊沉浸在那個群雄逐鹿的時代無法自拔。它不是簡單地復述曆史,而是在解讀曆史背後的邏輯和人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