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
定价:56.00元
作者: 让-吕克·斯塔克(Jean-Luc Starck),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18096996
字数:
页码:3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涵盖稀疏图像、多尺度分析和信号处理的领域,包括线性多尺度变换,如小波、脊波、曲波变换以及非线性多尺度变换。
《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描述了稀疏度和形态分量分析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应用这些研究内容,能够处理多种问题,如去噪、稀疏信号分解、盲源分离和压缩感知等,而且给出了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广泛应用的数值计算方法。
《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清晰地说明了高维信号稀疏表示技术的学术思想、发展脉络、算法设计和应用方法,同时提供了从小波、脊波、曲波变换以及非线性多尺度变换,形态分量分析的软件包和数值实验指南。
《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通过天文、生物、物理、数字媒体和法医鉴定等诸多应用实例,有机地将理论原理与工程实践结合在一起,深入浅出。
《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可作为高校电子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稀疏表示和图像处理方面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数学符号表
前言
章 稀疏世界导论
1.1 稀疏表示
1.1.1 引言
1.1.2 什么是稀疏性?
1.1.3 稀疏性术语
1.1.4 佳字典
1.2 从傅里叶到小波
1.3 从小波到过完备表示
1.3.1 过完备表示的好处
1.3.2 走向形态多样性
1.3.3 压缩感知:稀疏性与采样的联系
1.3.4 稀疏表示的应用
1.4 小波与曲波的新应用
1.4.1 地球观测图像的边缘检测
1.4.2 一幅彗星图像的小波显示
1.4.3 超声心动图仪图像的增强
1.4.4 图像分级和检索的曲波矩方法
1.5 总结
第2章 小波变换
2.1 引言
2.2 连续小波变换
2.2.1 定义
2.2.2 性质
2.2.3 反变换
2.3 小波函数的实例
2.3.1 Morlef小波
2.3.2 墨西哥帽小波
2.3.3 Haar小波
2.4 连续小波变换算法
2.5 离散小波变换
2.5.1 多分辨率分析
2.5.2 快速金字塔算法
2.5.3 二维抽取小波变换
2.6 非二进分辨率因子
2.7 提升格式
2.7.1 利用提升的小波变换例子
2.8 小波包
2.8.1 一维小波包
2.8.2 小波包二叉树
2.8.3 快速小波包变换
2.8.4 优小波包基
2.8.5 二维小波包
2.9 数值实验指南
2.9.1 软件
2.9.2 一维分段光滑信号的连续小波变换
2.9.3 离散小波变换的非线性逼近
2.9.4 小波包的非线性逼近
2.1 0总结
第3章 冗余小波变换
3.1 引言
3.2 非抽取小波变换
3.2.1 一维非抽取小波变换
3.3 部分抽取小波变换
3.4 对偶树复值小波变换
……
第4章 非线性多尺度变换
第5章 脊波和曲波变换
第6章 稀疏性和噪声去除
第7章 线性反问题
第8章 形态多样性
第9章 稀疏盲源分离
0章 球面上的多尺度几何分析
1章 压缩感知
算法列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
1.3.4稀疏表示的应用
我们简要概述后续几章中所讨论的各种应用的动机。
人类视觉解译系统在同时考虑场景和尺度现象时做得很好。小波或者其他多尺度变换也许可能直观地帮助我们对图像或者其他数据的尺度现象进行理解。不同分辨率尺度的分解也许会为我们揭示所考察的微弱现象。
在捕获一幅图像多层视角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不同水平的噪声。因此,为了确定哪些是图像中的噪声,可以发现在一系列分辨率等级中考察噪声是非常有效的。这种策略在实际中被证明是相当成功的。
噪声,当然对选取有效操作或分析方法至关重要。在图像去模糊或去卷积或者恢复问题中,没有噪声时要简单得多。同样在图像压缩中,如果没有噪声也变得相对容易,而噪声在定义上是不可压缩的。
在所有这些应用中,效率和有效性(或处理结果的质量)是两个重要的方面。我们能立即想起的应用包括天文、遥感、医学、工业视觉等。
总而言之,《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所论述的稀疏表示方法适应于很多不同的应用领域。基于《稀疏图像与信号处理:小波,曲波,形态多样性》所论述的应用基础,我们的目标是指导读者处理其他类似的应用问题。显然,我们的目标也包括处理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新的应用。
……
序言
这本厚重的精装书,光是翻开它就让人感到一股学术的沉重感扑面而来。我本来是冲着它标题里那些“小波”、“曲波”这些时髦的数学工具去的,以为能找到一些关于图像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实例或者更直观的解释。然而,阅读体验却更像是在啃一本高级数学教材。书中的推导过程极其繁琐和深入,充满了各种希尔伯特空间、傅里叶变换的变体以及复杂的函数空间理论。很多章节的核心内容似乎都在证明某个关于基函数正交性的定理,或者是在构建一个特定的多分辨率分析框架。对于一个期待快速上手应用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理解那些符号背后的几何意义,但书本似乎更热衷于数学的严谨性而非工程的直观性。如果只是想了解小波变换在去噪中的具体参数设置,这本书会让你迷失在无穷无尽的数学证明海洋里,最终可能只会带着一头雾水放下书本,感觉自己只掌握了理论的皮毛,而实际操作的钥匙却遥不可及。它更适合那些致力于理论研究,需要深挖数学根基的数学家或物理学家,而非应用层面的工程师。
评分我尝试去理解书中关于“曲波”(Curvelets)的章节,因为这是近年来在图像去噪和边缘恢复领域被高度评价的技术。书中对曲波的介绍,虽然提到了其在处理各向异性特征(如线条、边缘)上的优势,但其数学基础——即如何构造这些具有优越定向性的原子——的阐述,需要读者具备极高的线性代数和积分几何的背景知识。书中将大量的篇幅用于介绍其框架是如何克服小波在方向敏感性上的不足,但对于如何实际构建这些曲波基以及它们的离散化形式,讲解得相对跳跃。我希望找到的是一个清晰的流程图或者一个详尽的算法步骤描述,告诉我在实际编程中应该如何调用或实现这些变换。然而,这本书提供的似乎是构建这些数学工具的蓝图,而不是使用工具的说明书。结果是我对曲波的理论结构有了模糊的认识,但对于如何将它应用到我的图像数据集上,依然感到迷茫,缺乏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也让我深感困扰。作为一本专注于高阶信号处理的专业书籍,视觉辅助材料至关重要。遗憾的是,书中大量的数学公式占据了版面,而用于解释核心概念的图像示例却显得捉襟见肘,而且质量不高。许多涉及信号分解和重构的示意图,要么是黑白的,缺乏对比度,要么就是过于简化,完全无法展示出小波基函数在不同尺度上对信号细节的捕捉能力。更糟糕的是,某些复杂的二维变换结果,如果能用彩色图谱来展示其能量分布和方向性,效果会截然不同,但这本书坚持使用单调的灰度图,使得读者很难直观地分辨出不同频率分量或不同方向信息的重要性。这对于一个需要通过视觉反馈来理解高维空间映射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信息传递上的重大障碍,极大地拖慢了学习的节奏。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一窥“形态多样性”在信号处理领域究竟意味着什么。标题听起来非常吸引人,让我联想到那些复杂、不规则的自然场景图像,比如医学影像中的病灶边界,或者复杂纹理的识别。然而,书中关于“形态”的探讨,更多的是从抽象的集合论和拓扑学的角度切入,与我预期的基于特定几何特征提取的方法论相去甚远。它花了大量篇幅去定义什么是“结构元素”,如何通过形态学操作(如腐蚀、膨胀)来描述物体的边缘和内部连接。这些内容在早期的形态学教科书中就已经相当常见,并没有展现出与“小波”和“曲波”结合后带来的突破性见解。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利用曲波来捕捉那些传统结构元素无法有效描述的、具有多尺度变化的形态特征,但这类结合的实例非常稀少,或者说,讲得过于学术化,难以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算法步骤。最终,关于形态多样性的部分,更像是一次对传统形态学概念的详尽回顾,而不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技术展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极其克制和保守,缺乏现代学术著作中常见的那种引导性讨论和批判性反思。通篇读下来,感觉像是在阅读一份严谨的数学文献汇编,而不是一本旨在传授知识和激发思考的专著。例如,在讨论完某种小波框架的优点后,书中很少会深入探讨它的局限性,或者与其他现有技术(如轮廓波、Shearlets等)进行直接的、深入的性能对比分析。读者很难从书中了解到,在面对真实世界中那些充满噪声、尺度不均的复杂信号时,当前这些理论工具究竟各自擅长处理哪种特定的“病症”。这种面面俱到的理论描述,使得全书显得有些空泛,缺乏聚焦于解决特定实际问题的锐利度。对于追求实用价值的读者而言,这种“面面俱到但不深入”的特点,使得它在众多技术手册中显得相对沉闷和缺乏紧迫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