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广陵遗谱:刘少椿琴谱墨迹补遗 | 作者 | 刘少椿 |
| 定价 | 460.00元 | 出版社 | 江苏广陵书社 |
| ISBN | 9787555406259 | 出版日期 | 2016-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线装 |
| 开本 | 8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细腻,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匠心独运。封面那淡雅的色调和古朴的字体搭配,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历史的氛围之中,仿佛触碰到了那些久远的记忆。我尤其欣赏的是内页的排版布局,字里行间留白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不失古籍的韵味。特别是那些插图和摹本,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微小的笔触细节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方式也显得非常考究,既能平摊阅读,又不会损伤书脊,看得出这是一本可以长久珍藏的佳作。整体而言,从视觉和触觉上,这本书都提供了一种高级的阅读体验,绝对是书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它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信手拈来,常常能用精准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那些抽象的音乐概念或历史场景。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见解。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腔调”,反而是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往事,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又舍不得太快翻过。这种流畅且富于节奏感的叙述,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乐在其中,沉浸其中。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琴爱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书籍的实用价值和启发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历史背景与实际演奏技巧的演变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演奏风格的剖析,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练习中可能存在的“时代偏差”,也从中找到了许多可以借鉴和创新的方向。书中对于某些指法、韵味在不同时代流变的研究,为我的演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更深的文化内涵。它激励我去超越现有的技巧限制,去探寻古人音乐思维的精髓,这对于提升个人艺术修养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中国传统音乐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失传已久或鲜为人知的乐谱艺术。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资料,而是将复杂的学术观点以一种非常严谨而又生动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作者在考证史料时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致令人敬佩,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记载,经过他的梳理和解读,变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读下来,感觉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导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每翻一页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点,对整个研究领域都有了一个更宏观、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质量固然重要,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它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传承精神。在如今这个快节奏、追求即时满足感的时代,能看到如此耐心、耗费巨大心血完成的学术力作,实属不易。它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遥远的过去与渴望理解的现在,提醒着我们文化遗产的珍贵性与脆弱性。这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一种对“慢工出细活”的致敬,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专注心神去品味,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最好的尊重。我由衷地希望这样的精品能够被更多人看到、珍藏和研究,让这份古典的雅韵得以绵延不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