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周易的智慧
定价:21.00元
作者:夏根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2090791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早、*的朴素唯物辩证法的哲学经典,数千年来,《易经》被人们奉为千古不易的经典绝学。现代人读《易经》,哲学家可以看到辩证思维,史学家可以看到历史兴衰,政治家可以看到治世方略,军事家可以参悟兵法韬略,企业家亦可从中找到经营之道。同样,芸芸众生也可将其视为生活中为人处世,提高修养的不二法宝。
内容提要
夏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见长,晚年始精研《周易》。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会通《周易》,同类的著作尚不多见。原书无题,根据写作内容,暂定为《易理辩思》。我们在整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把分散的思想火花按《周易》各卦的顺序整理为一个整体;二是对原书的一些字、词、句在*限度保持原貌的情况下作了修订。三是删除了一些未能展开的内容。
目录
作者介绍
夏根,南通大学教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见长,晚年始精研《周易》。
文摘
序言
初读此书,我曾被其中那些古奥的符号和术语吓退,心想这大概是我无法企及的领域。然而,越往后读,越发现作者巧妙地构建了一座通往深层智慧的阶梯。他非常注重“比喻”的力量,用最日常可见的事物来解释最抽象的宇宙法则。比如,他用家庭中的长幼有序来比拟天地间的阴阳之分,用植物的生长周期来类比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这种“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像我这样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跟上思路。书中穿插的那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更是如同散落在知识海洋中的明珠,它们不仅解释了理论,更润泽了心灵。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不确定性事件,不再抱持焦虑和抗拒的态度,而是能以一种更具弹性和接受度的眼光去看待,仿佛拥有了一张观察世界运行规律的“滤镜”。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教你什么,而在于它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令人印象而非凡。我之前涉猎过一些相关的入门书籍,但大多流于表面或过于神学化。而这本著作明显是扎根于深厚的文献学基础之上的。作者在引用和注释部分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源头进行了细致的考证,比如某个卦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解读,以及不同学派对同一符号意义的微妙区分。这种“去伪存真”的治学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模棱两可的文本时所采取的审慎态度,他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会清晰地列出各种可能性及其逻辑支撑,将判断权交还给读者。这种对待知识的谦卑和严谨,在当今快餐式的阅读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考古学家,一同小心翼翼地剥开历史的尘土,去触摸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真实思想内核。它不是一本能让你“快速致富”的书,而是一本能让你成为更“扎实”思考者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手工烫金的书名,拿在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古籍解读,没想到作者在文字的驾驭上展现了惊人的功力。开篇的引言部分,作者并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用一连串极富画面感的比喻,描绘了古代先哲观察自然、体悟变化的思维过程。我特别喜欢他对“变”这个概念的阐释,他没有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解释,而是通过对古代农耕、祭祀、战争等场景的细致还原,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真切地感受到古人对时间流逝和事物更迭的深刻洞察。特别是其中一段关于“物极必反”的论述,作者引用了古代陶土烧制和金属冶炼的例子,那种将抽象哲学与具体工艺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既生动又充满智慧的张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万千哲理的句子,感觉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深度冥想。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讲究,字里行间留白得当,让人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反而多了一份从容与沉静,非常适合在周末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慢慢研读。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磨人”的,但这种“磨”是精粹的“打磨”,而非无意义的折磨。它需要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心力去反复咀嚼和反思。不同于市面上许多宣扬“成功学”或“速成”的读物,这本书要求你沉下心来,进行缓慢而深刻的内在对话。我发现,当我第一次读完某个章节时,我可能只理解了七成;但当我隔了一周,带着新的生活体验重新翻阅时,那原本晦涩的文字突然间焕发出新的光彩,似乎与我近期的经历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这种“渐悟”的过程,是这本书给予读者的最大馈赠。它不是一个提供现成答案的工具箱,而更像是一面精美的棱镜,光线穿过它,折射出无数条可能的路径和解释。全书的论述逻辑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将读者带入一个宏大而又细致入微的思维宇宙。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放在书架上的高度,而在于它在你思想深处引发的持续震动。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极大地拓展了我对逻辑思维的理解边界。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教授我们如何去“算命”或“预测”,而是深入剖析了一套古老而精妙的系统性思考模式。作者在阐述“体用”关系时,构建了一个非常严谨的框架,他将世界万物抽象为“体”的本体论基础,而将日常的现象和变化视为“用”的显现。这种将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完美融合的论述方法,对我处理现代项目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比如,在分析一个市场波动时,我不再仅仅关注短期数据,而是开始尝试去寻找隐藏在这些波动背后的、更本质的“体”——比如用户需求的永恒变化规律。书中对“中正平和”的探讨尤其精彩,它不是一种平庸的妥协,而是一种在极端对立面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的艺术。作者用大量的历史案例来佐证,比如古代国家治理中如何平衡重农抑商与开放贸易的矛盾,这些论述让我看到了古代智慧在应对复杂系统动态平衡方面的超前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洁有力,但又不失文人的温润,读起来非常舒服,它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引导读者自行构建思考的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