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青春·未来中国青年摄影师丛书:师法自然 摄影 书籍 |
| 作者: | 叶文龙 |
| 定价: | 79.0 |
| 出版社: | 中国摄影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 ISBN: | 9787517905400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为“青春·未来——中国青年摄影师丛书”之一,是汇集的青年摄影师叶文龙近年来创作作品的合集。“空山新雨后”“我的海”“寻山记”“寻道自然”,作者从记录反映家乡山雨空濛雨亦奇的山水景致起,走进传统的画意摄影创作,又不断吸收各方经验尝试反出传统,兼收并蓄。从山水到自然,作者不断的尝试创新又自成一体。 |
| 目录 | |
目录 总 序 3 前 言 5 走进传统,务反出传统,兼容并收 7 (代自序) 空山新雨后 10 我的海 52 寻山记 82 寻道自然 92 脱尽尘俗,澄静如洗/于云天 102 “二元”间的舞者/孙 敏 104 叶文龙:生活其实就是艺术/释 藤 106 叶文龙:作品永远是下一张/黄晓慧 110 |
| 编辑 | |
| 探索源于不断的坚持和热爱,浙江温岭摄影师叶文龙是一位这样的摄影师。 |
| 媒体评论 | |
叶文龙:*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张 黄晓慧(作家、《温岭日报》记者) 2016年8月25日,浙江温岭摄影家叶文龙次个展“看山见雨”在中国摄影家协会798画廊圆满落幕。 此次展出了叶文龙早期以及近期的黑白风光摄影作品25幅,分为《空山新雨后》、《寻山记》、《寻道自然》三组。《空山新雨后》是叶文龙持续拍了10多年的一个专题,表现的是江南雨后蒙蒙的风景,主要摄于其 老家温州雁荡山及仙居等地。“‘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山雨初霁、润尽江南,青山叠翠、薄雾轻绕、涧中瀑飞,万物为之一新,有如世外桃源,空灵的山水、飘逸的烟云……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这组作品,正如展览前言中这段文字所描绘的那样,影调淡雅柔美,如诗如画。《寻山记》则是作者自感创作到达瓶颈期后寻求自我突破时完成的,主要拍摄的是喜马拉雅山、天山等处的山,体现了山的厚重,风格凝重粗犷,与《空山新雨后》的空灵飘逸之风格恰成互补(在今年8月揭晓的浙江省第16届摄影艺术展评奖中,叶文龙的这组《寻山记》组照,荣获艺术类金奖)。《寻道自然》组照主要摄自三清山、黄山等处,不少作品以剪影形式呈现,画面简洁,富有禅意。这组照片是作者精神的升华,是东方哲思的展现,是中国气派的山水禅意作品。个展期间,参观者络绎不绝,摄影家张桐胜、于云天、梅生对叶文龙的作品赞不绝口,认为这组作品表现了东方意境,东方美学意蕴。个展取得了极大成功。 回想2007年7月,叶文龙就曾接受了我的采访,记者当时以《*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张》为题作了报道。那一年的6月初,其作品《后天》获得第16届奥地利摄影巡回展创造未来专题组金奖,另有两件作品《练习》获得创意组铜奖,两个月后《后天》在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国展)获艺术类金奖。当时28岁的他,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直至当时,其作品在各类影赛影展中获奖、入选上百次,其中在全国性的影赛影 展上获奖、入选就有数十次。 《*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张》,正如当时这篇通讯的标题那样,在此后的岁月中,叶文龙不辜负人们对他的期望,潜心于摄影艺术之中,佳作接连不断。2009年,他被评为浙江省届摄影师;2010年,又获得浙 江省届摄影金像奖;2013年入选浙江省文联“新峰计划”,其作品《寂月》获得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铜奖。作品《空山新雨后》参加了丽水摄影节(获2011中国丽水摄影节新锐奖),《无我》参加了2013丽水摄影节(浙江十人摄影联展),《曾经沧海》入选2014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这位1979年出生的摄影家虽然名噪江南,但他却始终坚信:*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张。 初学摄影,为省钱买反转片,连吃一个月方便面 从1996年拥有自己的*台相机开始算起,叶文龙已有足足20年的摄影经历。这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许多人摸了这么多年相机,可能还尚在入门阶段,没有拍出多少好照片。而叶文龙在影像艺术的殿堂中,却早已登堂入室,探索的脚步越走越远大。 还在读小学四年级时,他认识了当时在读师范的朋友周丹临,此后有好几个寒暑假都和周丹临一起度过。他跟在周的后面,周有一台傻瓜相机,经常带着叶文龙去拍纪念照或风景照。每当看到周从县城寄回来的照片,叶文龙便开心。到1996年,他终于省吃俭用,从生活费中省下一笔钱,买了一台凤凰205相机。第二年,他又买了一台二手的海鸥DF1相机。那时候,他在上海读铁路专业,在学校订的摄影杂志上,经常能看到于云天、朱恩光的风光大作。杂志上说创作得用反转片,成像品质好。后来,他在学摄影的过程中,也用反转片拍摄。为了省钱买反转片,他曾经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吃得鼻血直流,但那段经历也练就了 |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展现时代脉搏和青年精神的作品情有独钟,而《青春·未来中国青年摄影师丛书》这个系列的名字,就立刻吸引了我。《师法自然》这本书,我猜测它的核心理念,应该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来折射出当下中国年轻一代摄影师的创作状态和精神面貌。我设想,书中一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影像,有的或许是对都市景观的冷静审视,有的可能是对乡村生活的温情记录,又或者是在旅行中捕捉到的瞬间人文关怀。但无论题材如何,我都相信,这些作品都会带着一股属于青年人的锐气和活力,同时也遵循着“师法自然”的创作原则,即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提炼和升华,捕捉那些能够打动人心的、充满生命力的细节。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中国青年摄影师们是如何将个人的情感、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风格的作品,从而为中国摄影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这本《师法自然》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感,仿佛预示着书中所呈现的影像,并非是浮于表面的热闹,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对生命本源的探寻。我之所以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因为“师法自然”这四个字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于摄影的理解。我一直认为,最动人的摄影作品,往往不是刻意追求的技巧堆砌,而是对自然最纯粹的模仿和升华。它应该是一种顺应,一种理解,一种与万物生长的共鸣。我期待这本书中的作品,能够展现出青年摄影师们对自然元素的深刻洞察,或许是捕捉阳光穿透树叶的斑驳,或许是记录雨后泥土的芬芳,又或者是在平凡的山川湖海中,发现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独特之美。我相信,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一定能用他们独特的语言,将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活力,转化为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画面,从而引导我去重新思考摄影与自然的关系,去感受那种不加修饰的、最原始的美的力量。
评分一本摄影书,一本关于青春、关于未来,更是一本关于中国青年摄影师的创作集,这包装本身就带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当我翻开这本《青春·未来中国青年摄影师丛书:师法自然》,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年轻一代摄影师的期望,以及他们如何通过镜头去理解和表达这个时代。书名中的“师法自然”更是点睛之笔,它暗示了书中作品的根基,无论是对光影的捕捉,对景物的描绘,还是对瞬间情感的凝练,都应该带着一种源于自然的真挚和力量。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一定不是那些空洞的概念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影像,是那些年轻的心灵与广袤的世界进行对话的见证。它应该是一次关于“看”的探索,是关于如何从最寻常的景物中发现不寻常的美,如何用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会期待它能带我走进那些青年摄影师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创作激情,理解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并从中汲取灵感,去重新审视自己眼中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中国摄影新力量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他们眼中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中国”。
评分当我看到“青春·未来中国青年摄影师丛书:师法自然”这本图书的名称时,我立刻联想到了摄影的本质——观察与表达。尤其“师法自然”这四个字,让我觉得这本书的立意非常高远。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展示技巧,更是一种创作理念的传递。想象一下,那些年轻的摄影师们,他们如何用镜头去“师法”山川湖海,如何“师法”花鸟虫鱼,又如何“师法”人间的烟火气息。我希望书中展现的作品,能够有一种回归本真的味道,不去刻意雕琢,而是捕捉那种浑然天成的美。或许会有对四季更迭的细腻描摹,或许会有对生命瞬间的静谧定格,又或者是在城市角落里,发现那些被忽略的自然元素。这本书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种关于如何用眼睛去感受世界,用相机去表达理解的指南,它能启发我,让我看到那些藏在日常中的、属于自然的美,以及青年摄影师们如何用他们的视角,去重新解读和呈现这个世界。
评分一本以“师法自然”为主题的青年摄影集,这本身就足够吸引人了。我之所以会对这本书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我一直认为,摄影最动人的力量,往往来源于对真实世界的尊重和对自然法则的敬畏。我设想,这本书里的作品,一定充满了那种不矫揉造作的、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或许是捕捉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露珠上的晶莹,或许是记录风吹过麦浪的沙沙声,又或者是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发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微妙瞬间。我相信,这些青年摄影师们,一定用他们的敏感和才华,去体悟和诠释“师法自然”的真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次视觉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身边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并从中获得关于如何更深刻地观察、更真诚地表达的启示,去感受那些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