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 谢亚萍,牛俊义

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 谢亚萍,牛俊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亚萍,牛俊义 著
图书标签:
  • 胡麻
  • 生长发育
  • 氮营养
  • 农业科学
  • 作物生理
  • 植物营养
  • 谢亚萍
  • 牛俊义
  • 油料作物
  • 农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30827
商品编码:2979662284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

定价:80.00元

作者:谢亚萍,牛俊义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16308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阐述了我国胡麻的生产概况及前人有关氮营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胡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胡麻籽粒的营养功能和抗营养因子;论述分析了胡麻干物质积累运转分配规律、旱地和灌溉地胡麻氮素积累分配规律和施用氮磷肥对胡麻氮代谢的影响作用。

目录


1绪论()

1��1胡麻生产概述()

1��1��1亚麻类型()

1��1��2胡麻生产概况()

1��2氮营养规律及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1��2��1其他作物氮累积、分配及转运规律()

1��2��2其他作物氮素利用效率()

1��2��3胡麻氮素累积、分配和转运规律()

1��2��4胡麻氮素利用效率()

1��3氮磷对氮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

2研究内容、试验设计及方法()

2��1研究内容()

2��1��1胡麻的生长发育特性()

2��1��2胡麻干物质积累特征()

2��1��3胡麻氮营养规律()

2��1��4氮磷对胡麻氮代谢主要产物的影响()

2��1��5氮磷对胡麻主要氮代谢酶的影响()

2��2试验设计及方法()

2��2��1试验设计()

2��2��2主要的观测项目及测定方法()

3胡麻的生长发育特性()

3��1胡麻形态特征()

3��1��1根()

3��1��2茎()

3��1��3叶()

3��1��4花()

3��1��5果实()

3��1��6籽粒()

3��2胡麻的生育时期()

3��2��1种子萌发期()

3��2��2苗期()

3��2��3蕾期()

3��2��4花期()

3��2��5子实期()

3��2��6成熟期()

4胡麻干物质积累特征()

4��1胡麻干物质积累趋势()

4��1��1胡麻全生育期根干物质积累趋势()

4��1��2胡麻全生育期茎干物质积累趋势()

4��1��3胡麻全生育期叶干物质积累趋势()

4��1��4胡麻全生育期蕾·蒴果干物质积累趋势()

4��1��5胡麻全生育期整株干物质积累趋势()

4��2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日增长量()

4��2��1胡麻全生育期根干物质日增长量()

4��2��2胡麻全生育期茎干物质日增长量()

4��2��3胡麻全生育期叶干物质日增长量()

4��2��4胡麻全生育期蕾·蒴果干物质日增长量()

4��2��5胡麻全生育期整株干物质日增长量()

4��3胡麻全生育期干物质分配比率()

4��3��1胡麻全生育期不同生长阶段单株各器官干重(比率)

及整株干重()

4��3��2胡麻全生育期不同生长阶段单株各器官干重分配

比率(%)()

4��3��3胡麻全生育期不同生长阶段单株各器官干重及干重

分配比率(%)()

5旱地胡麻氮营养规律()

5��1旱地胡麻植株对氮素的累积()

5��2旱地胡麻植株中氮素的分配()

5��3成熟期旱地胡麻地上部分器官中氮素的分配()

5��4旱地胡麻中氮素的转运()

5��5氮对旱地胡麻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6灌溉地胡麻氮营养规律()

6��1灌溉地胡麻植株对氮素的累积()

6��2灌溉地成熟期胡麻地上部分器官中氮素的分配()

6��3灌溉地胡麻地上部分植株中氮素的分配()

6��4灌溉地胡麻中氮素的转运()

6��5灌溉地氮肥对胡麻籽粒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7氮、磷对胡麻氮代谢的影响()

7��1氮、磷对胡麻氮代谢主要产物的影响()

7��1��1氮、磷对胡麻茎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7��1��2氮、磷对胡麻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7��1��3氮、磷对胡麻茎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7��1��4氮、磷对胡麻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7��1��5氮、磷对胡麻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7��1��6氮、磷对胡麻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7��2氮、磷对胡麻氮代谢中主要酶的影响()

7��2��1氮、磷对胡麻茎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

7��2��2氮、磷对胡麻叶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

7��2��3氮、磷对胡麻茎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

7��2��4氮、磷对胡麻叶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

8讨论与结论()

8��1讨论()

8��1��1胡麻氮营养规律()

8��1��2氮磷对胡麻氮代谢主要产物的影响()

8��1��3氮磷对胡麻主要氮代谢酶的影响()

8��2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谢亚萍:1976年9月出生,女,汉族,甘肃甘谷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作物栽培营养与生态生理;现工作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胡麻产业技术体系成员,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5项;先后在《CropScience》、《AgronomyJournal》、《草业学报》、《核农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牛俊义:1957年12月出生,男,汉族,甘肃会宁人,博士;现任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系甘肃省领军人才层次人选、国家农业部胡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4项;先后在《CropScience》、《FieldCropResearch》、《AgronomyJournal》、《草业学报》、《核农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0多篇。主编和参编《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等多部专著。

文摘


序言



《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生长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 王明华,张丽华 内容概述: 本书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近年来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生长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从事土壤科学、植物营养学、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研究生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参考。全书共分为八章,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深入剖析了土壤微生物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作物如何调控和利用土壤微生物以适应环境、获取养分。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首先回顾了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对土壤健康和作物生产的决定性影响。接着,详细阐述了研究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生长互作机制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包括揭示养分循环的生物学过程、提升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开发绿色高效的生物肥料、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等。最后,对本书的研究内容、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进行了简要介绍,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章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章聚焦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稳定性与作物产量和品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章详细介绍了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水分、温度以及耕作措施等,并深入探讨了不同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古菌等)在作物生长中的功能分化。特别地,本章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展示了特定优势微生物类群的出现如何促进或抑制作物的萌发、根系生长、营养吸收、抗逆性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同时,也讨论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如16S rRNA基因测序、ITS基因测序、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在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作物生长关联性方面的应用。 第三章 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关键作用 本章深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关键养分元素(如氮、磷、钾、硫、碳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核心作用,以及这些循环过程如何直接影响作物的营养供给。 氮素循环: 详细阐述了固氮菌(根瘤菌、自生固氮菌)的固氮机制,以及它们如何为作物提供可利用的氮素。同时,也深入分析了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等关键过程,并探讨了这些过程的微生物调控因素。特别地,本章关注了微生物酶(如脲酶、硝化酶、脱氮酶)的活性如何影响土壤中氮素的转化速率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 磷素循环: 介绍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机制,包括微生物分泌有机酸、酶(如磷酸酶)以及形成络合物等。详细分析了微生物在磷素矿化和生物有效性提高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缓解作物磷素缺乏的胁迫。 钾素及其他元素循环: 讨论了微生物在钾、硫、铁、锰等元素溶解和生物有效性提高方面的作用,并解释了这些过程对作物健康生长的积极影响。 第四章 土壤微生物与作物根际互作机制 根际是土壤微生物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作物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而根际微生物则反过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本章重点研究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特征,以及它们与作物根系的“对话”机制。 根系分泌物的作用: 详细分析了根系分泌物(如糖类、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化合物、植物激素等)如何吸引、诱导和调控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微生物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探讨了促生菌(PGPR)如解磷菌、固氮菌、分泌植物激素的细菌等,如何通过分泌生长激素、提供养分、拮抗病原菌、诱导植物系统抗性(ISR)等方式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整体发育。 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与稳定性: 分析了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壤环境、作物种类、基因型以及栽培管理措施。 第五章 微生物源生物刺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 本章将目光投向了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调控作物生长的应用层面。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 重点介绍了微生物产生的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氨基酸、多肽、有机酸、维生素等物质在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幼苗活力、增强作物抗逆性(如抗旱、耐盐、耐冷)以及改善果实品质方面的作用。 生物刺激素的开发与应用: 总结了当前微生物源生物刺激素的开发现状,包括菌种筛选、发酵优化、产品剂型开发等关键技术。同时,也探讨了生物刺激素在不同作物和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第六章 土壤微生物在作物抗逆性中的作用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给作物生长带来了严峻挑战,土壤微生物在增强作物抗逆性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抗旱耐盐机制: 详细阐述了微生物如何通过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分泌渗透调节物质、诱导植物内源信号传导、增强根系生长等方式,帮助作物抵抗干旱和盐碱胁迫。 抗重金属和污染物: 介绍了微生物的解毒、吸附、转化能力,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作物降低重金属和污染物的毒害作用。 提高抗病抗虫能力: 深入分析了微生物通过拮抗作用、竞争排斥、诱导系统抗性(ISR)等机制,帮助作物抵御病原菌和害虫的侵袭。 第七章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健康与可持续农业中的应用 本章将研究重点置于土壤微生物在构建健康土壤和实现可持续农业目标中的整体作用。 土壤健康指标与微生物: 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如何作为评估土壤健康的关键指标。 生物修复与土壤改良: 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以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等方面的技术。 绿色肥料与生物防治: 详细阐述了利用有益微生物开发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本章对全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生长互作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例如微生物与作物之间复杂互作网络的解析仍需深入,宏观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尚待加强,以及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最后,强调了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态学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生长的奥秘,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的深度思考与畅想 深入思考这本书,我联想到现代农业对精准化、高效化的追求。胡麻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那么,这本书在理论层面的探索,是否能为实际的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呢?我猜想,书中对于氮营养规律的阐释,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基础的生理生化层面,更有可能包含了大量的田间试验数据和科学分析。这些数据,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胡麻在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气候环境下,最适宜的施氮策略。例如,书中是否会提出一套基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施氮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图表,生动地展示不同施氮处理下胡麻植株的生长形态差异,或者不同氮素水平下籽粒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这种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视角,将极大地提升这本书的价值,让它成为指导胡麻科学种植的实用宝典。

评分

《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为精细化种植提供理论基石 我一直对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充满敬意,而《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似乎正是这样一本书。在当前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负担,是摆在所有农业从业者面前的课题。这本书中关于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的规律性研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猜测,书中可能会详细分析氮素在胡麻生长不同阶段的功能,比如在苗期,氮主要促进叶片和茎的生长;在生殖生长阶段,氮则对花芽分化、开花和结实至关重要。了解这些规律,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胡麻的“需求”,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合适的剂量,提供最优质的氮肥,从而避免“重施轻管”或“施肥误区”,真正实现靶向施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评分

一次意外的知识拓展:《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的启发 在阅读《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氮”这个元素的认识被颠覆了。一直以来,我只知道氮是植物必需的,但具体怎么个必需法,在胡麻身上又有什么特殊性,我从未深入了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氮的供给不仅仅是“越多越好”,而是一个精细调控的过程。书中对于不同发育时期,如苗期、生殖生长期、成熟期,对氮素需求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需求如何影响胡麻的生长轨迹,让我印象深刻。我开始思考,书中所描述的“氮营养规律”,是否也适用于其他作物?这种跨学科的联想,让我对农业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甚至开始关注,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例如干旱或高温,氮营养的管理又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同?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胡麻本身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植物营养科学的窗户,引导我们去思考更广泛的农业问题。

评分

一本让我重新认识植物营养的著作 当我翻开《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预设太多期待,只是抱着了解一种作物生长特点的好奇心。然而,书中对于氮营养与胡麻生长发育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阐述,却深深吸引了我。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氮的供给与吸收,远不是简单的“给多少,长多少”那么简单。书中可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分析,揭示了氮素在胡麻体内是如何被感知、转化和利用的,以及它如何影响着胡麻的生长速率、形态建成,甚至是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我开始想象,书中或许会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不同氮肥处理下,胡麻植株的高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关键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深入剖析氮素在胡麻体内参与的关键代谢途径,例如蛋白质合成、叶绿素形成等,并进一步探讨这些过程与植株整体生长发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胡麻,它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植物营养科学的精妙之处,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植物的生长机制。

评分

初读《胡麻生长发育与氮营养规律》的惊鸿一瞥 拿到这本书,封面设计简洁大气,一种质朴的绿色调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片生机勃勃的胡麻田。虽然我对胡麻的了解仅限于它是一种油料作物,但书名中“生长发育”和“氮营养规律”这两个关键词,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脑海中浮现出无数个关于胡麻的画面:从种子萌发,到幼苗破土,再到植株茁壮成长,直至最终结出饱满的果实。这些过程背后,一定蕴含着复杂的生理机制,而氮,作为植物生长的关键营养元素,其在胡麻生长各个阶段的作用机理,无疑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猜测,书中可能会详细阐述氮肥如何影响胡麻的株高、分枝、叶片大小,甚至对产量和品质有何直接关联。也许还会涉及到不同施氮时期、施氮量对胡麻生长发育的响应模式,以及氮素在胡麻体内是如何被吸收、转运和利用的。读这本书,感觉像是要揭开胡麻生长生命密码的一角,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科学研究,能够将如此细微的植物生理过程,以及关键的营养元素,梳理得如此清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