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畅销钻石版)
定价:29.00元
作者:慕容莲生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39023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欢迎点击试读内容,精彩这里呈现:《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畅销钻石版)★推荐一:《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所有性感的秘密,此间温柔释放……这本《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让人很难定义它的类别,比情感类多了些冷静与睿智;比心理类又多了些灵性与风情,让人时而会心微笑,时而深思感叹。★推荐二:《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教会我们什么是爱,怎么去爱读慕容莲生的文字,有种冷风过境后的畅爽感。作者像挥舞着一把利剑,揭开男人的伤疤,刺穿女人的面具,而这些裸的真相,不是在打击谁,而是教会我们什么是爱,怎么去爱。★推荐三:《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这一次,改变一生这本书能给你带来一次彻底的改变:你也许不会再无理取闹,而是多了些知性的美好;他也不会再不解风情,更懂得给你细腻的呵护。就像作者说的:就算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他们一样能搭一座桥,到达对方心里,从此幸福生活…… ★推荐四:《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精致开本、精巧设计、精美印刷《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设计精美,150*230的开本,不管是拿在手上还是放在包里,都不会显得笨拙与累赘;内容采用双色印刷,优雅紫尽显品味与格调,适合所有淑女&绅士品阅。★★女性畅销书★★ 《女人,工作和运用智慧的艺术》(纽约时报畅销书,《法国女人不会老》作者,法国女性智慧**的生活,《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美国商业杂志》等数十家媒体联袂推荐,新时代女性*追捧的优雅幸福书!)
内容提要
《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语言尖而不酸、刻而不薄,作者笔触优美睿智、辛辣,像一记刚柔并济的咏春拳,打破隔在男女之间的那道墙,让女人明白如何让男人得到尊重,让男人懂得如何让女人得到理解。
《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像一条搭在男女心间的桥,又像一碗不可多得的爱情鸡汤,为男女生活必备。送给那些一直相信爱、期待爱的单身男女;那些怀疑过、抱怨过,却依然坚守爱情的恋人与夫妻。
目录
章男人在干嘛,女人在想啥
1.男人不好色,女人才发愁
2.男人都想当大爷,女人都想做公主
3.一个要为宠物,一个只爱猎物
4.男人不希望女人事事插手,但希望女人是多面手
5.女人一质疑,男人就生气
6.其实男人和女人一样,每月也有那几天
7.有时候需要哄哄那个男子汉大丈夫
8.谁都别误解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9.女人真的只想嫁给有钱人吗
10.女人逛的不是街,是爱情
11.本性难移难在了哪里
第二章 男人为什么不满足,女人为什么不开心
1.男人贪欢,女人贪爱
2.有一见钟情,不一定有日久生情
3.是不敢追求,还是不够爱
4.男人爱了不一定说,女人喜欢反着说
5.让男人朝思暮想的女人好在哪里
6.男人为何推三阻四不肯结婚
7.那个知冷知热的绅士跑哪儿去了
8.好男人的名字不叫“别人家的老公”
9.男人一浪漫,女人就抓狂
10.男人和女人谁比谁绝情
11.好,就是男人;不好,就是难忍
第三章 男人谈什么,女人说什么
1.谁说男人在一起一定会谈女人
2.女人聊天男人好别听
3.会说话的男人不一定会对话
4.女人要会说,男人才愿意听
5.男人一生只说三句真话
6.男人说什么话伤女人心
7.女人说哪句话伤男人心
8.有过几个旧情人要不要坦白
9.男人未必是视觉动物,女人却都是听觉动物
10.请男人女人各自和自己好好谈一谈
第四章 男人要的是崇拜,女人要的是宠爱
1.男人到底喜欢聪明女人还是笨女人
2.男人究竟想从女人那里得到什么
3.女人究竟想从男人那里得到什么
4.男人是长不大的,女人是不肯长大的
5.女人谁没有点儿小虚荣
6.男人爱干的事就是显摆
7.男人要崇拜,女人要宠爱
8.其实男人和女人没什么不一样
9.好男人在左,好女人在右
10.幸福生活就是他得到尊重而她得到理解
……
作者介绍
慕容莲生,男。喜爱莲之在泥不染怡然从容。其文清雅安详,短篇文章多见诸《读者》、《意林》、《女友》、《爱人》、《女人坊》、《特别关注》等知名刊物。已出版《走吧,给生活点颜色看看》、《爱他前先爱自己》、《女人宣言:我想和爱情谈谈》《爱情的酒窝里住着小脾气》《点点梅花为我愁——民国奇男子的爱情往事》《走吧,给生活点颜色看看》等多部著作。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拿到这本畅销书,我还有点担心它会流于表面,毕竟“畅销”二字有时意味着内容的稀释以迎合大众口味。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在一些核心议题上的探讨深度是令人惊喜的。它没有停留在表层的“多喝热水”或“多说甜言蜜语”这种老生常谈的建议上,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和“安全感构建”上。特别是关于“期望值的管理”,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拆解现代社会对“完美伴侣”的虚幻构建如何潜移默化地侵蚀了现实关系中的满足感。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掌控欲”和“边界感”的讨论印象尤为深刻。作者巧妙地将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概念放在一起分析,指出缺乏边界感往往是过度掌控欲的温床,而这种掌控欲的本质,往往源于自身对被抛弃的恐惧。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让我对过去一些不愉快的互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我以为的“爱得深”,其实可能只是“怕失去得重”。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案例选取也非常贴切,阅读体验极其流畅,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一个章节又一个章节,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关键的见解。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很独特,它不是那种标准的教科书式分析,更像是一部将心理学理论融入生活片段的微型小说集。我发现作者在行文中经常穿插一些短小的、但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描绘,这些片段虽然没有详细的故事情节,却精准地捕捉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波动。比如,描述一方在深夜里看着熟睡伴侣时产生的复杂情绪,那种混合了爱意、疲惫、不确定和一丝丝疏离感的瞬间,被作者捕捉得入木三分。这种细腻的笔触,让原本冰冷的理论变得有血有肉,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付出与回报”失衡时,所采用的“能量守恒”的比喻,它揭示了情感投入并非简单的加减法,而是需要持续的能量流动和相互滋养。这本书对于那些习惯性地将“为对方付出”视为证明自己价值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满足感,源于自我价值的稳定,而非依附于他人的反应。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关注点从“如何让他/她更满意”,微妙地转向了“如何让自己更充实”,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转变。
评分拿到这本“钻石版”,我能感受到出版方在内容打磨上的用心,它绝非昙花一现的跟风之作。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避开了“性别对立”的陷阱。它没有将两性关系简化为男方总是如何,女方总是怎样,而是深入探讨了在特定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下,个体如何被塑造成既定的性别角色,并最终因此感到受限。我尤其赞赏作者对“被理解的需求”和“被认可的渴望”的区分,她指出,很多时候,女性需要的并非直接的情感解决方案,而是对自身感受的有效确认;而男性则可能更需要被认可其在提供支持和保护方面的努力。这种对细微差别的精准定位,避免了刻板印象的产生,反而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细化的沟通工具。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对过往的解读,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引发了强烈的内在对话。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能够沉淀下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从中汲取新意的作品,它提供的不是廉价的安慰剂,而是扎实的、关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翻开这本书,最先打动我的是那种直击人心的叙事节奏。作者似乎深谙,我们人类的情感世界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那些所谓的“不满足”和“不开心”,背后往往交织着成长经历、社会期待和个体需求的多重拉扯。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逻辑梳理的人,但读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被一种更偏向感性理解的方式所引导,它没有那种生硬的心理学术语堆砌,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复杂的心理机制。比如,书中对“内在小孩”与“成年自我”冲突的描述,让我猛然间意识到,自己很多时候的过度反应,其实是对过去某种未被满足的情感的投射。这种反思的过程是痛苦但又极其必要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敏感话题时的那种克制和尊重,她既没有将任何一方塑造成绝对的“受害者”或“加害者”,而是强调了相互理解的困难性与重要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带着一种成熟女性特有的通透和洒脱,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朋友聊天,她不评判你,只是引导你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诉求。对我来说,这不是一本用来“解决问题”的书,而更像是一本“理解问题起源”的地图集,指引我绘制出自己情感版图上的那些隐藏暗礁。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毕竟书名挺抓人的,带着点都市情感的烟火气,想着能从中窥见一些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之处。我最近迷上了一类探讨两性心理的读物,总觉得生活中的很多小摩擦,如果能从根源上理解,也许就能少一些不必要的争执。这本读物的排版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装帧也挺有质感的,这点上我给个好评,毕竟长时间阅读,舒适度很重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言部分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她似乎能一下子抓住现代人在亲密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焦虑点,那种“你知道吗,其实你并不孤单”的慰藉感,是吸引我继续翻下去的动力。我目前读到了关于沟通模式的部分,发现里面提到的一些典型对话场景,简直就是我过去生活中真实上演过的“灾难现场”。比如,一方期待安慰,另一方却本能地提供解决方案,这种错位的期望,书里分析得非常透彻。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面镜子,让你能更清晰地审视自己在关系中的反应和模式,哪怕只是从中识别出一个熟悉的错误习惯,也算是收获颇丰了。希望接下来的章节能继续保持这种深入浅出的剖析,让那些看似无解的困境,能有新的解读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