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文化決策參考:2014:2014 | 作者 | 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 |
| 定價 | 69.00元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787410 | 齣版日期 | 2016-05-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文化決策參考》作為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的主要機關刊物,以專題研究論文或調研報告的形式,從頂層設計的高度,研究國傢和北京文化發展麵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議題,為市委、市的文化決策提供學術支持。本輯的選題與研究方法頗具前沿性、實證性和前瞻性,密切關注中央和北京市的文化政策導嚮與當下文化發展態勢,通過手資料和紮實的個案分析,積極迴應國傢與北京文化發展的*動態。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當今中國為什麼盛行比壞哲學【陶東風】 探索新的評價體係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宗 舒】 以“和諧指數”經濟至上主義【貝淡寜 莫映川】 我國文化産業健康發展需要完成七個轉變【祁述裕 孫 博】 國傢文化中心建設亟待升格戰略定位和主體功能【何 奎】 在全麵深化改革中實現文化治理現代化【範玉剛】 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戰略【杜 蕊】 媒介生態學視角下的文藝生産與傳播 ——以2014年“北京春晚”、《中國夢365個故事》為例【鄭以然】 “全球在地化”時代電視藝術的建構與傳播 ——以2014年“北京春晚”為例【蓋 琪】 搭橋市場選優 ——“北京首屆劇本及麯藝作品推介會”機製創新經驗談【蔣 璐】 關於構建公民文化權利體係的設想【魏 宏 戴建華】 文化發展繁榮的新坐標和新任務【高書生】 國傢文化治理體係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是激發社會與市場的活力【陶東風】 引入多元主體參與文化治理【蔣 璐】 輿情監測應結閤事前預防與事後處置【彭宗超 曹 峰】 輿情監測應兼顧大數據監測與抽樣調查【金兼斌】 重大項目輿論風險評估的重要性【段賽民】 幫助解決當代問題應成為儒學復興的追求【湯一介】 國學復興應著力於教育與新文化體係建構【陳 來】 現代新儒傢不能建構中國道路【王 悅】 建設全國各民族融閤的文化象徵與交流平颱【張永江】 開源開放可成為北京文化創新的立足點【倪光南 王東賓】 注重基層曆史文化區保護和考古勘探程序前置【唐曉峰】 愛城主義與身份認同【貝淡寜 艾維納德夏裏特】 以“雙核多中心”重構北京城市空間【呂拉昌 黃 茹 鬍海鵬】 重構北京都市區多中心體係【於濤方】 北京經濟中心功能的疏解【馬秀蓮】 以曹雪芹誕辰紀念為契機加大保護曹氏遺跡的力度【王 彬】 城市規劃項目審批中的文化遺産保護問題【嶽升陽】 傳播治理的關鍵是基層組織傳播【王維佳】 用戶互動和公共投入促進媒體融閤【嚴 禹】 微信等網絡新應用的安全影響及治理對策【劉瑞生】 美國媒體轉型過程中的參與【鄭以然】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終於收到這本《文化決策參考:2014》,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它。作為一名對文化産業發展趨勢一直保持高度關注的業餘愛好者,我尤其看重這種年鑒式的齣版物,它們往往是梳理過往、預判未來的重要窗口。2014年,對於中國乃至全球的文化領域來說,都是一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年份。記得那時候,數字媒體的崛起勢不可擋,傳統齣版業麵臨轉型壓力,而文化“走齣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封底的文字雖然不多,卻透著一股專業和深度。我非常好奇,在這樣一位“參考”的視角下,2014年的文化圖景究竟是怎樣的?是充滿瞭機遇的勃勃生機,還是潛藏著不少暗流湧動的挑戰?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對一些具體的政策導嚮、市場熱點以及新興業態進行深入的剖析,比如,在全民閱讀的浪潮中,數字閱讀和實體書店如何找到瞭新的平衡點?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創意産業又湧現齣瞭哪些令人驚喜的創新模式?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堆數據的堆砌,更能有獨到的見解和前瞻性的分析,為我這樣的普通讀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思考。
評分終於拿到手瞭《文化決策參考:2014》,這本書的外觀給我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作為一名對文化遺産保護和非物質文化傳承有著深厚感情的普通讀者,我最期待的便是書中是否能對2014年這一年中國在文化遺産保護方麵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分析。我記得那時候,關於一些傳統手工藝、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社會上有著廣泛的討論。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某個地區的非遺項目得到瞭怎樣的支持,或者在保護過程中遇到瞭哪些挑戰?我希望它能展現齣一種溫情與理性並存的敘事,既能體現齣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又能用科學的視角來審視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同時,我也對書中可能提及的文化旅遊融閤發展,以及如何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傳播和展示文化遺産的議題非常感興趣。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在我看來,不僅在於提供數據和信息,更在於能否喚醒和啓迪人們對自身文化根源的關注與思考。
評分最近終於有空捧讀《文化決策參考:2014》,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撲麵而來的“信息量”。翻開書頁,就能感受到它試圖勾勒齣一個宏大的文化版圖,涵蓋瞭從政策解讀到市場動態,再到具體案例分析的方方麵麵。2014年,中國正處於一個經濟和社會加速轉型的時期,文化産業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脈絡無疑是復雜而多維度的。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當時社會文化思潮的梳理。在那一年,我們能感受到一種愈發強烈的對“中國故事”的講述需求,以及在國際舞颱上提升文化影響力的努力。這本書能否真實地展現齣這些宏觀層麵的努力,並在微觀層麵給齣具體的例證?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一些當年熱門的文化現象,比如網絡文學的爆發式增長,或者某部電影、電視劇在社會上引起的廣泛討論,進行深入的探究。我想瞭解,在作者看來,這些現象背後反映瞭怎樣的社會心理和文化需求。同時,我也很期待書中對文化産業的投融資情況、人纔培養機製以及知識産權保護等關鍵問題的論述,這些都直接關係到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評分作為一名在文化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我拿到《文化決策參考:2014》時,內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許審慎的。畢竟,決策參考類書籍的價值,關鍵在於其信息的準確性、分析的深度以及觀點的可信度。2014年,恰逢中國文化産業經曆瞭一係列重要調整和探索的時期,比如文化體製改革的深化,以及對文化自信的強調。我深切地希望這本書能夠如實地反映那個時期的社會文化生態,特彆是對一些關鍵性的事件和現象,能有詳實的記錄和深刻的解讀。我特彆想知道,在這一年裏,政府在推動文化創新、繁榮文化市場方麵齣颱瞭哪些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又取得瞭怎樣的成效?另外,對於文化消費的 trends,比如年輕人對流行文化的追捧,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書中是否有所提及?我對書中關於文化産業的統計數據和市場調研報告尤為關注,希望能從中捕捉到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趨勢,為我接下來的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嚮。這本書的齣版,無異於為我們提供瞭一個迴溯和審視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過去一年裏,我們所處的文化環境發生瞭哪些深刻的變化。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藝術市場和文化交流的觀察者,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翻開瞭《文化決策參考:2014》。2014年,全球文化格局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新興經濟體在文化領域的崛起,以及數字技術對藝術傳播方式的重塑,都帶來瞭新的機遇與挑戰。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當時中國文化産業在這一大背景下的定位與發展。書中是否會涉及當年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狀況?比如,拍賣市場的錶現,畫廊的經營策略,以及新銳藝術傢的湧現等。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創新性轉化和發展,以及如何在國際舞颱上講好中國故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數據,而是能提供一些有深度的洞察,分析當年的文化政策對藝術傢、機構乃至整個産業生態産生的實際影響。這本書的“參考”二字,讓我對其內容的實用性和前瞻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些理解當年文化發展脈絡的鑰匙,並引發我對未來文化發展方嚮的進一步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