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岩石上的信仰 | 作者 | 王曉琨 張文靜 |
| 定價 | 69.00元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20119689 | 齣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對中國北方目前發現的562幅的人麵岩畫進行全麵、細緻的分類,分析與總結中國北方各區域人麵岩畫的特徵及分布特點,期待能夠從北方係統的人麵岩畫中找齣它在空間分布中的規律和發展軌跡對中國北方地區的人麵岩畫所反映齣的宗教信仰問題加以探討,對人麵岩畫與巫儺麵具的關係進行研究,對中國人麵岩畫的傳播路綫作齣辨析,對凹穴與人麵岩畫的關係加以分析,以專題研究的形式更加深入、全麵地探討人麵岩畫的文化內涵,再現中國相關曆史文化麵貌。 |
| 作者簡介 | |
| 王曉琨(1973—),男,濛古族,內濛古通遼市人。曆史學博士(2008),中國考古發掘領隊(2011),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係副教授(2013),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訪問學者(2014-2015)。自1995年以來,參加過30餘項岩畫、遺址、城址、長城及烽燧、墓葬、航空攝影等各類考古遺存的發掘和調查,足跡中國北方的黑龍江、遼寜、內濛古、新疆;濛古國、俄羅斯及中亞等多個地區,學術興趣涉及岩畫考古、舊石器晚期考古、北方民族考古、文化遺産保護及文創産品的創意等。在《文物》、《考古與文物》、《人類學學報》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 張文靜(1974---),女,內濛古巴彥淖爾市人。經濟學學士(1998)、法學碩士(2006)、曆史學博士(2011),藝術學博士後(2016)、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訪問學者(2009-2010)、美國新墨西哥大學訪問學者(2014-2015)。2007年開始,專注於岩畫考古學研究,將考古類型學方法引入到岩畫考古學領域,並多有創見。實地考察瞭玉樹、嘉峪關、賀蘭山、陰山、锡林郭勒、赤峰、湖北隨州、河南南陽、江蘇連雲港等地岩畫。現為中國岩畫學會理事、中國岩畫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學)特約研究員。研究專長:中國北方岩畫,在核心期刊發錶論文10餘篇,著作2部。 |
| 目錄 | |
| 章 概述/001 第2章 中國北方人麵岩畫的發現與研究/008 2.1 研究對象及研究地域的界定/008 2.2 中國北方地區人麵岩畫的研究簡史/011 2.3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020 第3章 中國北方人麵岩畫的分布與分區/023 3.1 赤峰地區的人麵岩畫/024 3.2 陰山地區的人麵岩畫/050 3.3 桌子山地區的人麵岩畫/072 3.4 賀蘭山地區的人麵岩畫/081 3.5 巴丹吉林地區的人麵岩畫/116 3.6 阿勒泰地區的人麵岩畫/123 第4章 中國北方人麵岩畫的類型分析及年代探討/125 4.1 赤峰地區/126 4.2 陰山地區/131 4.3 桌子山地區/137 4.4 賀蘭山地區/140 4.5 巴丹吉林地區/146 4.6 阿勒泰地區/148 第5章 專題研究/151 5.1 中國北方人麵岩畫的分布特徵/151 5.2 中國人麵岩畫傳播路綫辨析/156 5.3 人麵岩畫與原始宗教/162 5.4 人麵岩畫與儺麵具及原始戲劇/166 第6章 結語/172 參考文獻/176 後 記/187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岩石上的信仰》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充滿瞭生命力。作者的文字,就如同飽含雨露的土地,孕育齣瞭無數鮮活的生命。他筆下的故事,雖然不一定驚心動魄,但卻足夠真實,足夠觸動人心。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因為書中人物的遭遇而感到揪心,也常常會因為他們微小的進步而感到欣慰。 我喜歡作者那種不加雕飾的敘述風格,他似乎並不在意華麗的辭藻,而是將精力全部放在瞭如何最真實地呈現人物的情感和經曆上。這種樸實無華的筆觸,反而讓故事更具感染力,讓讀者更容易沉浸其中,與書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 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希望的力量。即使是在最絕望的境地,總有一些微小的火苗,能夠點燃前行的勇氣。作者並沒有迴避生活中的苦難,但他更擅長捕捉那些在苦難中閃耀的人性光輝,以及那些在絕望中萌生的希望。這種對生命韌性的贊美,讓我對未來充滿瞭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情節的設置上也頗具匠心。他並非刻意製造戲劇性的衝突,而是讓故事自然而然地展開,讓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做齣符閤其性格的選擇。這種真實感的鋪陳,讓整本書顯得格外可信,也讓讀者更容易産生代入感。 總而言之,《岩石上的信仰》是一本充滿溫情和力量的書。它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瞭最動人的故事,傳遞瞭最寶貴的精神。它讓我明白,無論麵對怎樣的艱難,都不要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這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閱讀。
評分當我翻開《岩石上的信仰》時,腦海中湧現的首先是對“信仰”這個詞的各種聯想,它似乎總與某種超然、某種堅守有關。然而,這本書並沒有將信仰描繪成一種高高在上的教條,而是將其置於日常生活的土壤中,展現它如何與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柴米油鹽交織在一起,成為一種內在的驅動力。 作者在敘事上,采用瞭一種極為生活化的視角。他就像一位善於觀察的朋友,嚮你講述著身邊發生的故事,沒有刻意的煽情,也沒有誇張的渲染,但每一個細節都充滿瞭生活的質感。這些故事,或許是關於傢人之間的羈絆,或許是關於朋友的扶持,又或許是關於個體在社會中的奮鬥,它們共同勾勒齣一幅幅真實而鮮活的人生畫捲。 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堅持”的描寫所打動。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速成、捷徑的觀念所裹挾,而這本書卻提醒我們,真正的成長和力量,往往來源於日復一日的積纍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作者用一個個具體的例子,證明瞭即使是最微小的進步,隻要持之以恒,也能匯聚成改變命運的洪流。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種親切、自然的語言,與讀者進行著心靈的對話。這種平實的敘述,反而更能打動人心,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深刻的感悟。 總的來說,《岩石上的信仰》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它沒有提供任何虛幻的慰藉,而是用最真誠的方式,展現瞭生活本身的意義和力量。它讓我重新思考瞭“信仰”在我生活中的位置,也讓我更加堅定瞭腳踏實地、努力前行的信念。
評分讀《岩石上的信仰》這本書,就仿佛置身於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麵前,他娓娓道來,卻句句切中要害。書中的每一個觀點,都經過瞭深刻的思考和長期的實踐檢驗,而非一時興起的奇談怪論。我常常在閱讀中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提齣的論點,然後將其與自己的經曆進行對照,總能獲得不少新的啓發。 作者在邏輯的嚴謹性上做得非常齣色,他層層遞進,將復雜的議題拆解開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他的論述過程,就像是在搭建一座精密的建築,每一個部分都承載著重要的功能,並且相互之間緊密連接,最終形成一個穩固而宏偉的整體。這種結構上的清晰,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也讓讀者能夠更專注於內容本身。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辯證思維方麵的展現。他不會簡單地給齣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會從多個角度去審視問題,承認事物的復雜性,並引導讀者去思考其中的微妙之處。這種開放性的視角,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也促使我去挑戰自己原有的認知,從而獲得更全麵的理解。 這本書對我的思維方式産生瞭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麵對一些問題時,我開始習慣性地去分析其深層原因,去探究其背後的邏輯,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這種思維習慣的養成,無疑是閱讀一本好書所能帶來的最大財富之一。 總的來說,《岩石上的信仰》是一本非常具有啓發性的讀物。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思想的催化劑,能夠激發讀者更深入的思考,並幫助我們形成更成熟、更理性的認知。它的價值,遠不止於閱讀的短暫愉悅,而在於它能夠帶來的長遠影響。
評分《岩石上的信仰》這本書,如同一麵澄澈的鏡子,映照齣人性的各種麵嚮。作者的筆觸,既有對光明一麵的細膩描摹,也不乏對陰影之處的深刻洞察。他沒有迴避現實的殘酷,但更著重於展現那些在殘酷環境中依然能夠閃耀的人性光輝。 我十分欣賞作者在塑造人物時所展現齣的立體感。他筆下的角色,不是符號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有著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有著自己的掙紮和選擇。這種真實性,使得讀者在閱讀時,能夠産生強烈的共鳴,並且在與書中人物的互動中,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 這本書對我而言,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所傳遞的“韌性”精神。在生活的洪流中,我們難免會遭遇挫摺和打擊,但《岩石上的信仰》告訴我,真正的強大,並非是永遠不跌倒,而是在跌倒之後,依然能夠勇敢地站起來,並且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 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握上也做得非常齣色。他能夠根據情節的需要,時而加快節奏,時而放慢腳步,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這種精妙的編排,讓讀者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注意力,並對故事的發展充滿期待。 總而言之,《岩石上的信仰》是一本極具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的書籍。它不僅僅是一個故事的講述,更是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探討。它教會我,即使在最貧瘠的土壤,也能播種希望,並在睏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支撐自己不斷前行。
評分《岩石上的信仰》這本書,初次拿到的時候,書名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力量感,仿佛在訴說著一種曆經磨難卻依然堅韌不拔的精神。翻開扉頁,那精美的插畫和考究的排版,已經讓我對作者的用心有瞭初步的感知。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被作者的敘事方式所吸引,他並非用一種宏大敘事的方式去鋪陳,而是從一個個細微之處著筆,捕捉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閃爍著不凡光芒的瞬間。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人物內心世界時所展現齣的細膩和深度。他筆下的角色,無論是麵對順境還是逆境,都顯得那麼真實,充滿瞭人性的復雜和矛盾。那種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卻依然懷揣希望的掙紮,那種在懷疑與動搖中尋求解脫的渴望,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這讓我在閱讀時,常常能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或者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共鳴。 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大觸動,是它對於“信仰”這個概念的探討。它不是一種空泛的說教,也不是一種簡單的宣揚,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信仰如何在現實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如何在艱難睏苦中給予人們力量。這種力量,或許是一種內在的支撐,或許是一種超越物質的慰藉,又或許是一種對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思考在人生的岔路口,究竟是什麼在支撐著我前行。 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瞭得,語言樸實卻富有張力,時而如清泉般潺潺流淌,時而又如驚濤拍岸般震撼人心。他善於運用比喻和象徵,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讀者在閱讀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在描繪自然景物時,那些生動的畫麵感,仿佛將我帶入瞭書中描繪的世界,感受那裏的風土人情,體驗那裏的喜怒哀樂。 總而言之,《岩石上的信仰》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它不僅提供瞭一種精神上的慰藉,更是一種智慧的啓迪。它讓我相信,即使在最堅硬的岩石上,也能夠綻放齣最絢麗的花朵,而這種力量,就源於我們內心深處那份不曾動搖的信仰。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也讓我對這位作者有瞭更多的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