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法開天地/河洛文化研究叢書
定價:152.00元
作者:陳雲生
齣版社:河南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215113343
字數:
頁碼:323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是指起源於河洛地區的區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陽為中心,西至潼關、華陰,東至滎陽、開封,南至汝穎,北跨黃河至晉南、濟源一帶。在古代雄踞於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目錄
導論
節 總體構想
第二節 研究進路
一、關於時間的節點選取
二、關於地域範圍的選取
三、關於研究資料與觀點的“予”與“取”
四、作為分析平颱的“隱喻”
第三節 預定目標
一、嘗試拓展河洛文化研究的視域,有所發見
二、唱和當代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弘揚
三、增益河洛文化的研究成果
四、拓展個人的學術研究空間,延長學術生命
章 河洛文化的“根性”及中華法的河洛文化背景
節 河洛文化的“根性”
第二節 河洛文化“根性”學說新觀察
第二章 關於法律起源的一般學說及我們研究的前提預設和河洛文化的選擇
節 馬剋思主義的法的起源學說
第二節 西方法學有關法的起源學說
第三節 中國古代先哲關於法的起源學說
第四節 我們研究的前提預設和河洛文化的選擇
一、我們研究的前提預設
二、基於便利主義的原則的選擇
第三章 中華法起源於河洛文化的內在機理
節 河洛初民的民生是催生中華古法的觀念及法律規範的社會基礎
一、河洛地區是上古初民早聚居的地區之
二、河洛地區是上古農耕文明早發祥地之
第二節 河洛文化中的王國文明是催生中華法的製度基礎
一、河洛地區上古王國文明中孕育瞭豐富的製度文明
二、河洛地區王國文明中的王製孕育瞭國傢主權法律製度和禮法製度
三、河洛地區上古王國文明孕育瞭中華法傳統的官製即今日之國傢組織法和行政法律製度
四、河洛地區上古王國文明中孕育的中華法傳統的民本思想
五、本節總結
第三節 法始於兵
一、兩個相關概念的辨析
二、上古河洛地區戰事和武備
三、關於“法始於兵”現有的成果的簡介與分析
四、從“取象比類”到“取法於象”的認識論根源
第四章 河洛先民的人性理念對中華法創生的獨特貢獻
節 河洛先民的人性理念
一、引言
二、食之性
三、色之性
四、“欲之性”
第二節 人性中“本始材樸”的人文化
一、河洛先民的生命觀
二、河洛先民的天命觀
第三節 描述魯僖公當朝的豐功偉績
第四節 上古人性的抽象化
一、文字的象形化與拼音的抽象化及其意義
二、與人性相關事物的“抽象”化及其意義
三、河洛先民對與人性相關事物的抽象化
四、河洛文化中人性引介和分析的概括性總結
第五章 中華法創生機製及其意義解析
節 中華法創生機理
一、人性本能緻法自然天成
二、先民抽象思維的象徵意義衍化法意和法形
三、效法天地有秩形塑人世法律
四、沿習常理遂為成法
五、聖王、賢相製典成法
第二節 古代先哲關於中華法創生原理與機製的理論綜述
第三節 個人的幾點分析意見
一、法律的生成以及相應的法律概念的殊異的背後是一係列復雜的因素造成的
二、法律起源問題涉及到一係列的深層次的法理和法哲學問題
三、我們關於中華法起源問題的探討,涉及到社會、文化、人性、自然地理環境、人類學各個領域的知識
四、自20世紀初以來直至當代,在天體物理學中占據重要學術地位和學術熱點的一個領域,就是“時空”理論及其在宇宙生成和演化過程中地位和作用
五、在本研究中時時刻刻都沒有忘記我們研究的主題
第六章 中華法在上古的高成就——《洪範》
節 為什麼要迴到上古河洛文化中的重要典籍——《洪範》
第二節 先秦典籍中的“憲”與“憲法”思想和相關典籍
一、立論的前提預設-
二、先秦典籍中的“典則”與“憲章”、“成憲”等錶述
三、先秦典籍中的“憲”的義解
第三節 《洪範》——一部與近、現代憲法神似與形俱的奇特文件
第四節 上古憲法思想和《洪範》如何以及何以纔能夠成為中國現代憲法的本土資源
一、上古憲法思想和《洪範》如何能夠成為中國現代憲法的本土資源
二、上古憲法思想和《洪範》何以能夠成為中國現行憲法的本土資源
附錄
民族區域自治的遠古史影及其價值蘊含——基於民族文化的探源研究
參書目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以為會是一本比較“硬核”的法學研究。但事實證明,我的預判大錯特錯瞭!《中華法開天地》在語言風格上非常接地氣,甚至可以說有些“故事性”。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的筆觸,將那些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法律概念,通過引經據典、案例分析,變得鮮活起來。尤其是關於早期法律萌芽的章節,那種從樸素的道德觀念、部落習俗中逐漸演化齣成文法律的曆程,讀起來就如同看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我特彆震撼於作者對河洛文化區域內不同時期法律實踐的梳理,從早期部落的共識,到夏商周的禮製,再到春鞦戰國的變法,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智慧的閃光。它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是某個時代憑空産生的,而是深深根植於特定文化的土壤之中,並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知識,更讓我對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和韌性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法律製度感到好奇,但市麵上大多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簡略,難以滿足我深入瞭解的願望。直到我翻開瞭《中華法開天地》,纔找到瞭那個完美的平衡點。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有吸引力,作者沒有采用枯燥的年代劃分,而是巧妙地將河洛文化這個地域概念貫穿始終,以此來展現不同時期法律的演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法律製度的同時,對當時社會風俗、思想觀念的細緻描摹。比如,在講到秦朝的法傢思想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其嚴苛,而是深入分析瞭其在統一國傢、建立秩序方麵的曆史作用,並將其置於當時社會背景下進行解讀。這種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讓我對中國古代法律有瞭更全麵、更客觀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法律不僅僅是統治工具,更是社會關係、文化觀念的載體。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中國古代法律認知的全新視角!一直以來,我對法律的理解都停留在近代意義上的條文和製度,總覺得它冰冷而刻闆。但《中華法開天地》這本書,通過河洛文化這個獨特的切入點,讓我看到瞭法律背後深厚的人文關懷和倫理基礎。作者並沒有直接羅列法條,而是娓娓道來,將法律的起源、發展與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禮法閤一”的論述,它解釋瞭為何中國的古代法律不像西方那樣強調絕對的剛性,而是更注重道德教化和社會和諧。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的時代,感受著祖先在製定法律時所蘊含的智慧和對秩序的追求。這本書不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它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讓我深刻理解瞭法律在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河洛文化如何孕育齣如此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法製傳統。讀完之後,我對於“法治”的理解也上升瞭一個新的維度,不再是簡單的規則執行,而是包含瞭對人性的洞察和對社會長遠福祉的考量。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法”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法律就是冰冷的條文和強製的執行,但《中華法開天地》卻嚮我展示瞭法律背後那份濃厚的“人情味”和“文化根基”。作者以河洛文化為綫索,將古代法律的形成與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社會習俗緊密地結閤在一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慎刑”和“德治”的討論,這與我理解的嚴刑峻法截然不同,展現瞭古代先賢在法律實踐中對人性、對教化的重視。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聽到古人在討論法律條文時,那些充滿智慧的辯論,感受到他們對於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社會的良苦用心。這本書讓我覺得,古代中國的法律並非是僵化的教條,而是充滿生命力、不斷適應社會變化的智慧結晶。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法”的意義,它不僅僅是規則,更是文明的沉澱。
評分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關於古代法律條文的枯燥讀物,但《中華法開天地》卻讓我驚艷不已!作者巧妙地以“河洛文化”這一地域性概念為切入點,將中國古代法律的發展脈絡梳理得清晰而生動。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法律的起源和早期演變的描繪,那種從氏族部落的樸素規則,逐漸發展到夏商周的禮樂製度,再到春鞦戰國的法傢變法,整個過程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智慧的光芒。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善於挖掘法律背後的人文價值和社會意義。在探討法律製度時,書中也融入瞭對當時社會風俗、哲學思想的分析,讓我能更全麵地理解法律是如何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這本書讓我深切體會到,中國古代法律並非獨立於文化之外的産物,而是深深地根植於河洛文化的土壤之中,並不斷演進,展現齣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