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研究
定价:98.00元
作者:王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201237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2013年10月,*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符号系统,其核心价值观经过历史的积淀被人们普遍认同,形成连续的长时段文化价值链,是世界文明发展史整体脉络中的重要一环,也反映了中国对于海洋文化的自我认知。本书运用了多种调查研究方法,重点介绍了调查资料的组成,从两大方面展开:一是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统自身的继承与新变,二是梳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文化建构与实践。
本书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8章。绪论对本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阐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文化战略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做出概述。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战略思考。第2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品牌研究。第3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研究。第4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建设。第5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的海洋文化。第6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安全研究。第7章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话语体系。第8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多元实践。结论部分对全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理论创新做出归纳和总结。
本书的创新之处有四点:一是从海丝文化符号历史连续性的高度和广度上考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战略;二是从海丝文化存在和互动的空间角度修正文化软实力理论,提出融合力范式;三是以共享界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四是,阐释海丝文化价值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逐步深化。
目录
无
作者介绍
王蕾,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毛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员。在《中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等发表论文和理论文章数十篇,多篇为《光明日报》、《复印资料》等转载,并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多篇。
文摘
无
序言
无
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严谨,而且深入浅出,即使是对相关领域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作者在阐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这一宏大议题时,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渊源、现实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构建”这个词的解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建立”或“发展”,而是包含了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涉及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融合与创新。作者对不同文化元素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语言、艺术、哲学到生活方式,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文化传播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使得整个论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厚度。它提出的观点,既有前瞻性,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多元的世界贡献力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作者在探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时,展现出一种超越国界的全球视野,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考。书中对“文化”的定义非常宽泛,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包含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方方面面。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经济和军事,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特点的分析,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它让我认识到,真正的文化构建,不是单方面的输出或同化,而是建立在平等互尊、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的交流与借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让我对未来文化交流的发展方向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是它所描绘的宏大视野。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既能感受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开放,也能触摸到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活力与机遇。书中对“文化构建”的探讨,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案例分析和生动的细节。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融时,那种细腻的笔触,仿佛在描绘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它让我意识到,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碰撞与交流中,孕育出新的生命力。书里提到的那些具体的文化项目、艺术展览,甚至是美食交流,都让我对“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知。它不仅仅是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的熔炉,是文明互鉴的桥梁。我想,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全球文化发展,或者对历史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如此重要,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点缀着金色的线条,勾勒出古老航线的轮廓,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中,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印刷清晰,阅读体验很舒适。虽然还没有深入翻阅,但从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它似乎不仅仅是在讲述一条地理上的路线,更是在探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在当代社会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文化来连接和构建新的关系。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文化构建”的部分,它会是怎样的一种视角?是传统的文化交流,还是更具现代性的文化融合与创新?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当下的现实联系起来的。特别是“21世纪”这个时间节点,意味着它必然要回应当下的全球化浪潮和文化多样性挑战。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解读和传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新思路?比如,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如此迅捷,文化交流的模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每一章节都围绕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构建”这个核心展开,层层递进,逻辑性极强。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能够兼顾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广度。它让我认识到,所谓的“文化构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持续的努力。书中对不同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路径和影响机制进行了详尽的梳理,让我对古代文明之间的互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作者也将这种历史的经验与当下的实践相结合,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构建更加繁荣、多元的文化共同体。它让我深刻理解到,文化交流的本质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是为了增进理解、化解分歧,最终实现共同发展。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引发了我对文化在当今世界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