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的婚姻,必须自带锋芒
定价:39.80元
作者:潘幸知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594070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华人女性主义自媒体品牌“潘幸知”2018年作品集!本书献给那些在婚姻中迷惘痛苦,有过梦想却被迫收起翅膀、压抑欲望的新女性们。
◆ 中国知名情感大咖潘幸知携手近千位心理咨询师,并和300万小伙伴一起,为你的婚姻疗愈解毒!看穿男人,认清自己,拆解婚姻假象,修复情感伤痕。
◆ 潘幸知老师是媒体人,“幸知在线”( zuida的心理成长和情感咨询陪护平台)CEO,情感私董会创始人,新榜500强、同名自媒体大号“潘幸知”创办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知名的婚姻家庭问题专家。
◆ 女人要“狠”,地位才稳。新时代女性想要在婚姻中过得饱满,收获幸福,不仅需要平衡家庭、婚姻和事业,还需要适度向外生长,向上生长。追求情感自立、精神自由与财富自由。
◆ 指导新女性获得婚姻幸福的行动指南。不退缩,不畏惧,自带锋芒,改变能量的流动模式,*终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更多的选择权。
◆ 随书附赠50元幸知学院课程优惠券,购买本书的读者扫码即可领取使用。学习婚姻经营管理,和几百万陌生闺蜜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内容提要
本书献给那些在婚姻中迷惘痛苦,有过梦想却被迫收起翅膀、压抑欲望的新女性。
婚姻是一场修行。女人想要在这场修行中过得饱满,收获幸福,不仅需要平衡家庭、婚姻和事业,还需要适度向外生长,向上生长,不退缩,不畏惧,自带锋芒,改变能量的流动模式,*终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更多的选择权。
目录
序言1 女人,如何掌控婚姻主动权
序言2 平衡感:女性的家庭和事业如何平衡
序言3 生而为女人
章 计算好你的婚姻方程式
1高贵的婚姻,离不开这三个字
2婚姻是滋补品还是毁容药,精髓全在这
3两个人的婚姻,却好像始终只有一个人在努力
4婚姻好不好,嘴上功夫很重要
5激情期浪漫?持续型浪漫?
6婚前婚后你必须要注意的这几点
7婚姻中大的挑战原来是它
8婚姻中怕的不是出轨
9婚内出轨,遇到真爱的概率有多大?
10金融学原理教你如何投资感情
11感情里有前科的你,会对另一半开放吗
第二章 中国式好男人是这样的
1“好男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2中国式好男人的这种特质,伤了女人的心!
3在婚姻中,男人怕问题
4不作为,不表态,就是男人在婚姻中的原罪
5为什么好男人的老婆也会出轨
6有一种出轨,叫作“被妻子逼得出轨”
7好男不跟女斗?中国男人,你们错了!
8这才是婚姻中恐怖的男人
9男人出轨,女人值不值得忍
10凤凰男配孔雀女,结局是这样的
11“改造老公”,我用了整整八年
第三章 好的婚姻都是努力争取来的
1我们都选择了同类走进婚姻
2那些嫁给凤凰男的女人
3一个敢于离婚的女人和一个不敢离婚的女人
4离婚女人深的痛,从来都不是因为男人
5警惕情感
6当完第三者转而从良的她,幸福吗
7那些撸起袖子打拼的女人,后都变成什么样了
8离开渣男,她真的活不下去!
9我想挽救出轨的丈夫
10姑娘,要把握好自己
11 爱情,丰衣足食后再来奢望?
12患上爱情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请出逃!
13他的爱是假的,因为我不是他的初恋
第四章 好的伴侣都是的心理治疗师
1都那么了,你男人为什么还不爽你
2这样的婚姻,只会让女人越过越年轻
3女人在婚姻中付出,暗藏的动机值得每个人警惕
4女人在婚姻中大的危险,是你看起来很幸福
5老公出轨半年,她却让自己年轻了十岁!
6爱情越往后走,越靠一个人
7积极努力的自己,才能光芒万丈
8弱女多悍夫,男人需调教
9经常“出轨”的女人往往更幸福
10我这样度过了离婚后的艰难时光
11 老公出轨后,我是如何成功修复婚姻的
作者介绍
潘幸知:
中国女性心理成长平台“幸知在线”CEO,情感私董会创始人,知名的婚姻家庭问题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媒体人。
携手近千位心理咨询师,创办24小时贴身情感陪护平台,帮助华人女性实现情感自立和精神自由。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书的标准里,“可读性”占了很大比重。如果文字晦涩难懂,哪怕观点再深刻,也会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我初步翻阅下来,呈现出一种非常难得的平衡感——它既有学术思考的深度,又保持了非常流畅自然的语言节奏。那种用词的选择,精准却不矫揉造作,仿佛作者在努力用最直接的方式,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而不是用复杂的术语来树立壁垒。我特别欣赏那种在严肃议题中穿插的幽默感,那种黑色幽默或者自嘲式的表达,能极大地缓解阅读过程中的沉重感,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接受那些可能有些尖锐的观点。这种“寓教于乐”的文风,真的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下,希望获取知识但又缺乏耐心的读者,让人愿意一口气读下去,去探寻下一个“原来如此”的瞬间。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真正触及生活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说教的书籍。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时,那股扑面而来的气息,让我感觉作者似乎有一种洞察人心的能力。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处理得极为高明,没有直接抛出宏大的论断,而是用了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切入,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个你我都很熟悉的困境,让人瞬间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这种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不像是高高在上的导师在指点迷津,更像是经验丰富的长者在分享他走过的弯路,让你感觉“对,我就是这样想的,但我说不出来”。我几乎能想象,接下来的篇章会是如何层层递进,去解剖那些隐藏在日常互动下的微妙张力。而且,从章节标题的设置来看,似乎有一种很强的逻辑脉络,从基础的个体认知,逐步过渡到复杂的相互影响,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预示着作者对主题的把握是相当全面的,绝非蜻蜓点水。
评分我通常会关注一本书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反响,虽然还没开始深入阅读,但仅从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中,我捕捉到一种跨越文化界限的普适性思考。它似乎没有将讨论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或时代背景,而是从更深层次的人性共通点上去挖掘问题的根源。这从侧面反映出作者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不仅仅是在记录现象,更是在探寻规律。我特别好奇,在处理那些敏感或争议性的话题时,作者是如何拿捏分寸的,是采取了批判性的解构,还是提供建设性的引导?优秀的论述往往能做到两者兼顾,既不回避矛盾,又能指引出一条相对平稳的探讨路径。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它就不只是一本消遣读物,而是可能成为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参考书,用来对照和反思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与关系模式。
评分从包装盒打开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一种莫名的能量场吸引住了。这可能听起来很玄乎,但优秀的作品往往自带一种气场。这本书似乎在向读者发出一个信号:做好准备,我们要开始一场严肃的自我对话了。我注意到封底的推荐语,它们都非常精炼,没有过度的溢美之词,而是直指这本书能带来的“改变”或“视角重塑”。这种克制的宣传方式,反而增强了我的信任感。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视为理所当然的关系模式,一层层剥开,让我们看清其内部的运作机制。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工具或思维框架,让我们不仅仅是“知道”了问题所在,而是真正拥有了“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是一份需要被时常翻阅、在实践中不断印证的行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硬壳精装,那种磨砂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质感。封面上的字体排版非常讲究,留白恰到好处,虽然内容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光凭这外表,就已经让人觉得这是一部需要认真对待的作品。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内页的纸张,那种偏米黄色的纸张,印刷清晰,油墨味很淡,长时间阅读应该不会太累眼睛,这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看得出出版社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说实话,现在很多书为了追求速度和成本,在这些基础体验上做得非常粗糙,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种敷衍的感觉。光是这份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就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既然外在如此考究,内在的文字想必也不会是泛泛而谈的浅薄之作,也许它在探讨的议题会是那种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深度思考,而不是那种一目了然、缺乏回味的快餐式阅读材料。希望内页的排版也能延续这份克制与优雅,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