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98首(二) |
| 丛书名: | 中外经典声乐作品大系 |
| 作者/主编: | 贾棣然,周珏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79306 |
| 出版年份: | 2017年7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98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68元 |
| 实际重量: | 93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98首(二)》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贾棣然,旅意男高音歌唱家,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和意大利国立尼科洛·皮契尼音乐学院研究生院,获意大利声乐及歌剧表演的高学历及文凭(相当于博士)。
安德莱阿·法尔柯涅里(Andrea Falconieri,约1590—1656)
17.红宝石般的嘴唇
18.可爱的小眼睛
19.美丽可爱的眼睛
弗朗切斯科·卡瓦利
20.我还是青春少女
21.火一般的渴望
贾科莫·卡里西米
22.我无法活
23.哭泣吧,啊呀,哭泣吧
24.胜利啊,胜利!
萨尔瓦多·罗萨
25.当你在爱人身旁
26.我经常改变地点
安东尼奥·切斯蒂
27.围绕着我心爱的人儿
28.保留我的爱
29.你折磨我还不够
乔瓦尼·莱格伦齐
30.无情的人
附录
同行专家及业内人士对本套丛书的评价
我确信,这套教材的出版对我国的声乐教学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周小燕(原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这套《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98首》系列8册音乐文献集超过了以往的出版物,各种经典版本的汇集及对比、同一首歌曲包含的高中低音调依次排列以及各种不同织体的钢琴伴奏的原版编配,其学术性得以彰显!
——韦福根(上海音乐学院外籍教授,钢琴伴奏家)
我的小贾,他有这些收获和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自上世纪90年代在上音念书时就格外重视对各种声乐文献的学习和积累,终于滴水穿石、水到渠成!
——徐宜(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
一直期待这套新书,相比此前的同类声乐出版物,真有极大的提高:此次的双语对照的诸多版本来源和出处,不同调高及版本的乐谱、集同类乐谱版本之大全、从高音调到低音调依次排列、钢琴伴奏迥异,加之二维码扫码就可以欣赏范唱录音和歌词朗读录音,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与时俱进!
——汤元龙、王务荆夫妇(上海元龙音乐书谱有限公司)
小贾老师是国内罕有的声乐文献方面的专家,他近十年来先后编译出版的几十部声乐文献,极大地丰富并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张莉(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
在我几十年的声乐教学生涯中,贾涛是给我印象深刻的学生之一,他的热情和率真,勤奋与执着,加之他良好的及外语功底,终于做出了这番有目共睹的大工程!
——张仁清(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
一直很关注贾老师的各种出版物及研究成果,声乐师生们都在使用这些教材,很棒!
——黄萱(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
我与贾老师是上的挚友,多年前就看到过这套书交稿前的样稿,我一直在期待这套乐谱的问世,但没想到这套书从交稿直至出版历经了这么长的周期,真是十年磨一剑,出版这样一套实用而内容丰富的乐谱是多么不容易,真是我们国内声乐界的福音!
——肖玛(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高男高音歌唱家)
本套书是原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终身教授周小燕先生在生前大力倡议并协助海内外有识之士耗费十多年时间所编写的、目前国内声乐教材出版物中规模宏大的一套完整的中外声乐教材。周小燕教授生前亲自担任审定工作的这套中外声乐教材,既有意、德、法、俄和中国艺术歌曲,又有音乐会咏叹调和西洋歌剧咏叹调等,除配有中外歌唱家的范唱录音,还增加了适用于高、中、低音各个声部不同调高的版本。
本套书的主编即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友、旅意青年声乐家贾棣然先生,他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和意大利国立尼科洛·皮契尼音乐学院研究生院,获意大利声乐及歌剧表演的高学历及文凭。早在十年前,贾棣然先生就编译了国内首套意大利声乐室内乐独唱曲集,本曲集多次再版,备受业内好评。接下来的十年里,贾老师将其在意大利多年留学深造期间研究所得的欧洲众多作曲家及声乐作品全面整合,精心打造,出版了一系列的声乐作品,填补了我国声乐相关领域的多个空白。
自2017年,贾棣然先生将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强强联手,陆续推出这套由周小燕教授生前审定的“中外经典声乐作品大系”,包括《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98首》《意大利浪漫时期及近代歌曲137首》《新编法国艺术歌曲134首》等,整个系列具有鲜明的编写特色:结集了众多作曲家的经典声乐作品;每首作品均涵盖高中低各个音调的曲谱;每个曲谱均明确其版本来源及出处,绝非电脑移调之作;每首作品均附上由语言学人士校订的“字对字”译词;所有曲目均配有外唱家的示范演唱及外国播音员的歌词朗读音频,以二维码形式呈现。其中,《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98首》(共八册)作为本“大系”的首推作品,献给国内所有热爱声乐以及钟爱古典艺术歌曲的人们。
这套“意大利古典声乐作品”系列,属“中外经典声乐作品大系”里首批问世的音乐曲集。音乐文献集,选编了十七八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古咏叹调及独唱歌曲(包括卡契尼、蒙泰韦尔迪、亚·斯卡拉蒂、维瓦尔第、亨德尔等作曲家的作品)共98首,编译成8册音乐文献集。
教材特色:
l每首作品同时兼具高中低音调及不同配器的原版乐谱
l诸多作品引进出版
l注有原版乐谱的具体来源及详细出处
l“字对字”译词
l外唱家示范演唱录音&意大利播音员歌词朗读录音(以二维码形式呈现)
全套丛书所有曲目按照作曲家所处年代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为了使用和查找上的便利,同一个作曲家的多首歌曲,按照外语歌名的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列。此外,在每一册乐谱的末尾处,都有“分册曲目索引”和“总曲目索引”,以便检索。
第2册:巴洛克早期的意大利声乐独唱作品
本册乐谱分别包括法尔柯涅里(AndreaFalconieri,约1590-1656)、卡瓦利(FrancescoCavalli,1602-1676)、卡里西米(GianGiacomoCarissimi,1605-1674)、罗萨(SalvatoreRosa,1615-1673)、切斯蒂(MarcoAntonioCesti,约1623-1669)、莱格伦齐(GiovanniLegrenzi,1625-1690)等6位作曲家的声乐独唱曲14首,例如清唱剧的奠基人卡里西米的歌曲《胜利啊,胜利!》以及威尼斯歌剧的重要作曲家切斯蒂的歌曲《围绕着我心爱的人儿》等名曲,另有诸多介绍到国内的全新曲目。(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中提及的歌曲都只列出中文歌名,其对应的外语原文曲名,请各位亲对照您手中的出版物的目录查找及对照,抱歉哟!)
需要说明的是,国内以往选编的这个时期的曲目总量偏少且略显单调,随着国内声乐教学的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现今需要把更多相关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介绍到国内来。因此,本套乐谱除了收编有国内声乐界较为熟悉的一些曲目,另外还有一些曲目是国内出版,以起到推陈出新、丰富教学曲目的作用。
本册乐谱率先集中选编了这一时期的歌唱家兼作曲家法尔柯涅里(AndreaFalconieri,约1590-1656)创作的独唱名曲《红宝石般的嘴唇》《可爱的小眼睛》《美丽可爱的明眸》等,以及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卡瓦利(FrancescoCavalli,1602-1676)创作的独唱名曲《我还是青春少女》和《火一般的渴望》。
以创作《胜利啊,胜利!》而流放百世的欧洲清唱剧的奠基人卡里西米(GianGiacomoCarissimi,1605-1674),国内此前除了这一首独唱曲而没有介绍他的其他名曲,本册乐谱率先编译了他的另外两首名曲《我无法活》和《哭泣吧,啊呀,哭泣吧》。
威尼斯歌剧的重要作曲家切斯蒂(MarcoAntonioCesti,约1623-1669),国内此前几乎只知晓他的一首歌曲《围绕着我心爱的人儿》,本册乐谱编译了他的另外两首名曲《保留我的爱》和《你折磨我还不够》。
收到这本《乐府诗选注》,我简直爱不释手。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怀有深厚感情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宝藏。它收录的诗篇跨越了汉魏六朝,篇幅适中,注释却极其详尽。尤其是对于那些生僻字词和典故的解释,更是深入浅出,让人读来毫不费力,却又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对古代社会风貌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记得有一次读到《孔雀东南飞》,以往总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有了这本书的细致解读,那些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纠葛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叹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质感上乘,墨迹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可以感觉到编者在整理和注释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心血,他们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翻译,而是力求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音乐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那些对欧洲早期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及以前时期的作品情有独钟的人来说。我刚翻开目录,就被其中丰富多样的曲目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乐谱集那样只侧重于某一两位大师的作品,而是呈现了一种更为全面的视野,囊括了从文艺复兴晚期到古典主义初期的一些重要声乐作品片段。虽然我个人的乐器演奏能力有限,但我更享受通过阅读这些乐谱来揣摩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当时的演唱风格。排版清晰明了,声部划分得当,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看出旋律线的走向和和声的进行。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鲜为人知的小调作品的收录,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那个时代音乐多样性的认知。每次研究这些复杂的对位和装饰音,我都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欧洲宫廷和教堂里庄严而又华丽的音乐氛围。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近代欧洲建筑史的专著,我深感自己对现代城市面貌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作者以极具洞察力的笔触,梳理了从工业革命后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筑风格如何从古典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最终走向功能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复杂历程。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非常到位,不仅仅是展示了那些标志性的建筑图片,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支撑这些设计的社会思潮、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关于包豪斯学派及其对全球建筑理念的颠覆性影响那一章,论述得鞭辟入里,让我明白了“形式追随功能”这句口号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思考。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既有宏观的历史脉络梳理,又不乏对具体设计细节的微观考察,读起来既有深度又充满趣味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让我感到惊喜,完全超出了我对这种学术类书籍的预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用料的扎实。字体选择非常大气,无论是正文还是那些专业术语的标注,都显得清晰有力,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每一章的引言部分,都配有简短的背景介绍,虽然篇幅不大,但能迅速将读者的思绪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而且,这本书的开本适中,既方便携带,又不至于牺牲了阅读体验,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藏品。对于我这种有收藏爱好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精神的寄托。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的优秀体验,无疑是其内容价值的有力补充。
评分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尤其是对区域文化差异如何影响艺术表达非常感兴趣。这本书以一种近乎人类学研究的视角,探讨了特定地理环境中产生的民间工艺与艺术表达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它的叙述风格非常朴实、接地气,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的田野调查资料和口述历史片段,构建起了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文化图景。我特别被书中描绘的那些传统手工艺人对待材料的敬畏之心所打动,那种代代相传的技艺和对自然的尊重,在如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传统”的价值,并意识到真正的艺术创新往往根植于对本土文化深沉的理解与尊重之上。这本书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