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曲式与作品分析 |
| 丛书名: | 音乐考研丛书 |
| 作者/主编: | 李虻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60779 |
| 出版年份: | 2012年12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378页 |
| 开本: | 16开 |
| 图书定价: | 48.00 元 |
| 实际重量: | 68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作者简介
前言
单元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技巧
1.1命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1.1.1曲式与作品分析非标准化试卷的答题
1.1.2曲式与作品分析标准化试卷的特点和类型
1.1.3曲式与作品分析选择题答题技巧
1.1.4曲式与作品分析判断题答题技巧
1.1.5曲式与作品分析填空题答题技巧
1.1.6曲式与作品分析简答题答题技巧
1.1.7曲式与作品分析论述题答题技巧
1.1.8作品综合分析题命题类型
1.1.9作品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1.1.10音乐形象分析方法
1.1.11和声分析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1.1.12作曲方向和声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1.1.13曲式分析报告的写作
1.2不同题型举例
1.2.1单项选择题50例(附参考答案)
1.2.2多项选择题30例(附参考答案)
1.2.3判断题50例(附参考答案)
1.2.4填空题50例(附参考答案)
1.2.5简答题30例(附参考答案)
1.2.6作品综合分析例题(附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 曲式学基础知识及论述题
2.1曲式学综合知识论述题/026
2.1.1怎样理解曲式与结构的关系/026
2.1.2怎样理解曲式与体裁的关系/026
2.1.3什么是曲式的基本部分/027
2.1.4什么是曲式的附属部分/028
2.1.5音乐表现基本要素和传统曲式中主要结构要素指什么/028
2.1.6乐思稳定性陈述有哪些特征/029
2.1.7乐思非稳定性陈述有哪些特征/029
2.1.8什么是动机/030
2.1.9什么是音乐主题/030
2.1.10重复有哪些类型/031
2.1.11什么是变奏/031
2.1.12什么是模进/032
2.1.13什么是模仿/032
2.1.14什么是对比/033
2.1.15音乐材料如何分裂发展/033
2.1.16什么是织体/033
2.1.17什么是再现/034
2.1.18什么是静止再现/035
2.1.19什么是动力化再现/035
2.1.20终止式常见几种类型/036
2.1.21曲式中调式调性布局的基本规律如何/036
2.1.22中国传统音乐中曲式结构有哪些特征/037
2.1.23中国传统音乐中旋律发展常用哪些手法/038
2.1.24中国传统音乐中和声有哪些特征/039
2.2一部曲式(乐段)论述题/041
2.2.1乐段有哪些特征/041
2.2.2乐句有哪些特征/041
2.2.3乐段、乐句、乐节、乐汇之间的关系如何/042
2.2.4单一调性乐段有哪些特征/043
2.2.5转调乐段有哪些特征/043
2.2.6开放性乐段有哪些特征/044
2.2.7什么是乐段的补充终止/044
2.2.8乐段的扩展有几种形式/045
2.2.9两乐句乐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045
2.2.10平行乐段可分为几种类型/046
2.2.11对比乐段可分为几种类型/047
2.2.12三乐句乐段有哪几种类型/047
2.2.13起、承、转、合乐段有哪些特征/048
2.1.14前后片乐段有哪些特征/048
2.2.15判断复乐段与倒装复乐段依据是什么/049
2.2.16一乐句乐段有哪些特征/049
2.3单二部曲式论述题/050
2.3.1单二部曲式有哪些特征/050
2.3.2有再现单二部曲式的中间部分有哪些特征/050
2.3.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的再现句有哪些特征/051
2.3.4没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有哪些特征/051
2.3.5如何辨析四乐句乐段和单二部曲式/052
2.4单三部曲式论述题/053
2.4.1有再现单三部曲式有哪些特征/053
2.4.2单三部曲式的部分有哪些特征/053
2.4.3单三部曲式的发展中部有哪些特征/054
2.4.4单三部曲式的对比中部有哪些特征/055
2.4.5单三部曲式的再现部常用哪几种形式/056
2.4.6怎样判别假再现/056
2.4.7并列式单三部曲式有哪些特征/057
2.5复三部曲式论述题/057
2.5.1复三部曲式有哪些特征/057
2.5.2复三部曲式的部分有哪些特征/058
2.5.3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有哪些特征/059
2.5.4复三部曲式的插部有哪些特征/059
……
第三单元音乐作品实例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
全国音乐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名录
这本关于音乐理论的著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透着一股扎实的学术气息。我最初是冲着它在圈子里颇有名气的作者去的,毕竟在音乐分析这个细致入微的领域,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指导无疑能让人少走很多弯路。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作者似乎深谙考研学子的痛点,从最基础的和声进行开始,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曲式结构剖析得如同精密的仪器图纸一般,每一个动机的转折、每一个乐章的布局,都有理有据,让人在阅读时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在梳理知识体系时所付出的心血。尤其是那些经典的西方音乐范例,作者没有满足于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到历史背景和作曲家个性的层面进行解读,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瞬间变得生动起来,仿佛我们不再是冷眼旁观的分析者,而是走进了作曲家创作时的心境之中。对于那些准备系统性攻克音乐分析难关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学习蓝图,它不仅教会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才是真正通往高分和未来研究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值得称赞,虽然这听起来似乎与学术内容无关,但在长时间的研读过程中,舒适的阅读体验能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我通常是晚上在台灯下学习,这本书的纸张不反光,字体清晰,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的乐谱示例排版极为专业,每一个声部、每一个和弦标记都清晰可辨,这对于进行详细的五线谱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我过去在看某些盗版或者印刷质量较差的书籍时,经常因为看不清谱面上的小记号而不得不反复对照原版乐谱,极大地打断了思考的连贯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在实际操作层面的需求。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恰恰体现了出版方和作者团队对严肃学术读物的尊重,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让人愿意沉下心来,进行更为深入和细致的钻研。
评分作为一名跨专业考研的选手,我最大的恐惧在于找不到一个能平衡学术深度和入门友好度的教材。很多专业院校的参考书过于偏重于高深的理论探讨,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我来说,阅读起来晦涩难懂,很快就会产生挫败感。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却保持了一种令人惊喜的平衡。它既有不容置疑的专业深度,确保了对知识点的准确把握,但在语言表达上,作者却尽量采用了平实、逻辑严密的白话文,避免了过多生僻的学术“黑话”来故作高深。每当引入一个复杂的概念时,总会有贴切的、易于理解的例子进行辅助说明,这种“先搭脚手架,再添砖加瓦”的教学思路,让我在感到挑战的同时,也充满了掌控感。它没有将读者视为已经具备深厚功底的同仁,而是耐心地引导每一个渴望攀登高峰的后来者,这种亦师亦友的写作姿态,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温暖和信赖的地方,也最终成为了我备考路上不可或缺的指南针。
评分坦白讲,我对于市面上大量“速成”性质的考研辅导材料一直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那些为了迎合考试技巧而牺牲理论深度的做法,对真正的学习者是一种误导。然而,接触这本书后,我的看法有了显著的改变。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真正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它的核心关注点始终放在音乐本体的分析能力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固定题型和套路的死记硬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跨时期、跨风格的曲式案例时的那种包容性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讲解奏鸣曲式时,它不会将所有贝多芬的作品视为标准模板,而是会细致地指出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之间的微妙变化,这种“变化中的共性”才是音乐分析的精髓所在。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指导我们理解音乐多样性的工具。对于那些渴望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展现出更高阶分析水平的考生来说,这种对细微差别的捕捉能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内功心法”。
评分我记得有位前辈曾告诫我,学曲式分析,光看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在脑海中构建出作品的“三维结构”。这本书在这方面为我们搭建了绝佳的脚手架。作者在阐述每一个曲式结构时,总是会辅以清晰的图示和对比分析,不仅仅是平面图,更像是带有时间轴的剖面图。特别是对于那些复杂的复三部曲式或者回旋曲式,作者通过不同颜色的线条和标记,将主题的呈示、再现、插部等各个部分区分得一目了然。这种视觉化的学习方法,极大地帮助我克服了抽象概念难以掌握的困难。以前我觉得像是雾里看花,但对照着书中的图解一步步走下来,那些原本盘桓在脑海中模糊的结构感,一下子变得坚实而清晰。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来说,这简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有效地缩短了理论理解到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让枯燥的分析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和建构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