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珍藏世博》—上海世博的全景式文化解读
定价:39.80元
作者:孙晶岩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8017094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上海世博的全景式文化解读
《人民日报》世博特刊的精彩结集
上海世博的珍藏版本
内容提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次由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它历时184天,聚集246个参展国家和组织,接纳7300多万观众,成为史上规模*、参展国家多、参观人数多的一届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犹如一部写在大地上的百科全书,将世界的博大与精微、科技的奇妙与文化的多元、人类的文明成果与建设经验汇集于此。
本书作者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参观了上海世博会100多个场馆,采访了包括世博会的组织者、参展方在内的数十人,拍摄了3000幅精美照片,从文化、艺术、建筑等角度对主要场馆做了详尽介绍和解读。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举办的一次盛会,是世界历史文化和科技成果的荟萃,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的一次交流。
这是一本从文化上解读上海世博会的百科全书。作者通过参观世博和对组织者、参展方的采访,以生动的文字和精心拍摄的大量精美图片,与读者一道品读世博、享受世博、珍藏世博。
目录
章 难以释怀的欧洲文化情结
法国馆以色、香、味作为序幕
弗拉明戈藏在西班牙的血液里
意大利馆充满了艺术气息
第二章 向往童话般的诗情与梦境
俄罗斯馆使孩子感到幸福
丹麦馆讲述快乐的秘密
瑞典馆充满了童心童趣
第三章 科技创造新大陆
银灰色的理性
紫蚕岛的呼吸
影像中的美利坚
枫叶之国
第四章 古老文明在这里相遇
东方之冠
万象和谐
尼罗河畔的回声
风筝森林的诱惑
月亮宝船的丝绸之路
第五章 建筑是城市的眸子
阿尔卑斯山是瑞士的骄傲
礼品盒上盛开的蒲公英
捷克人请你触摸好运浮雕
芬兰
橙黄色的创意
欧洲的建筑长廊
亚洲的建筑画廊
第六章 愿和平鸽在中东自由飞翔
海上漂来一只巨大的海螺
橄榄之城的美好向往
第七章 活力与激情
好望角吹来的风
北非的古堡花园
非洲的微笑
足球王国的魅力
第八章 蓝色的多元文化
千岛之国
享受海洋的滋养
创世纪神话
第九章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
世界的动力
活力矩阵的春天
城市如棋
人类的脚是圆的
延伸城市梦想
那些美丽即将消失
第十章 世博在中国
绿色的畅想
世博催生城市文明
喧嚣中的安宁
飞碟是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
尾声
后记
作者介绍
孙晶岩,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曾获全国报告文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20余项文学奖。被授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奖章。主要作品有《中国动脉》、《五环旗下的中国》、《震不垮的川娃子》、《山脊——
文摘
序言
这本《珍藏世博》给我的第一印象,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2010年那个夏天的大门。虽然我已经亲自参与过世博会,但当时更多的是一种参与者的热情和体验,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可能就忽略了。这本书,从书名就透着一股“细嚼慢咽”的味道,让我明白,原来那场盛会远比我当时看到的要丰富得多,要深刻得多。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够带我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匆匆走过的展馆,去理解它们背后蕴含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意图。比如,那些充满未来感的建筑,它们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类对未来城市生活的一次大胆畅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设计师们是如何将科技、艺术、环保以及不同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此外,我还对书中关于“中国馆”的解读充满了期待。作为东道主,中国馆无疑是整个世博会的焦点之一,它承载着太多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馆的设计哲学,它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的智慧,又如何展现当代中国的活力与自信?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理解那段属于上海、属于中国的辉煌历史。
评分哇,收到这本《珍藏世博》真是太惊喜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了一下目录和前言,就感觉这本书绝对是我期待已久的那个“宝藏”。我一直对上海世博会充满了好奇,那段日子简直是整个城市的一次狂欢,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现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一直想知道,在这场盛会背后,究竟蕴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印记值得我们去回味和珍藏。这本书的标题“全景式文化解读”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这不正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深入、全面、不流于表面的解读吗?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挖掘出那些隐藏在各种展馆设计、活动细节、甚至是城市变迁中的文化密码。比如,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国,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展馆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的?其中有没有一些特别巧妙的设计,或者触及到了某个国家独特的哲学思想?我更想知道,在世博会巨大的影响力下,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又经历了怎样的文化融合与创新?它的城市精神、市民生活方式,是否在这次盛会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本书的厚度和精美的排版也预示着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册,而是一部用心打造的、值得反复品味的文化史诗。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份属于上海世博会的独特魅力了。
评分《珍藏世博》这本书,光是标题就让我感到一种庄重而深邃的力量。我一直认为,像世博会这样的盛会,留下的绝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和短暂的记忆,它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在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自信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这本书的“全景式文化解读”定位,让我相信它能够带领我超越表面的热闹,去触及世博会的核心精神。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揭示那些隐藏在精美设计、宏大叙事背后的文化逻辑。比如,那些各国展馆的建筑风格,除了美学上的考量,是否还蕴含着各自民族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或者历史传承?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核心理念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参与者是如何理解和实践“美好生活”的,他们又有哪些独特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呈现一些关于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在世博会期间发生的文化变迁和精神升华。这本书,不单单是对一场展览的记录,更是一次对中国城市发展、文化进步的深度反思,我迫不及待地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看到《珍藏世博》这本书,我的心头涌起一阵强烈的共鸣。虽然我当时也亲历了世博会的盛况,但总觉得在那份热闹和辉煌之下,还有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东西未能触及。这本书的“全景式文化解读”几个字,恰恰点出了我的心声。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展馆外观的描绘,或者对活动流程的简单记录,而是能够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剖析那些参展国,尤其是那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国家,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展馆来讲述他们的城市故事,传递他们的文化基因的?有没有一些设计,是超越了语言和地域的限制,能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产生共鸣的?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的文化解读充满了好奇。这个主题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和人文关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理解,在世博会的语境下,这个主题是如何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所诠释的,它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启示?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对话的契机。
评分我对《珍藏世博》这本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文化”这两个字的敏感。世博会,在我看来,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展示科技和经济成就的平台,它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盛宴。这本书的“全景式文化解读”这个副标题,让我觉得作者一定是对世博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并且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我非常好奇,在书中,作者是如何将世博会上的各种元素,比如建筑、艺术展览、表演活动,甚至是与会者的交流互动,都串联成一条条有意义的文化线索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如何在世博会上展现他们的文化特色,以及这些特色是如何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相结合的。例如,有没有哪些参展国的设计,是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城市化进程的理解和反思?我同样期待书中能够挖掘出一些关于上海城市文化在世博会期间发生的微妙变化。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汇聚地,在世博会的催化下,它又吸收了哪些新的文化养分?市民们在这次盛会中,又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参与和互动,为世博会增添了独特的人文色彩?这本书,仿佛是一本通往世博会深层精神世界的钥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它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