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日和手帖005:日用即道
定价:42.0元
作者:苏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8653129
字数:17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日和手帖005:日用即道》是日和手帖生活品牌的第5本纸质出版物,以「日用品」为主题,对不同领域的人群的日常用品进行了挖掘、整理和提纯。
通过对其使用,去重新重视那些被忽视的日常用品。不仅仅是日常用品,生活中很多细枝末节容易被忽略,所以我们要回到生活本身当中去,多关注并感受这些细节。
我们每天与之接触,它会给我们回应,与我们产生情感的连接,并且带着这种温度,比我们更长久地存在下去。
什么是“日和”,就是好天气,美好的。什么是“手帖”,就是记录本。“日和手帖”,就是记录下美好一切的本子。我们期望成为生活美学的记录者和造物者。
「日和手帖」(HiyoriTecho)或者说本身并无意义,它被赋予的是:一个有关日系生活方式、众筹造物的全新生活品牌。我们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定期制造相关日常用品,在不同的城市聚会。一起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
内容提要
《日和手帖005:日用即道》(每一件日用品,都蕴含着道。)是日和手帖生活品牌的第5本纸质出版物,以「日用品」为主题,试图重新发现、挖掘和整理日常用品的不同重要性。【特附赠50元产品优惠劵】
在这本特集书中,我们走进多伦多夫妇经营的选品店,通过瑞典、芬兰民艺产生默契与共鸣;看墨白的生活物器,惊喜常出自偶然;苏黎世大学教授Franco Clivio,以一颗恒久使用之心,回归生活本身;日本立体造型家森井YUKA的旅行常备用品,不被流行左右;生活美学家老爷,拿出“孤独人生”里的片手锅,生活落实到实处才是真美;日本杂货店persica 主理人牟田绚加,她的日用之道是不需刻意寻找,旅行便是源头;我们收集、整理了一系列日常用品型录。
访问知名平面设计师刘治治、丹麦家居品牌HAY创始人Rolf Hay和Mette Hay夫妇、旧金山独立设计师Yvonne Mouser等等。
目录
作者介绍
特约撰稿人:
森井YUKA日本立体造型家、收藏家。作为立体造型家的她从事人物形象设计和玩具设计的监修;作为收藏家的她走访各国超市,不断尝试从日用品和食品包装设计中解读当地文化。
受访嘉宾:
JohnBaker&JuliDaoustBaker;夫妇/来自多伦多,日用品杂货店Mj·lk的创始人和主理人。Mj·lk主要提供来自北欧和日本的家具和日用品,不定期举办展览。
刘治治/平面设计师,AGI会员,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墨白/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从事绘画和设计工作。
FrancoClivio/苏黎世人,产品设计师、大学教授。1960年在乌尔姆毕业后从事过设计工作;乐于收集看似微不足道但功能性很强的日常用品,曾举办名为NoNameDesign的展览。
广松美佐江/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女子美术短期大学平面设计部和日本写真艺术专门学校报道艺术部。
青山周平/建筑师,1980年生于日本广岛县。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创办人、主创建筑师;中国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蒋晟/蒋家班佛像造像工作室创立者
陈粒/歌手
牟田绚加AyakaMuta/日本杂货店persica主理人。
陈卓/时尚生活概念店SANLIPOP主理人。
LabourandWait/伦敦日用品杂货店,开业于2000年,搜集、提供实用又不过时的日用品。
RolfHay&MetteHay;夫妇/HAY创始人。HAY成立于2002年,致力于推动丹麦家具设计向的、创新频出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习,设计具有现代气息的家具作品。
YvonneMouser/旧金山独立设计师,善于制作家具、日用品领域的设计和制造师,NewFactory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庄哈佛/有十余年的创意工作经验,「aroom」的vintage杂货咖啡店店主。
森史子、东出桂奈、秋山史织/日本hacoriwa编辑部成员
罗家芳/台北小器生活道具店行销公关经理
老爷Samuele/信报《LifeStyle.Journal》艺术指导SamueleOr.
李若帆/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创立失物招领(Lost&Found;)和北京生活饰集品牌。
连杰/设计师,L-A-BDESIGN艺术指导
丁达柠/一鸿艺居主理人
白冈冈/设计师,DohopWorkshop创作总监
子千/摄影师
部凡/插画师
张鹏/山形SHANXING家具创始人
邵年/设计师
陈立国/台湾媒体工作者
廖伟棠/诗人、作家、摄影师。曾获香港艺术发展奖2012年度文学奖,2013年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受邀诗人。曾出版《野蛮夜歌》《八尺雪意》《半簿鬼语》等十二种诗集,摄影集《孤独的中国》《巴黎无题剧照》《寻找仓央嘉措》等。
谢飞/主修室内空间设计,研究生主修摄影,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现在南锣鼓巷开工作坊,邀请不同领域的老师、朋友到这里进行木工、布艺、皮具、画小画、写大字、茶、咖啡、园艺等交流。
许灵怡/生活在福州,《HOMELAND家园》杂志副主编。
蜗牛/Lifestyle摄影师、造型师,擅长美食和空间的造型与拍摄。《瑞丽》《时尚先生》《乐活》《悦食》《ELLE》《美好家园》等杂志合作摄影师。创办有snailstudio(蜗牛工作室),不定期举办有关摄影的教学和其他有趣的沙龙活动。
黄强/广东茂名人,现居深圳,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平面设计、摄影和独立艺术创作。「彁」主理人。
海弟/独立艺术家、设计师、手艺人。海弟自2006年大学毕业后开始收藏古旧木材、古木家具,曾师从木材鉴定专家苏中海教授学习木头鉴定。
……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轻”。它不沉重,无论是封面材质的触感,还是翻阅时的重量,都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轻盈感,这与书名所传达的某种意境十分契合。 它更像是一本“随身指南”,让你在任何一个碎片化的时间里,都能轻松地翻开它,从中汲取一点点生活的养分。 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不刻意、不矫揉造作的表达方式。它谈论的都是最寻常不过的生活场景,但却能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智慧。 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回想自己的生活,思考书中所描绘的场景是否也曾出现在我身上,以及我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强加的观念,而是通过点滴的分享,温和地引导你重新审视自己与生活的关系,并从中找到一种更加自在、从容的状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给我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像是一个久违的朋友在向我招手。我特别喜欢它选用的那个色调,不张扬,但却有着一种沉淀下来的韵味。 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畅销书那样,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堆“成功秘籍”或者“人生格言”,而是以一种非常平和、内敛的方式,讲述着一些关于日常的点滴。这种感觉很舒服,没有压力,可以很自在地去阅读。 我注意到书中的一些插图,它们不是那种追求华丽或者精致的风格,反而带着一种朴拙的美感,就像是随手画下的素描,却能精准地抓住事物的神韵。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有智慧的长者在聊天,他没有说教,只是分享他的观察和感悟,而你听着听着,自己也就有了些许领悟。 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让我们重新去关注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并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这种“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像一位老朋友,触感温润,纸张的质感也恰到好处,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能让人沉静下来。封面上那幅写意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悠远的生活哲学,不是那种刻意追求的“禅意”,而是融于日常的点滴之中,是一种随性而又充满力量的美。 拿到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它不像是市面上那些浮夸的“生活方式指南”,没有大张旗鼓的口号,也没有让人望而却步的高冷姿态。它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去细细品味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就像一颗饱满的种子,静静地埋在土壤里,等待着发芽的那一刻。 它的排版也十分考究,文字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眼睛感到疲惫,图片与文字的穿插也自然流畅,读起来没有任何生涩感。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配图,它们不是那种经过精心摆拍、完美无瑕的“网红”风格,而是带着生活本身的温度和痕迹,让人觉得真实可亲,仿佛能听到那些画面背后传递出的细微声响。 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温柔的提醒。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停下脚步,去感受那些最本真的东西。它没有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细微的观察和感悟,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道”。这种“道”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渗透在每一个日常的行为和选择之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 当我翻阅这本书时,总能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力量。它就像一个安静的伴侣,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一份宁静和启示。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去思考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是否也能成为一种修行。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那些激进的改变来得更加持久和深刻。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非常统一,散发着一种宁静致远的东方美学气息。封面设计简洁而不失内涵,用色沉稳,给人一种沉淀下来的踏实感。 它不像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作者用一种非常平和、内敛的笔触,分享了许多关于日常的体悟。 我喜欢它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它只是描述了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但却能在你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你思考更深层的东西。 它不是那种“鸡汤”式的慰藉,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生活更加理性、也更加有温度的视角。 它让我明白,真正的“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蕴藏在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日常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践行。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球的是它的版式设计。我必须说,这是我近来看到的最令人舒适的版式之一。字体的选择、行距的设置,都透露出一种对读者体验的极致追求。 它不急不缓地展开,没有那种一上来就想抓住你眼球的“钩子”,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你引入一个平和的阅读空间。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细节的描绘,那种细腻的观察力,仿佛能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的空气、光线,甚至是物品的温度。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现的一处风景,起初并不显眼,但越品味越觉得其韵味无穷。 它没有试图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分享经验和感悟,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探索,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