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舌尖下的中(一个饕餮民族的前世今生) | ||
| 作者 | 李麦逊 | ||
| 定价 | 32.00元 | ||
| ISBN号 | 9787229062859 |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3-05-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481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舌尖下的中:一个饕餮民族的前世今生》是一部批判中食文化并带有追问、自剖、忏悔、既颠覆又具建设性的独特的大众文化读本。作者经由嚣张而幽微的食文化,来梳理和探究母文化中的病灶,为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救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 编辑推荐 | |
个人想要获得灵魂的自由,先摆脱和味觉的囚禁。 |
| 作者介绍 | |
李麦逊,原名李波,祖籍山西左权,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于四川广元,长期从事写作和英语教育工作。2007年移居美,和太太Kimberley居威斯康星州麦迪逊。 |
| 序言 | |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阅读体验,那便是“酣畅淋漓”。这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极好,时而紧凑,时而舒缓,就像一顿丰盛的宴席,有开胃的小点,也有压轴的主菜。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不失现代人敏锐观察力的视角。他似乎总能找到一个独特的切入点,把看似不相关的元素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大而又严密的知识体系。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对待食物的态度,其实也折射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吃”,更是关于“活”的哲学,充满了智慧与温情。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接地气”,但绝不意味着粗俗,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之美。作者似乎有着一双能看穿食材本质的眼睛,他不会用那些华丽空洞的辞藻来堆砌,而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去描绘食物的魅力。每一次翻到新的章节,我都像被施了“美食咒语”,那种强烈的代入感让我仿佛能闻到书中描绘的香气,听到食物在口中爆裂的声音。尤其是一些关于地方小吃的描述,简直是神来之笔,精准地捕捉到了那种只有本地人才懂的“精髓”。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美食有好奇心,或者想了解一种文化深层脉络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对“寻味”的所有想象。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陷入沉思。它带来的冲击力是多维度的,不光是味觉上的唤醒,更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穿透时间的迷雾,让你感受到那些古老技艺是如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不易与珍贵。我特别喜欢他用那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来描绘食物的转化过程,比如面粉如何变成筋道的面条,或者一锅汤如何熬出百般滋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捕捉,让整本书的质感非常高级。它不是简单的“吃货指南”,而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史诗,让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心怀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介绍,而是像一部精彩的悬疑剧,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作者似乎对食材的“前世今生”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探究精神,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精心打磨的珠宝盒,打开后总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我特别欣赏他对地域文化与饮食习惯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那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了解了一种食物的制作过程,更是与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产生了共鸣。它成功地将学术性的探讨与大众化的阅读趣味完美结合,让原本可能有些严肃的话题变得轻松有趣,是一本老少咸宜、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美食世界的新大门!我原本以为自己对吃已经够了解了,但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简直是个美食界的“井底之蛙”。作者的文字功底太了不起了,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带着你亲身走进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厨房和街头巷尾。我尤其喜欢他对食材的描写,那些看似寻常的蔬菜、肉类,在他笔下都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而且,他不仅仅是在描述食物的味道,更是在挖掘食物背后的文化和情感连接,让我对“吃”这件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每一次翻阅,都像进行了一次味蕾的探险,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立刻放下书本,去寻找那些书里提到的美味一探究竟。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让你在享受阅读的同时,也对生活中的小确幸充满了感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