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5北京城区地图(详查版)
定价:10.0元
作者: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1709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082kg
编辑推荐
●全开大比例尺五环城区图
●清晰准确的道路互通关系
●精准的立交桥及出入口分布
●丰富的企事业单位信息
●详细的楼盘、小区分布
●双面覆膜、防水耐磨 撕不烂、在京人员生活、出行必备
内容提要
《北京城区地图(详查版)》为北京中心城区地图,覆盖范围南、北均至五环,东至五环外八通地铁线双桥站以东,西至西六环。
1.道路系统非常详细准确,道路互通关系清晰易读。立交桥、快速路出入口、主辅路相互关系详细明确,让读者在地图上就能设计行车路线。
2.点位信息丰富,涵盖了绝大多数的医院、学校、党政机关单位、宾馆、商务大厦等,让读者能快速找到目的地。
3.居民地分布详细,尤其是新小区、新楼盘,是目前在版地图中全面、准确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号称“详查版”的北京城区地图,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纸张的质感就透着一股子专业范儿。我本来是想找个能清晰标注出那些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和公交枢纽的工具,毕竟北京这地面变化太快了,老地图真跟不上趟。翻开这个本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密密麻麻的街道网格,以及那几乎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小字地名。说实话,对于我这种日常通勤族来说,它过于精细了,很多我根本不需要知道的小胡同和单位的内部路线,都被标注得一清二楚,这效率显然不是为我这种“快速导航”用户设计的。我希望能看到的是那种色彩分明、重点突出的那种,比如商业区用亮色高亮,旅游景点有专门的符号,而非这种追求极致信息量的“地毯式轰炸”。它更像是给城市规划师或者初次来京要进行地毯式调研的学者准备的,而不是放在车里或背包里应急用的。那种想迅速定位某个商场或医院的迫切需求,在这种详尽到有些冗余的地图上,反而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了。我试着找了找最近几个月新开的几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发现它们的位置标注得倒是准确,但周边路网的更新速度,我得打个问号,毕竟地图的印刷周期决定了它信息的新鲜度,这在飞速迭代的北京,是个硬伤。
评分我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POI(兴趣点)的标注密度和信息的深度。我注意到,像一些老字号餐馆、特定历史遗迹,它们的标注非常详尽,甚至连一些老居民区里的著名小卖部都赫然在列。这说明编制方确实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然而,这种详尽度在现代商业综合体和新兴科技园区上就没有体现出来。比如,一个大型购物中心,地图上只标注了一个点和它的名字,内部楼层布局、主要品牌分布、停车场入口位置等关键信息,是一概欠奉的。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对这些“点”的内部信息需求越来越高。如果它能像一些旅游指南那样,在地图的边栏或附录中,提供关键区域的“微缩平面图”或者关键设施(如地铁站A、B、C出口对应地面位置)的指示,那么它的实用价值会直线飙升。现在这样,它只告诉我“东西在这里”,却没告诉我“怎么进去”,这种信息差在复杂的大城市里是致命的。
评分我特地对比了几个我常去的区域,比如五环外的一些新兴住宅区,对这些地方的地图准确度,我一直比较挑剔。很多老地图到了这些地方就彻底歇菜了,要么是一片空白,要么就是停留在几年前的村落状态。这本“详查版”在这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新的小区轮廓和道路走向基本能对得上我手机App上的导航数据。但是,地图的配色和图例设计,实在让人提不起精神。它采用了一种非常传统、偏向于工程测绘的美学,黑白灰为主调,绿色和蓝色也用得非常保守和沉闷。我理解地图的本质是功能性,但既然是面向公众的消费品,稍微活泼一点、至少在视觉引导上更清晰一些,难道不是加分项吗?比如,不同级别的道路,仅仅是线宽略有区别,缺乏色彩的层次感,导致在快速浏览时,很难区分主干道和次干道。如果我不是紧盯着图例去逐一核对,很容易把一条小马路当成重要的环路来参考,这对于驾驶者来说,潜在的危险性是存在的。我更偏爱那种用不同饱和度的颜色来区分道路等级的地图,一眼扫过去,交通流向就了然于心了。
评分关于地图的“可携带性”和“耐用性”,我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这本书的开本是典型的工具书尺寸,拿在手里,确实很有分量,这重量感本身就让人觉得它“有料”。然而,当我尝试在车里展开它时,就发现了局限性。北京城区太大了,要看清整个二环到五环之间的路网布局,我就得把地图完全摊开,占据整个副驾驶的面积,甚至还需要用重物压住。这种大开本虽然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但在移动状态下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如果我只是想在某个路口做快速决策,翻阅一页一页的局部地图,查找页码索引的过程,比我直接拿出手机输入目的地要慢上好几步。而且,纸张虽然厚实,但多次对折和展开后,接缝处的折痕已经开始出现轻微的磨损迹象,对于这种高频使用的工具,我更希望它能采用那种防水、抗撕裂的材质,即便牺牲一点点的细节清晰度,也比用几次就得小心翼翼地供着要实用得多。
评分从一个长期与地图打交道的角度来看,这份地图的“时效性”是一个潜在的隐患,即便它目前可能是最新的版本。北京的城市建设速度是世界闻名的,今天修好的立交桥,明天可能就开放通车了,而地图的出版周期决定了它总会滞后于现实。我更倾向于将这种静态的、印刷版的地图,定位为一种“历史记录”或“宏观规划参考”,而不是一个日常依赖的导航工具。它非常适合用来理解城市某一特定时间点的骨架结构,比如研究某一区域的土地利用历史或者城市路网的规划逻辑。如果我需要进行一次长途自驾游,需要提前对整个城市的骨架有个全局的认知,那么这张图的尺度和细节是无可替代的。但若论及“精准导航”和“实时路况”,它显然无法与数字地图抗衡。所以,购买它需要明确其用途:它是一个精密的、信息密度极高的城市解剖图谱,而非一个灵巧的、即时的导游向导。我欣赏它的严谨,但对它的日常实用性,持保留态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