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走,去旅游
定价:20.0元
作者:刘生健 ,杨杰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220093890
字数:18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看一看,走一走,自在活到99,旅游,练腿脚、开眼界的妙方,老年人的长寿宝典
内容提要
老人要保持快乐的精神状态,安排时间出去旅游是很好的方式。因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旅游能帮助老年人拓展视野,陶冶情趣,增进交往,还能让大脑得到有效刺激,保持大脑活力。对老年读者和社区工作者而言,本书指向明确,有很大的出版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刘生健:男,成都古建园林学术委员会执行秘书,高级旅游咨询师,从事文化及旅业近二十年,曾参与多部著作的编写。
文摘
章
节
老了,又如何?
退休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我们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而且随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各器官及组织细胞的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或呈现衰退状态,这就是“生理性衰老”。加上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转向的时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遇上一些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不良刺激,造成我们的心理变化,如心情压抑或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何谓健康老人一切生物都要经历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阶段,人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各个器官及组织出现功能退化,即生理性衰老。虽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由于健康基础的不同、心态及生理的原因,一部分老年人还是具有相当的活力,这里总结出健康老人的八大特征:
1. 炯炯有神的双目
眼睛是人的精气汇集之处,目光炯炯有神,是人精力旺盛、身体健康的标志。
2. 健康坚固的牙齿
坚固的牙齿是健康的重要特征之一。牙齿坚固,则能将食物更好地咀嚼,减轻胃肠的负担,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取与吸收。牙齿坚固说明肾气充足。
3. 良好的心肺功能
说话时表达清楚、语音清晰、呼吸从容不迫,说明我们的心脏与肺脏功能良好,体力充沛。
4. 适宜的生理指征
脉搏的形态、柔软度常常可以大致反映周围血管的状态。脉搏坚硬、缺乏弹性,可能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表现,脉搏硬而细小也可能是动脉硬化的表现。若60岁以后的老年人仍保持脉搏和缓有力、从容不迫,说明我们气血两调。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代表了人从出生、成长到衰老的过程。划分老年人的标准主要是以人的生理机能开始衰老为依据。我国目前人口平均寿命为70岁,但60岁后,体质已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不再承担繁重的工作和重体力劳动。所以,6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点年龄,符合我国大多数人的身体状况。
(2)参考国际通用标准。国际上发达国家老年人年龄起点标准为65岁,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为60岁,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采用60岁作为标准较为适宜。
(3)同退休年龄相衔接。我国一般规定男60岁、女55岁为退休年龄,特殊工种的退休年龄虽然较早,但还不能称为老年人。为了与多数人的退休年龄相衔接,将60岁作为老年人年龄起点与我国目前情况是相适应的。
……
序言
前 言
“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关键词之一。据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中国是世界
上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截至2011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且这一数值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15亿,约占总人口的15%;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老龄化水平达17%。老龄化不仅是一个社会现象,也是与我们老年朋友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当高龄群体占社会比重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确,不仅社会发展对老年人有影响,反过来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对社会状态产生很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力势必与日俱增。由此可见,作为老年人,我们自身的愉悦与幸福对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们如何发现快乐呢?保持身心健康是永恒不变的答案。而旅游,正是一种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能拓宽视野、振奋精神、陶冶兴趣、增进人际交往,并能使人心情更为舒畅的方式。
当今,旅游并非难事,它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家户户的享乐方式。旅游对人们来说已是生活的一部
分,是生活的一种权利。在“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时节,“烟花三月下扬州”,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样的轻松愉快,这样的潇洒浪漫,这种从容闲逸、闲情野趣,会让人物我两忘,达到一种境界。旅游,已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一种普遍的休闲、娱乐方式。'
这本书在探讨旅行的意义时,展现出了一种非常成熟且富有哲思的视角,完全超越了那种走马观花的“打卡式”记录。作者似乎在用一种近乎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去解构现代生活的疲惫与疏离。他并不急于赞美宏伟的自然奇观,反而将笔墨聚焦于那些在旅途中偶遇的普通人身上——一位老木匠专注雕刻的侧脸,一个孩子在古城墙上追逐蝴蝶的欢笑,甚至是一次迷路后当地人热心指引的短暂交集。正是这些微小的、不经意的瞬间,被作者提炼成了对“生活本真”的深刻反思。他探讨了“在路上”如何成为一种对抗时间流逝和身份固化的有效途径。这种对内在世界的挖掘,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在喧嚣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心灵地图”。它鼓励读者去放慢脚步,去倾听那些被日常噪音所掩盖的、来自自我深处的微弱回响。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几页,我立刻被作者那深入骨髓的观察力所震撼了。他似乎拥有将寻常景物赋予生命和故事的魔力。比如,对于一个普通小镇清晨市场的描写,别人可能只会写人声鼎沸、货物琳琅,但作者却捕捉到了阳光穿过棚布缝隙投射在地上的光斑的微妙变化,以及那些摊贩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眼神。文字的密度恰到好处,没有冗长累赘的形容词堆砌,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精心挑选后精准投放的靶心。叙事的节奏感也处理得极为老道,时而如同山涧溪水般潺潺细流,娓娓道来一段历史的沉淀;时而又像骤然爆发的瀑布,将一个突发的感人瞬间浓墨重彩地展现在眼前。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闭上眼睛,试图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那幅画面,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极其难得的。作者对细节的敏感,使他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觉自己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与他一同行走在那片土地上,呼吸着那里的空气,品尝着那里的风土人情。
评分从文学技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极富表现力。有时候,它会突然切换到一种近乎口语化的、带着幽默感的俏皮表达,让你在会心一笑中放松下来,仿佛身边坐着一位风趣健谈的旅伴。而在描述那些历史遗迹或自然奇观的庄严时刻,文字又会变得厚重而典雅,用词考究,充满了敬畏感。这种灵活切换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避免了全书基调的单一化和审美疲劳。特别是作者在处理时间维度上的叙事手法,常常令人拍案叫绝——他能将几百年前的传说与当下脚下的触感无缝连接起来,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记载,而是鲜活地存在于我们呼吸的空气之中。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结构,让整个文本的层次感大大增强,每一次重读,似乎都能发现新的光影和角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的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股别样的匠心。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配合着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在书店众多花花绿绿的书籍中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了。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幅手绘的地图剪影,笔触细腻却又充满了动感,仿佛已经能感受到旅途中的微风拂面。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十分出色,触感温润,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而且,书中的排版布局也深得我心,文字与图片的穿插布局自然流畅,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整体视觉效果非常丰富。翻开扉页,那种油墨散发出的淡淡香气,简直是开启一段美好旅途的序曲。看得出来,出版方在制作工艺上绝对是下足了功夫,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内页,去探索作者笔下的那些山川湖海。这本书拿在手里,分量感十足,沉甸甸的,但又不会过分笨重,完美适配于旅途中携带的需求。这种精美的外在包装,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简直是送礼自藏两相宜的佳品。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一种深层次的连接感,这种连接不仅是与书中描绘的广阔世界,更是与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它没有提供任何廉价的“成功学”式的旅游秘籍,也没有刻意制造戏剧性的高潮,它提供的是一种真诚的、赤裸裸的“在场”感。作者坦诚地记录了旅途中的疲惫、迷茫,甚至是遭遇的不快,正是这些不完美,才使得整个旅程显得如此真实可信。这种坦诚,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读者内心深处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未知的好奇,同时也抚慰了我们对自身不确定性的焦虑。这本书仿佛在低语:去吧,去经历那些未知的岔路口,因为真正的风景,往往藏在那些计划之外的转角里。合上书页的那一刻,心中涌动的不是对“读完”的失落,而是对“即将出发”的强烈冲动,这大概是所有优秀旅行文学最伟大的价值所在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