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古典文庫 西廂記
定價:10.00元
作者:(元)王實甫
齣版社:浙江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400677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王實甫編寫的《西廂記》的故事*早起源於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在宋金時代流傳甚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將其改編成說唱和戲劇。《西廂記》就是在這些豐富的藝術積纍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講述瞭張生與崔鶯鶯纏綿悱惻、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錶達瞭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願望。
內容提要
《西廂記》是以崔鶯鶯與張君瑞的愛情故事為題材的古典戲麯名*,成書於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取材於唐元稹的《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王實甫的《西廂記》版本很多,本書以近人劉世珩《暖紅室匯刻西廂記》中所收的明淩濛初《西廂記五劇》作為底本,以明弘治戊午(1498)刊本《新刊奇妙全相注釋西廂記》、明王驥德《新校注占本西廂記》等作為校本。為使讀者對《西廂記》故事的嬗變有一個全麵的瞭解,特於文後附錄瞭《鶯鶯傳》《商調蝶戀花鼓子詞》《董西廂》,以饗讀者。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關於明代園林建築的圖冊簡直是視覺盛宴!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枯燥的建築史資料匯編,沒想到它配圖的精美程度和專業性都遠超我的預期。大量的實景高清照片,結閤精細的測繪圖和結構剖麵圖,讓那些早已湮沒在曆史塵煙中的私傢園林,仿佛又鮮活地呈現在眼前。特彆是對蘇州拙政園中“遠香堂”的解析部分,不僅展示瞭它在不同季節的光影變化,還引用瞭當時主人的詩文來佐證其空間布局的哲學意圖。書中的文字部分簡練有力,重點突齣,沒有過多冗餘的描述,完全是以圖像和數據說話,對於建築設計專業的學生或者僅僅是愛好者來說,都是極佳的學習資料。看著那些精巧的飛簷翹角、麯徑通幽的假山疊石,我都能想象齣當年主人在其中飲酒賞景的悠然自得。
評分我最近在看的一本關於宋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書,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沒有過多糾纏於朝堂的權力鬥爭,而是深入挖掘瞭那些文人在特定曆史背景下,如何平衡齣世與入世的矛盾心態。作者對理學、禪宗思想的梳理非常清晰,引用瞭大量的私人信劄和日記,讀起來讓人感覺仿佛可以觸摸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尤其有一章專門探討瞭“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的張力,分析得鞭闢入裏,讓我對蘇軾、歐陽修等人的諸多行為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本書的學術性很強,但行文又極具敘事張力,絕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堆砌,而是像聽一位博學的長者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如果你對中國古典知識分子的內心睏境感興趣,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它能幫你建立起一個理解那個復雜時代的思想框架。
評分這本精裝本的《紅樓夢》簡直是藝術品!光是拿到手就能感受到那種沉甸甸的質感,紙張的選取非常考究,墨色濃淡適宜,閱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纍。更彆提那裝幀設計,封麵上的燙金紋飾細膩得讓人愛不釋手,仿佛能透過那繁復的花紋,窺見大觀園裏的一顰一笑。我尤其喜歡它對人物判詞和詩詞的排版處理,既保持瞭古典韻味,又兼顧瞭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每一次翻開,都像進行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曹雪芹筆下的悲歡離閤,在這樣的載體上呈現,更添瞭一份莊重和哀婉。對於真正的古典文學愛好者來說,這樣的版本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我簡直迫不及待想找個安靜的午後,泡一壺上好的龍井,慢慢沉浸在那錯綜復雜的人際關係和詩意的語言世界裏,細細品味寶玉、黛玉和寶釵之間的那份宿命糾葛。
評分我最近入手瞭一套關於古代書法理論的精選集,裏麵的內容簡直是書法愛好者的“武功秘籍”。它匯集瞭從魏晉到清代的曆代書法大傢關於“用筆”、“結體”和“章法”的論述,內容涵蓋麵極廣。這本書最妙的地方在於它不像傳統的書法理論那樣晦澀難懂,而是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用非常具體的筆法指導來闡釋。比如,解釋“中鋒”時,引用瞭顔真卿對“提按”的精妙比喻,一下子就讓人茅塞頓開。此外,書中還穿插瞭大量對經典碑帖的局部放大解析,使得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非常緊密。對於我這種常年練習書法卻總覺得不得要領的修行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清晰的理論框架,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創作意圖,從而指導自己的臨摹和創作,感覺自己的筆力似乎都有瞭質的提升,非常推薦給所有追求書道境界的同仁們!
評分最近讀瞭一部非常冷門的清代筆記小說集,收錄的篇目大多是地方誌和民間口述的零散記載,題材非常駁雜,充滿瞭奇聞異事和地方風俗的記錄。這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野”和“真”,沒有經過主流文人那種精細的雕琢,保留瞭大量市井百姓的原始想象力和生活氣息。裏麵關於江南水鄉的鬼怪故事尤其有趣,描述瞭許多如今已經失傳的祭祀儀式和地方迷信,讀來令人毛骨悚然又拍案叫絕。我甚至從中發現瞭一些與現代民間傳說相似的母題,簡直像打開瞭一個活的文化人類學寶庫。唯一的缺點可能是排版略顯陳舊,有些篇章的注釋不夠詳盡,需要讀者自行對照其他資料。但瑕不掩瑜,對於想深入瞭解清代社會底層文化和民間信仰的人來說,這是本不可多得的“另類”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