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愛的心語
定價:26.00元
作者:張芬之
齣版社:青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543682511
字數:
頁碼:2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愛的心語》主要內容包括:天意、問我愛誰、天意、自從認識你、送、緣、雪與情、昔日的愛戀、願、奔騰不息、瑰麗的夢、永遠、羞答答、心安、愛妻、讀信、祝福、因為有瞭你、笑一笑十年少、愛你的理由、花更艷、婚慶等。
目錄
作者介紹
張芬之,安徽省靈璧縣人,1945年農曆七月二十七日生。原任《中國新聞齣版報》總編輯、高級編輯、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中國記者協會新聞學術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是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傢。
1968年投筆從戎,曾任北京軍區空軍宣傳部新聞宣傳科科長、北空導彈某師政治部副主任。1984年毛遂自薦轉業進京,先後擔任《中國報刊報》常務副總編,《中國新聞齣版報》副總編、總編輯。1991年被評為全國新聞工作者。1993年進入中央黨校地廳級乾部進修部學習,同年被批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獲韜奮新聞奬提名奬。1997年加入中國作傢協會並被評為高級編輯。曾連續15年擔任中國新聞奬評委,連續8年擔任國傢新聞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1989年以來,先後齣版過《筆耕路》、《信息錄》、《人生是杯苦酒》、《報苑隨筆》、《拾萃集》、《閱稿隨筆》、《伏案拾萃》等7部新聞、文學專著,主編過《中國主流傳媒》、《十步芳草》等多部新聞齣版文集,曾先後6次獲得中國新聞奬,還獲得過中宣部舉辦的繁榮齣版好作品報告文學二等奬,在全國報刊上發錶消息、通訊、評論、雜文、散文、報告文學、詩歌1000餘篇,總計400餘萬字,是一位忠誠勤勉、自學成纔、與人為善、纔思敏捷、開拓奮進的新聞齣版專業工作者。
文摘
序言
輯 天意
問我愛誰
天意
自從認識你
送
緣
雪與情
昔日的愛戀
願
奔騰不息
瑰麗的夢
永遠
羞答答
心安
愛妻
讀信
祝福
因為有瞭你
笑一笑十年少
愛你的理由
花更艷
婚慶
一二三四
花果山莊抒懷
因為所以
歡樂一生
虎與貓
美不勝收
第二輯 相思
倩影
忘不瞭
思念
你是太陽
想
月
情思
盼
愁腸百轉
正月十五
鞦雨
相思
獨步
像條蛇
春景
問蒼天
……
第三輯 絕情
第四輯 愛戀
第五輯 散文
後記
天呐,這本書簡直是我的精神食糧!我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古希臘哲學的導論,那種沉浸在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智慧光芒中的感覺,太讓人著迷瞭。作者沒有采取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敘述,而是用非常生動的故事和貼近生活的比喻,將那些晦澀的理念一一剝開,展現給我們看。比如,書中對“洞穴寓言”的解讀,簡直是醍醐灌頂,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真實”的認知。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斯多葛主義的生活哲學,麵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和苦難,如何保持內心的寜靜和德性。書裏提到,“我們無法控製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控製我們對這些事情的反應。” 這句話,我簡直要抄下來貼在床頭!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焦慮感彌漫的時代,這種強調內在力量和理性自控的思想,顯得尤為珍貴。整本書的行文流暢,邏輯清晰,即便是對哲學一竅不通的新手,也能輕鬆入門,並且從中汲取到改變生活態度的力量。它不隻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場與偉大靈魂的對話,讓人讀完後,感覺整個精神世界都被洗滌瞭一遍。
評分我最近讀完瞭一本關於古代絲綢之路貿易路綫與文化交流的史學專著,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世界貿易史的全新視角。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把重點放在某一個朝代或某一種商品上,而是采取瞭“網絡化”的視角,追蹤那些看不見的文化、技術和疾病是如何沿著商道傳播的。作者極其擅長捕捉那些宏大敘事中的微小細節,比如,書中詳細描述瞭波斯銀幣如何在唐朝的邊境市場流通,以及造紙術傳到中亞後對當地手工業産生的顛覆性影響。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香料戰爭”的章節,它揭示瞭歐洲人對東方香料的狂熱如何直接催生瞭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早期動機。這本書的資料搜集非常紮實,穿插瞭大量的考古發現和一手文獻翻譯,讓曆史仿佛觸手可及。讀完後,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今天所享有的許多技術和習俗,都源於幾韆年前那些發生在漫漫黃沙之上的不期而遇和艱難的跋涉。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史著作,厚重卻又引人入勝。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本關於深海生物多樣性的科普讀物,那種仿佛置身於漆黑、高壓世界的感覺,至今仍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海洋生物學傢,他的筆觸既充滿瞭科學的嚴謹性,又飽含著對未知世界的無限敬畏。書中對熱液噴口生態係統的描述,徹底顛覆瞭我對生命存在的認知——生命不需要陽光,也能在地球最極端的環境中蓬勃發展。書中詳細介紹瞭那些奇特的生物,比如管狀蠕蟲、盲眼的蝦蟹,它們如何依靠化學能而非光閤作用生存,簡直是科幻小說照進現實。更精彩的是,作者還花瞭很大篇幅討論深海采礦對這些脆弱生態的潛在威脅,將科學探索與環境保護議題緊密結閤起來。閱讀體驗非常刺激,仿佛跟著探險隊一起乘坐深潛器,穿過數韆米的水壓,去親眼目睹那些從未被人類記錄過的發光生物。這本書不僅拓寬瞭我的生物學知識邊界,更讓我深刻意識到地球上仍有太多未知的奇跡需要我們去探索和守護。
評分最近剛看完一本關於中世紀歐洲建築藝術的深度解析,那本書的細節描繪能力簡直讓我嘆為觀止。我以前總覺得哥特式教堂就是高聳、尖頂的代名詞,但這本書從光綫、結構、象徵意義等多個維度進行瞭拆解。作者對飛扶壁(Flying Buttress)的力學原理分析得極其透徹,配上大量精細的手繪圖和現代工程學的視角,讓我明白瞭那些看似純粹的審美追求背後,蘊含著多少人類智慧的結晶。最讓我震撼的是對玫瑰窗的研究,書中不僅考證瞭不同時期玻璃彩繪的顔料技術演變,還深入探討瞭光綫如何被轉化成宗教敘事和神聖體驗的媒介。讀到關於聖殿騎士團和主教們如何通過建築布局來引導信徒的心理活動時,我甚至産生瞭一種時空錯亂感,仿佛自己正站在十一世紀的工地上,親眼看著那些巨石是如何被精確定位和雕琢的。這本書的排版和圖片質量也極其齣色,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欣賞一件文物,讀完後,我對歐洲曆史和藝術史的認識又嚮前邁進瞭一大步,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曆史細節和工程美學感興趣的朋友們。
評分說實話,我很少看純粹的文學評論集,但最近讀的這本關於二十世紀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論著,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作者顯然對馬爾剋斯、博爾赫斯等大師的作品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不是簡單地梳理情節,而是深入挖掘瞭“魔幻”元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承載的政治隱喻和社會批判功能。比如,作者分析瞭“時間循環”這一母題在拉丁美洲文學中如何映射齣殖民曆史的宿命感,那段論述的邏輯鏈條之嚴密,分析的層級之豐富,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學術化,大量引用瞭各種哲學流派和符號學理論,但絕不晦澀難懂,反而是將復雜的理論工具巧妙地運用到文本解讀中,使得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情節,瞬間擁有瞭堅實的文化根基。對於那些想要從“讀者”升級為“深度鑒賞者”的人來說,這本書是絕佳的指南針,它教會你如何去‘閱讀’文字背後的‘世界’,而不僅僅是故事本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