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名家精注精评本:黄庭坚集
定价:34.80元
作者:蒋方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50620179
字数:226000
页码:32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黄庭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中国书法史上的书法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不仅是宋诗的大家,而且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
《名家精注精评本:黄庭坚集》选入其五古诗14首、七古诗26首、五律诗7首、七律诗29首、七绝诗20首,共计96首以及词24首、文33篇。详析了其诗立意的高远、布局的曲折、运典的新奇的特征,着意品评了其诗浑然和谐的艺术特点和高尚、不俗的人生体验和艺术追求。
目录
作者介绍
蒋方,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楚文化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先后出版《中国文化史九绎》《黄庭坚精选集》等专著十余部。发表《魏晋时期的〈诗经〉解读》《女嬃之角色及其角色考释》《孟子人性说平议》《汉魏六朝时期昭君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等论文80余篇。
文摘
《名家精注精评本:黄庭坚集》:
忠州,汉巴郡之临江、垫江县也。其治所在临江,故梁以为临州,后周以为南宾郡,唐贞观八年始为忠州。其地荒远瘴疠,近臣得罪,多出为刺史、司马。故刘尚书以刺史贬一年死,陆宣公以别驾贬十年死,李忠懿公以刺史居六年,白文公以刺史居二年。其后喜事者,以四公俱贤,图像为四贤阁:故相、赠司徒、郑州刺史南华刘晏士安,故相、赠兵部尚书嘉兴陆贽敬舆,中书侍郎、平章事、赠司徒安邑李吉甫弘宪,刑部尚书致仕、赠右仆射下邦白居易乐天。由开元以来,讫于会昌,四君子相望,凛然犹有生气。忠民尝以此自负,而郡守至者必矜式焉。
绍圣三年正月,知州事营丘王君辟之圣涂,下车问民疾苦,日吏骜而民困。故圣涂为州,拊养柔良,知其饱饥,钮治奸猾,几于伤手,治声翕然。邑中豪吏故时受赇舞文法者相与谋日:“属且无类。”即以智笼小骏吏,群诉于部使者。圣涂不为变,且叹日:“白头老翁,安能碌碌畏吏苛民邪!”亦会部使者审吏为奸。
而圣涂治郡政成,时休车骑野次,咨问故老,访四贤之逸事,而三君之政,寂寥无闻。盖士安既赐死,而敬舆别驾不治民,弘宪虽在州六年,亦默耳。乐天由江州司马除刺史,为稍迁,故为郡暇豫,有声迹,又其在州时诗见传。东楼以宴宾佐,西楼以瞰鸣玉溪,登龙昌上寺以望江南诸山,张乐巴子台以会《竹枝》歌女,东坡种花,东涧种柳,皆相传识其处所。于是一花一竹,皆考于诗,复其旧贯,种荔枝数百株,移木莲且十本。忠于一时遂为三峡名郡。圣涂乃以书夸涪翁日:“为我记之。”
涪翁日:“圣涂急鳏寡之病,使远方民沐浴县官之泽,可谓知务矣。扫除四贤之室,思欲追配古人,可谓乐善矣。乐天去忠州,于今为二百七十有九年。在官者葸葸然,常忧瘴疠之病己,数日求去,故乐天之遗事芜没欲尽。圣涂,齐人也,盖不能巴峡之风土,又其击强拨烦,材有馀地,而晚暮为远郡守,乃能慨然不倦,兴旧起废,使郡中池观花竹郁然,如元和己亥时。追乐天而与之友,圣涂于是贤于人远矣。”
圣涂为州之明年六月,而涪翁为之记。
……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对于不同层次的读者来说,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于入门者,清晰的注释是他们踏入黄庭坚世界的坚实阶梯;但对于我这样已经有一定古文基础的读者而言,最大的价值体现在那些关于诗歌创作技巧和风格流变的长篇评述中。这些评述仿佛是一堂大师课,详细拆解了黄庭坚如何通过“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独特手法来重塑前人意象,如何在结构布局上追求奇险而又最终归于和谐。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黄庭坚书法与其诗歌精神相互印证的论述,将文与书融为一体来探讨其艺术成就,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文人艺术的理解维度,令我感觉读的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一部关于盛唐后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度导览手册。
评分我特意对比了几篇我比较熟悉的黄庭坚诗作,比如那些咏叹山水、抒发胸臆的篇章,发现这本“精注精评本”在细节的处理上,展现出一种对文本近乎苛刻的尊重与考究。譬如,对于某些异体字或者存疑的句读,编者没有武断地给出单一解释,而是列出了不同的校勘版本,并简要说明了采纳某一版本的理由。这种严谨性,对于一个追求学术精确性的读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让我明白,经典的文本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审视和修正的过程。此外,在某些意象的解读上,比如黄庭坚惯用的那些与“禅”相关的词汇,评注中引用的相关佛经或禅宗公案,都提供了极为精准的背景信息,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诗句,瞬间充满了灵性和意境,极大地丰富了我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注解深度感到由衷的敬佩,这可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注”与“评”,而是真正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有些篇章,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宋代典故、佛理禅机或者当时文人之间隐晦酬唱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些名家的精辟解读,我恐怕要耗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其他史料才能勉强理解其大意。但有了这份“精注”,许多典故立刻豁然开朗,如同有人在我耳边娓娓道来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真实心境。更难得的是“精评”部分,它不仅仅是解释字面意思,而是将黄庭坚在诗、文、书、法上的独特建树,以及他与苏轼等前辈的继承与区别,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种评述角度,高屋建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具时代意义的黄庭坚,而非仅仅是一位文学家,这对于提升我对宋代文学的整体认知,起到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名家精注精评”这类标签是持保留态度的,总担心会是过度阐释或者带着强烈的个人倾向性。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里的“精评”更多的是一种学理上的梳理和艺术成就的客观评价,而不是主观的推崇或贬低。评析的语言风格保持了一种冷静而富有洞察力的学人风范,既有文学评论的生动性,又不失历史研究的厚重感。尤其欣赏编者在分析黄庭坚的“江西诗派”主张时,能够清晰地辨析出其理论的创新之处与局限性,这种不偏不倚的批判性分析,让我对这位大文豪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反而让评论更具说服力,它引导我独立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的结论。
评分这本《名家精注精评本:黄庭坚集》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纸张的质地摸起来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看就容易泛黄的纸张,而是带着点微哑光的质感,让人有翻阅的欲望。字体排版也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行距和字号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使是初次接触黄庭坚这些晦涩难懂的古籍,也感到阅读起来相对轻松。特别是那些精注和精评的部分,排版上做了清晰的区分,注解部分往往用小一号的字体或者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使得正文和解析之间界限分明,不会混淆视听。装帧上我还注意到书脊的处理,做得非常牢固,预示着这本书可以经受得住反复的翻阅和研读,这对于一部经典著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好书是要常伴左右的。整体而言,从触感到视觉,这本实体书的制作水平,绝对称得上是精良,称得上是收藏级的版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