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9787115285461 人民邮电出版社

青海 9787115285461 人民邮电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藏羚羊旅行指南编辑部著 著
图书标签:
  • 青海
  • 地理
  • 旅游
  • 人文
  • 民族
  • 历史
  • 自然风光
  • 西部
  • 中国
  • 高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85461
商品编码:2988396400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青海

定价:49.80元

作者:藏羚羊旅行指南编辑部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15285461

字数:302000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青海拥有风光秀美的祁连山等自然奇观,拥有回味香醇的青稞酒等特色美食,拥有举世闻名的塔尔寺等宗教建筑。青海独特的地理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宗教风情孕育出人杰地灵的广袤大地。
《青海》通过清新的风格、明快的色调、精美的图片,配以多条经典路线和大量旅行实用信息,为读者呈现了青海绚丽的风光景色、的景点景区、丰富的美食小吃、特色的民俗风情,是一部全面囊括青海旅游资讯的上佳指南书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青海》 一、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青海》是一部深入探索青海高原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经济发展与未来展望的宏大叙事。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地理风貌的图册,更是一部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智慧的百科全书式著作,旨在向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真实、多元的青海。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文字,结合精美的图片,力求展现青海高原的独特魅力,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勾勒出这片土地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及其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什么是青海? 青海,位于中国西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源”之称。其地理坐标横跨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约45.9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广袤的草原、巍峨的雪山、浩渺的湖泊、独特的丹霞地貌共同构成了其令人震撼的自然景观。然而,青海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块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土地,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不同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同时,它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各民族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三、 自然篇:高原的壮丽画卷 本书的自然篇将带领读者穿越青海高原的奇幻地貌。我们将深入探索青海湖,这个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感受其在不同季节变幻莫测的色彩,了解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关键作用。读者将有机会“登上”巍峨的昆仑山,探寻其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地位,了解其地质构造与冰川地貌。本书还将重点介绍三江源地区,那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的源头,也是亚洲许多重要河流的发祥地。我们将描绘其脆弱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强调保护这片“中华水塔”的重要性。 除了这些标志性的地理景观,本书还将展现青海高原多样的地质奇观。我们将介绍察尔汗盐湖——中国最大的盐湖,揭示其巨大的钾、镁、钠等盐资源;我们将深入尕斯尔山地区的七彩丹霞,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色彩雕塑;我们将漫步于祁连山脉的翠绿草原,体会“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景象;我们将探索德令哈地区神秘的“外星人遗址”,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考。本书将力求通过文字和影像,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青海高原的广袤、辽阔、神秘与壮丽。 四、 历史篇:文明的交织与传承 青海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卷,本书将试图梳理和呈现其中的重要脉络。我们将追溯青海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早期文明遗迹,如热水墓群、诺木洪遗址等,了解古代先民在这里的生存状态与文化创造。本书将重点阐述青海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详细介绍其在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我们将提及唐蕃古道,这段连接汉藏民族的千年古道,见证了吐蕃王朝的兴盛与衰落,以及汉藏民族之间绵延不断的交往。 在民族融合方面,本书将重点关注历史上各民族在青海这片土地上的互动与发展。我们将探讨吐谷浑、党项、吐蕃等政权的兴衰,以及它们对青海历史进程的影响。本书还将深入研究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对青海地区的管辖与治理,以及这一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我们将呈现这一时期各民族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建筑风格等方面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勾勒出青海多元文化基因的形成过程。 五、 人文篇:民族的色彩与风情 青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大观园,本书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这片土地上各民族的风采。藏族文化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深入了解藏传佛教在青海的传播与发展,介绍塔尔寺、拉卜楞寺等著名寺院的建筑特色、宗教仪式和文化内涵。我们将展示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服饰、饮食、歌舞、节日庆典,以及他们在高原上特有的生活智慧。 除了藏族,本书还将着墨于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我们将介绍回族人民的清真文化,以及他们与当地其他民族的和谐共处。我们将探索土族人民的“互助精神”和独特的“安召”歌舞,展现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将描绘撒拉族人民在黄河岸边的聚居生活,以及他们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建筑风格。 本书还将关注青海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热贡艺术——藏族唐卡艺术的杰出代表,以及各种民族传统手工艺。我们将通过文字和图片,让读者领略这些古老技艺的精湛之处,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民族精神。 六、 经济篇:开放与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省份,青海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展现出独特的潜力和活力。本书将分析青海的经济结构,重点介绍其在能源、矿产、农牧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发展现状与优势。我们将深入探讨青海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角色,以及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理优势和战略意义。 本书将重点介绍青海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成就,尤其是其在太阳能、风能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这些清洁能源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我们将分析青海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钾盐、锂盐等,以及这些资源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价值。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青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们将介绍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如青海湖、茶卡盐湖、玉树草原等,以及近年来旅游业为当地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本书还将探讨青海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之道,以及其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七、 未来篇:展望与挑战 《青海》的最后一篇将目光投向未来,描绘这片高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将探讨青海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新定位,以及其在推动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本书将重点关注青海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努力,以及其在发展高原特色经济、打造绿色生态屏障方面的决心。我们将分析青海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探索。 同时,本书也将不回避青海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保护压力、人才引进与留用等问题。我们将以客观的态度,呈现青海人民在克服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智慧与坚韧。 总结: 《青海》是一本集自然、历史、人文、经济、未来于一体的综合性读物。它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的介绍,让读者对青海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它是一份对青海历史的尊重,一份对青海人民的赞美,一份对青海未来的期许。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地理区域,更是走进一个充满故事、充满色彩、充满希望的世界。它将引导您去感受高原的壮美,去聆听历史的回响,去品味民族的韵味,去触摸发展的脉搏,去思考未来的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阅读关于青海的文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那种“抽离感”。这本书成功地把我从日常的琐碎中拔了出来,带到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章节,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和记录是极其细致的。那些藏羚羊迁徙的场景,充满了力量感和一种原始的生命力。书中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关注,虽然没有使用太多学术性的语言,但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拍摄的画面,那种无声的警示力量却非常强大。而且,这本书的排版非常具有现代感,尽管主题是古老的高原,但设计上却毫不拖沓,留白的处理非常到位,使得读者的注意力能够精准地集中在那些精妙的细节上。

评分

我通常不太追捧这种大部头的地域介绍,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过度美化,也没有刻意渲染艰苦,而是呈现了一种非常真实、多维度的青海。我特别喜欢它对“味道”的描写。虽然是文字,但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似乎真的能感受到阳光暴晒后泥土的芬芳,以及酥油茶那种独特的咸香。书中那些关于当地民间故事和歌谣的引用,为原本可能显得有些单调的地理叙述增添了人文的温度。它让我意识到,青海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个省份,它承载着无数个民族交融共生的复杂历史。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但读完后,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徒步旅行,收获了远超预期的体验。

评分

这本关于青海的摄影集,光是翻开扉页,那浓郁的地域气息就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高原上特有的那种清冽而略带尘土的气息。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光影的捕捉,尤其是在描写那些宏大的自然景观时,比如关于青海湖的日出和日落,那种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简直令人窒息。有几张照片,聚焦在牧民的日常劳作场景,那些粗粝的双手、被风霜雕刻的脸庞,以及他们与牦牛、羊群之间那种和谐又带着野性的互动,让人深思人类在如此极端环境下,如何保持着这份淳朴与坚韧。书中对不同季节的切换处理得非常巧妙,从夏季那一片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海,到冬季雪域高原的肃穆与宁静,每张照片都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情感的投射。而且,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使得那些深沉的蓝色和明亮的金色在视觉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视觉盛宴。

评分

我对历史和人文地理类的书籍有种莫名的偏爱,这本书虽然是以地域风貌为主,但其中穿插的那些关于青海特定族群生活习俗的文字描述,实在让我大开眼界。比如,书中对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细节和内部壁画的解读,虽然篇幅不长,却切中要害,让人对那种信仰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记得有一段文字提到盐湖的开采历史,那种人与自然在生存竞争中达成的微妙平衡,非常引人入胜。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很舒服,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在跟你娓娓道来他的所见所感。尤其是那些关于当地手工艺品的介绍,比如马鞍、氆氇的编织技艺,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件看似简单的生活用品背后,都蕴含着祖辈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去想象那种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环境下,人们是如何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沉静的力量”。它没有浮夸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用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冷静来记录这片土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与宗教关系时的克制。那些关于寺院内部仪式的描绘,非常具有纪实性,没有进行任何主观的评判,只是客观地展示了信仰是如何渗透到当地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清晨的第一缕钟声到夜晚的转经筒声,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时间感”。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广阔,既有对雪山冰川的俯瞰,也有对一朵高原雪莲的特写。这种宏大与微小之间的切换,让读者对青海的认知不再是扁平的标签,而是一个立体、深邃、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对于任何想真正了解中国西北腹地复杂性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极佳的起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