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青海
定价:49.80元
作者:藏羚羊旅行指南编辑部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15285461
字数:302000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青海拥有风光秀美的祁连山等自然奇观,拥有回味香醇的青稞酒等特色美食,拥有举世闻名的塔尔寺等宗教建筑。青海独特的地理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宗教风情孕育出人杰地灵的广袤大地。
《青海》通过清新的风格、明快的色调、精美的图片,配以多条经典路线和大量旅行实用信息,为读者呈现了青海绚丽的风光景色、的景点景区、丰富的美食小吃、特色的民俗风情,是一部全面囊括青海旅游资讯的上佳指南书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个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来说,阅读关于青海的文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那种“抽离感”。这本书成功地把我从日常的琐碎中拔了出来,带到了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最让我震撼的是关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章节,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尊重和记录是极其细致的。那些藏羚羊迁徙的场景,充满了力量感和一种原始的生命力。书中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关注,虽然没有使用太多学术性的语言,但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拍摄的画面,那种无声的警示力量却非常强大。而且,这本书的排版非常具有现代感,尽管主题是古老的高原,但设计上却毫不拖沓,留白的处理非常到位,使得读者的注意力能够精准地集中在那些精妙的细节上。
评分我通常不太追捧这种大部头的地域介绍,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过度美化,也没有刻意渲染艰苦,而是呈现了一种非常真实、多维度的青海。我特别喜欢它对“味道”的描写。虽然是文字,但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似乎真的能感受到阳光暴晒后泥土的芬芳,以及酥油茶那种独特的咸香。书中那些关于当地民间故事和歌谣的引用,为原本可能显得有些单调的地理叙述增添了人文的温度。它让我意识到,青海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个省份,它承载着无数个民族交融共生的复杂历史。购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好奇,但读完后,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徒步旅行,收获了远超预期的体验。
评分这本关于青海的摄影集,光是翻开扉页,那浓郁的地域气息就扑面而来,仿佛能闻到高原上特有的那种清冽而略带尘土的气息。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光影的捕捉,尤其是在描写那些宏大的自然景观时,比如关于青海湖的日出和日落,那种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简直令人窒息。有几张照片,聚焦在牧民的日常劳作场景,那些粗粝的双手、被风霜雕刻的脸庞,以及他们与牦牛、羊群之间那种和谐又带着野性的互动,让人深思人类在如此极端环境下,如何保持着这份淳朴与坚韧。书中对不同季节的切换处理得非常巧妙,从夏季那一片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海,到冬季雪域高原的肃穆与宁静,每张照片都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情感的投射。而且,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使得那些深沉的蓝色和明亮的金色在视觉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视觉盛宴。
评分我对历史和人文地理类的书籍有种莫名的偏爱,这本书虽然是以地域风貌为主,但其中穿插的那些关于青海特定族群生活习俗的文字描述,实在让我大开眼界。比如,书中对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细节和内部壁画的解读,虽然篇幅不长,却切中要害,让人对那种信仰的力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记得有一段文字提到盐湖的开采历史,那种人与自然在生存竞争中达成的微妙平衡,非常引人入胜。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很舒服,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在跟你娓娓道来他的所见所感。尤其是那些关于当地手工艺品的介绍,比如马鞍、氆氇的编织技艺,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件看似简单的生活用品背后,都蕴含着祖辈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去想象那种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环境下,人们是如何将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沉静的力量”。它没有浮夸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用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冷静来记录这片土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人与宗教关系时的克制。那些关于寺院内部仪式的描绘,非常具有纪实性,没有进行任何主观的评判,只是客观地展示了信仰是如何渗透到当地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清晨的第一缕钟声到夜晚的转经筒声,都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时间感”。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广阔,既有对雪山冰川的俯瞰,也有对一朵高原雪莲的特写。这种宏大与微小之间的切换,让读者对青海的认知不再是扁平的标签,而是一个立体、深邃、充满生命力的世界。对于任何想真正了解中国西北腹地复杂性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极佳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