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定价:29.80元
作者:马丽娟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75319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是中国幼儿教育机构李跃儿芭学园的教师马丽娟老师,本书描写的正是芭学园的老师和孩子们的幸福生活。作者在这里工作长达10年,并将在这里的教育感悟汇集成了本书。书中的点点滴滴都湛透着作者的爱与责任,更向人们展现了宝贝在幼儿园中那些不为家长所了解和知晓的宝宝性格的另一面。
目录
前言 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
章 孩子的幸福状态
1 小哥哥重返小农庄
2 小人儿有过经验
3 当你创造了9个游戏的时候
4 我的尿打败了你的尿
5 小贴画引发的焦虑
6 觉醒的人
7 幽默的千岁奶奶
8 我想当宫女,不想当公主了
9 有时挨打,有时是心肝宝贝
10 是我们搞错了
11 另类的装扮引发的思考
12 可是我不会用泥巴造人
13 把自己塞进被套里
14 我的孩子不喜欢午休
15 拉木头的小伙子们
16 我的朋友叫阿黄
17 舅舅来了,我一吃饭,就不能思考
18 觉醒的人
19 做栅栏的三个人
20 点燃心灵的蜡烛
第二章 孩子的情绪释放
1 帮助孩子的三种状态
2 “爱”引发的思考
3 自然的做法避免不自然的状态
4 一抢而光的松果
5 难为情的假面具
6 我们需要规则
7 留一半眼泪给妈妈擦
8 眼泪会控制人
9 挑颜色挑
10 为什么用脑袋撞地板
11 找乐子就是要在不经意间
12 眼泪给人留下了什么
13 弱势群体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14 我的“自杀手册”
15 活在电视中
16 我的孩子不再阳光
17 故事的影响力
18 有意义的工作不分男女
第三章 孩子的困难呈现
1 长着棉花糖腿的人
2 他一来,警报器自动就响
3 一脸无辜的人
4 “难相处”背后的秘密
5 遭遇传说中的丞
6 失控状态的孩子
7 一个人的特殊工作
8 无头苍蝇
9 进村的鬼子
10 窗台上爬满了小孩儿
11 花儿
12 瞬间抓住猫的鼻孔
第四章 与孩子一起感受当下的幸福
1 混龄帮
2 为什么这个孩子总是坐不下来
3 毛毛虫和蝴蝶
4 这个娃娃需要休息
5 作画时要等待
6 整理一片狼藉
7 老师巧妙的加入
8 和谐的节奏
9 信任的力量
11 进入森林的秘密
10 还没有准备好上学前班
12 飞机在哪里飞
13 有效行为的有效性
14 把握“帮助”的度
15 距离会帮助我们
15 我的孩子状态不稳定
16 鲜活的当下
17 用心去迎接
18 善始善终
19 云朵中的力量
20 他们是拯救我们的人
第五章 孩子给了我们成长的力量
1 仆人的镜子
2 仆人蜕变的过程
3 仆人成长的力量
4 仆人蜕变的过程
5 卢素福和阿尔玛
6 心灵的干涸
7 办公室里的声音需要有人陪
8 脱掉了自己的背心在洗澡
9 我心愤怒
10 牧羊人的时代
11 位置的变化取决于方式的变化
12 仆人间的互相影响
13 心灵宁静地地方
作者介绍
马丽娟,毕业于宁夏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 中国批接受国际华德福史坦纳幼儿教育协会培训的幼儿教师,并获得证书。 李跃儿芭学园教师,擅长教育管理,培养、提升教师团队以及对教育感悟的总结。在10年不间断地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微微磨砂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温暖而踏实的感觉。我尤其喜欢它扉页上的那句引言,虽然不是直接谈论育儿方法论,但那种对生活本真的捕捉,一下子就击中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难得的是,它在章节之间的留白和插图选择上,都透露出一种克制的美感,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恰到好处地在视觉上提供喘息的空间。我常常在忙碌了一天之后,随手翻开其中一页,不为汲取具体的知识点,只是单纯享受这种被温柔对待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想起以前收藏的那些老物件,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蕴含着岁月的沉淀和手工的温度。这本书在整体视觉传达上,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慢下来,好好看”的氛围,这在充斥着快餐式信息的当下,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结构组织上采取了一种非常跳跃却又和谐的方式,它不像传统的教科书那样有明确的递进逻辑,而是更像一部散文集,每一篇似乎都可以独立存在,却又在某种无形的情感线上相互牵引。我习惯于随机翻阅,今天可能读到的是关于“时间感的培养”,明天可能就跳到了对“失败的接纳”的探讨。这种非线性的阅读体验,反而更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思维的跳跃性。它没有强迫你必须按照既定的路线图去学习,而是允许你的注意力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被某一个主题“捕获”。这种自由度极高,它不设边界,使得这本书的适用性变得非常广泛,不同阶段的父母都能从中找到触动自己的那个点。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它就会反射出你当前最需要面对的心境,而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
评分这本书的“留白”艺术做得实在高明。很多关键性的观点,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把大部分的思考空间交给了读者自己去填充。例如,在描述一个亲子冲突的场景后,作者往往只是轻轻地收住笔锋,剩下的“如何处理”和“背后的原因”就成了一个邀请,邀请你,作为阅读者,去运用你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力进行推演。这是一种非常尊重个体差异的写作手法。它避免了将复杂的亲子关系简单化、标签化,而是承认了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我发现自己常常在读完某个段落后,会不自觉地停下来,盯着某一句话看了很久,脑子里开始快速地回忆自己过去相似的经历,并在脑海中进行一次小型的“自我对话”。这种主动的、内省式的参与,远比被动接受信息来得深刻和持久,它真正激发了我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初读时让人感到有些许的意外,它没有那种常见育儿书籍里常见的专家腔调或者大道理的说教。相反,作者似乎是以一种非常平实的、近乎于朋友私下倾诉的口吻在进行交流,那些细腻的情绪捕捉和日常生活的琐碎片段,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你甚至能从那些文字中嗅到清晨厨房里咖啡的香气,或者感受到午后阳光穿过窗帘洒在地板上的那种暖意。它不是在告诉你“你必须怎么做”,而更像是在分享“我曾经经历过什么,我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种“去权威化”的处理,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人卸下了心理上的防备,更容易接受其中的观点。我读到某一段描述孩子对一片落叶的痴迷时,忍不住笑了出来,因为那完全就是我家那位小家伙的日常再现。这种高度的共鸣感,是许多刻意煽情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它来源于对生活最深切的观察和最真诚的回应。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不完美”的全然接纳。在很多育儿论述中,总有一种隐隐的焦虑感,仿佛父母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理性、完美地应对所有挑战。但这本书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勇敢地承认了父母的脆弱、疲惫,甚至那些不经意间的“失控”。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方式告诉你:是的,你可能会做错,你可能会感到无力,这才是真实的为人父母的体验。正是因为这种坦诚,这本书的力量才显得格外强大,它像一个巨大的、温暖的拥抱,让你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它没有提供虚假的保证,而是提供了一种力量的来源——那是来自承认自身局限后生发的韧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身上那种莫名的、来自外界期望的重压似乎减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静,明白生活本就是一场不断学习和修正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