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傢藏天下:論語 孟子
定價:19.90元
作者:崔鍾雷
齣版社:哈爾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48401438
字數:
頁碼:20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經典文獻集中講解,傳統文化精華薈萃,領略國學之作,共賞華夏錦綉文章。百傢爭鳴引人入勝,古香古色精品傢藏,品讀馨香優美文字,承繼先賢聖者智慧。
內容提要
《論語 孟子》佳文共賞,於文辭精美處拍案叫絕;傳承文化,於書山翰林中博古通今,研習智者訓誠,遵循聖者教誨,見賢思齊,從善如流,德纔兼備,成就精彩人生!
目錄
論語
學而篇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裏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顔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孫醜上
公孫醜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離婁上
離婁下
萬章上
萬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盡心上
盡心下
作者介紹
文摘
泰伯篇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予①問之。曾子言日:“鳥之將死,其鳴也②哀;人之將死,其畝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③,斯遠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齣辭氣④,斯遠鄙倍⑤矣。籩豆之事⑥,則有司存⑦。”
【注釋】
①孟敬子:姓仲孫,名捷,武伯之子,魯國大夫。問:看望,探視,問候。
②也:句中語氣助詞。兼有舒緩語氣的作用。
③動容貌:“動容貌以禮”。指容貌謙和,恭敬,從容,嚴肅,禮貌等。
④齣辭氣:“齣辭氣以禮”。“齣”,是齣言,發言。“辭氣”,指所用的詞句和語氣。
⑤鄙倍:“鄙”,粗野。“倍”,通“背”。指悖謬,不閤理,錯誤。
⑥籩豆之事:“籩”,古代一種竹製的禮器,圓口,下麵有高腳,在祭祀宴享時用來盛果脯。“豆”,古代一種盛食物盛肉的器皿,木製,有蓋,形狀像高腳盤。籩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禮中的用具。籩豆之事,就是指祭祀或禮儀方麵的事務。
⑦有司:古代指主管某一方麵事務的官吏。這裏具體指管理祭祀或禮儀的小官吏。存:有,存在。
【譯文】
曾子病危,孟敬子去探望他。曾子說:“鳥將要死的時候,嗚叫的聲音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說的話是善意的。君子接人待物有三點是可貴的:使容貌謙和嚴肅,就可以避免彆人粗暴急躁,放肆怠慢;使臉色正派莊重,就容易使人信服;說話注意言辭得體和口氣、聲調閤宜,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錯誤。至於祭祀和禮節儀式,自有主管的官吏去辦。”
序言
說實在的,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對一套完整學術體係的嚮往。古代的典籍往往是成體係、互相印證的,單獨閱讀某一篇章,總感覺意猶未盡。這本匯集瞭《論語》與《孟子》的書,無疑是構建中國儒傢思想入門的基石。我關注的焦點在於其文本的準確性和注釋的權威性,雖然我尚未深入研究細節,但從整體的版式和字號的選擇上,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確保閱讀體驗上的努力。一個好的版本,能極大地降低閱讀門檻,讓你將精力集中在思想本身,而非糾結於晦澀的文字辨析。我喜歡那種可以隨時在旁邊空白處做筆記的留白,這對於深度閱讀者來說至關重要。書本的裝訂方式看起來非常牢固,這意味著它可以經受住長時間的翻閱和反復的研習,這是一套“工具書”的價值所在。它不是快餐式的讀物,而是需要時間去雕琢、去沉澱的智力投資。
評分這本書拿在手裏,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並非僅僅指重量,更是一種曆史的沉澱感。我一直認為,中華文明的精髓,很大程度上就凝練在這些先秦諸子的論述之中。每次拿起與這些典籍相關的書籍,我都會産生一種莫名的敬畏感,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時代先賢們對理想社會的構建、對個體修養的苛求。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恰到好處地平衡瞭古典美學與現代印刷工藝,既保留瞭傳統書籍的莊重典雅,又不失清晰易讀的現代要求。我尤其關注裝幀材料的選擇,那種略帶紋理的封麵紙,在燈光下呈現齣微妙的光澤,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産品的匠心。讀這類書籍,不是為瞭獲取某個即時的答案,而是為瞭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一種審視自身、反觀世界的視角。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精神世界中的不足與迷惘。我期待著在反復閱讀中,能從中汲取到更多麵對生活挑戰的內在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目前的閱讀計劃而言,簡直是雪中送炭。我最近正在係統地梳理中國古代的政治哲學思想,而這兩部經典無疑是繞不開的源頭活水。從美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視覺呈現非常成功,它沒有采用時下流行的那種過度現代化的設計,而是保持瞭一種與文本內容相匹配的沉穩與內斂。這種不張揚的設計,反而更能凸顯內容本身的磅礴氣勢。我常常覺得,閱讀古代經典,就像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你需要揣摩說話者的語氣、理解其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本書的呈現方式,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載體,讓我能以一種相對“純淨”的姿態去接觸這些思想巨匠的教誨。我相信,隨著閱讀的深入,這本書將不再僅僅是一件擺設,而會成為我案頭不可或缺的精神夥伴,它所蘊含的關於治國、修身、處世的古老智慧,定會在潛移默化中重塑我的思維框架。
評分初翻目錄,那熟悉的篇目結構就讓我心頭一暖,仿佛又迴到瞭學生時代,麵對著需要反復揣摩的經典文獻。我總覺得,閱讀這些跨越韆年的智慧結晶,最忌諱的就是功利心過重,像是去完成一個任務指標。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沉浸式的環境,讓你能暫時抽離外界的喧囂,專注地去咀嚼那些字裏行間蘊含的哲思。比如對“仁”與“義”的探討,即便放在今天紛繁復雜的商業社會,依然具有極其深刻的指導意義。我欣賞這種曆久彌新的力量,它不隨波逐流,始終堅守著人性的核心價值。我曾嘗試閱讀一些現代人對古代經典的“白話解讀”,但總覺得少瞭那麼一絲韻味和力度,還是得迴歸原文,去感受先哲們在特定曆史背景下所思所想的脈絡。這本書顯然是為真正想深入研讀的人準備的,它的體例和裝幀都透露著一種對原典的尊重,讓人不敢輕易快讀,必須慢下來,用心去體察文字背後的深意。這種需要“慢下來”的閱讀體驗,在今天顯得尤為珍貴。
評分這本精裝書的裝幀實在沒得說,拿到手沉甸甸的,紙張的質感也透著一股老派的講究,內頁的排版疏密得當,閱讀起來非常舒服。我個人對這種傳統文化典籍的實體書有著一種近乎偏執的喜愛,畢竟翻閱時的沙沙聲和指尖觸碰油墨的真實感,是電子設備永遠無法替代的。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品書中的每一個字斟句酌,但光是看著那些熟悉的古文印在眼前,就已經覺得心神安定瞭不少。很多時候,我們被現代生活的碎片化信息轟炸得無暇思考,而一本厚重的經典擺在那裏,就像一個沉默的引路人,提醒著我們精神的歸處。我特彆留意瞭齣版社的用心,封麵上那古樸的字體設計,以及書脊上的燙金工藝,都透露齣對這批傳世經典的敬意。這樣的書,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對自我品味的陳述。我期待著在未來的某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清茶,慢慢地與先賢對話。這本書的重量,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它承載瞭太多需要我們去體悟的智慧,絕非三兩天可以速成的,這恰恰是我青睞它的原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