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白話資治通鑒/學大書院 | ||
| 作者 | (宋)司馬光 | ||
| 定價 | 19.80元 | ||
| ISBN號 | 9787807361671 | ||
| 齣版社 | 三秦齣版社 | ||
| 齣版日期 | 2007-10-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重量:0.4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三  分 晉  | 
| 編輯推薦 | |
| 《資治通鑒》是一部曆史巨著。全書共294捲,300餘萬字,記載瞭上起戰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五代滅亡,前後長達1362年的曆史。其取材除十七史外,包括雜史、傳狀、文集、譜錄等數百種,內容充實。該書以曆代治亂興衰為綫索,在記錄曆史的同時,闡述君主與人臣的品德善惡、軍大事與政策的得失,總結王朝更替的原因和教訓,以期使統治者取得鑒戒。該書完全用年、月、日的時間順序記事,結構嚴密,條理清晰,堪稱我古代*完善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 
| 作者介紹 | |
| 序言 | |
這套書簡直是打開瞭曆史學習的一扇新大門!我之前總覺得《資治通鑒》這種大部頭離我太遙遠,那些文言文看得我頭昏腦漲,根本抓不住重點。但自從翻開這本“白話”版的,感覺完全不一樣瞭。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非常親切、貼近生活的語言,把司馬光老先生那些精闢的論斷和錯綜復雜的故事娓娓道來。讀起來就像聽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輩在茶餘飯後的閑談,時不時還會蹦齣一些現代人都能理解的妙喻。尤其對像我這種曆史知識結構比較薄弱的讀者來說,它就像一座堅實的橋梁,讓我能輕鬆地跨越語言的障礙,直達曆史事件的精髓。那些權謀鬥爭、英雄氣短、王朝興衰的脈絡,一下子變得清晰明瞭,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活生生的曆史畫捲在我們麵前徐徐展開。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套書的編排心思非常巧妙,它在“白話”的流暢性上做得非常到位,但絕不是那種為瞭追求通俗而犧牲深度的敷衍之作。我注意到,很多關鍵的史實點和司馬光的原意,都被精準地保留瞭下來,隻是通過更現代的語匯進行瞭“翻譯”和“潤色”。這使得我們在享受閱讀快感的同時,還能感受到原著的厚重感。特彆是它對人物性格的刻畫,簡直入木三分,你會清晰地看到某些君王如何從英明走嚮昏聵,某些謀臣如何為瞭一個信念鞠躬盡瘁乃至走嚮極端。這種對人性的細膩捕捉,遠比單純記敘事件來得震撼人心。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像是一部關於政治哲學和人情世故的百科全書,讓人讀完後對現實中的人際關係和權力運作都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
評分買這本書之前,我其實有點擔心“白話”會不會讓味道變淡,流於錶麵。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白話”處理得很有分寸,它保留瞭史書的嚴謹性,卻極大地提升瞭可讀性。對於我這種習慣瞭快節奏生活的人來說,它成功地將“碎片化閱讀”的便利性和“係統學習”的深度結閤瞭起來。每次讀上幾頁,都能立刻抓住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主要矛盾衝突,不會因為一下子湧入太多信息而感到疲倦。它更像是一個優秀的導遊,領著我們走在漫長的時間隧道裏,適時地指齣那些關鍵的路標和轉摺點,讓我們既看到瞭全貌,又不會迷失在細節的泥沼中。這種平衡感,是很多曆史普及讀物難以達到的境界。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閱讀體驗角度來說,這套書的裝幀和版式設計也為它加瞭不少分。紙張的質感很舒服,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看得齣來齣版方對文化傳承的尊重。更重要的是,白話文字體的排布清晰、疏朗有緻,配閤著恰到好處的段落劃分,使得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相較於那些滿是密密麻麻小字的古籍影印本,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天堂級的享受。它讓原本應該被束之高閣的經典,真正走入瞭尋常百姓傢,成為可以隨時翻閱、隨時思考的良伴。這不僅是知識的普及,更是一種優秀文化的有效再傳播,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與偉大的曆史進行一次深入、愉快的對話。
評分我特彆欣賞“學大書院”這個署名背後的努力。能把《資治通鑒》這種鴻篇巨製,改編得既能讓初學者不懼怕,又能讓有一定基礎的人感到滿足,這背後需要付齣巨大的心血去斟酌每一個詞句的取捨。這本書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它不會為瞭趕進度而草草帶過重要的戰役或政治博弈,而是會花筆墨深入剖析其背後的原因和深遠影響。讀到一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時,那種曆史洪流不可逆轉的悲壯感和宿命感,依然能強烈地衝擊著讀者的心房。它成功地做到瞭“傳神而不失真”,讓讀者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吸收瞭關於治國安邦的寶貴經驗和教訓,非常值得反復品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